本文發布于語雀,由MacBook Air M1 酷安修改發布,部分顏色標記無法顯示還請見諒 大概在半年前,嘗試并且使用了一些筆記軟件,于是逐漸陷入尋找的沼澤里,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在各種筆記軟件里寫對筆記軟件的評測,這似乎是陷入了一個不應該存在的怪圈:找筆記APP,體驗,寫評價。而我們本心不該是這樣的,本來是想找個稱手的兵器打仗,最后卻變成了武器庫的店長。 近期逐漸意識到了,應該逐漸回歸初心,想到什么內容,就找合適的地方馬上開始寫,內容遠比載體重要的多。 于是就寫下這樣一篇文章作為總結,不再去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尋找好工具上了,專注于內容產出,提升自己,更加重要。 以下內容針對于在尋找筆記的路途中準備「養老」的伙伴們,對工具具有一定的需求的朋友。內容會非常簡略,可能會漏掉部分內容,無傷大雅。 > 2021.7.12 發現被選為語雀精選了所以決定更新一些圖片 **我不想將大量時間花在 探索筆記軟件上,寫下來的內容一般不會進行完全更替,需要更新內容會在軟件部分進行補充。部分文字書寫較早,文筆幼稚還請理解** 我的當前用法 公開/可公開內容:語雀、石墨 隨手記/日記:flomo/tg 筆記:Notion、Remnote(幾乎不)、幕布(極少) 觀望:Remnote、思源筆記,RoamEdit、Obsidian # 什么工具會被放在前面 這篇文里面的前后排序可能和很多各種深耕于筆記軟件的大佬們所期待的不同,工具最終要服務于實際使用,對于一個只是淺淺的使用工具記錄自己想法的我來說,我更希望工具能更好的為我所用,如果這個工具的功能太過于復雜,有太多的門檻和我不能接受的點,那就會往后放。總的來說,基于以下幾個必要因素 - 從 打開APP 到 可輸入文字的頁面 的速度足夠快 - 如果是Win/Android系,除非足夠優秀,否則要有多平臺同步 - 沒有致命Bug(網絡、保存Bug,丟數據) - 有較為完整的導出 功能 - PDF:備考期間打印復習資料 - Word:markdown與富文本轉換 - HTML:備考期間利用iPad等工具復習,分享筆記 - JSON:原始數據 - Markdown:這總不能沒有吧 - Else其他類型文件 - 其他在意的點 ## 石墨文檔 - 中長篇文章的起點 石墨具有非常優秀的同步體驗,左上角隨時會顯示同步情況,非常安心。多人同步編輯、個人書寫體驗都非常優秀,基本相當于一個在線的word。文章存儲類似本地文件管理。 把這個放在第一個,主要在于其同步的穩定性。可以說編寫重要文件除了石墨少有能讓我感到放心不怕丟失的。 - 優秀的云同步讓人安心 - 云協作功能門檻極低,創建者分享簡單,被分享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點擊鏈接直接輸入,體驗流暢。不像某山需要登錄才能使用(什么變態要求),是目前已知的大廠頁面分享工具中唯一不需要登陸就可以直接使用的。穩定性也尚可 - 非常離譜的APP體驗,石墨應該是支持markdown語法的,但iOS APP內不識別markdown,其他的一些特性也只有web才有比較好的體驗。既然網頁端已經做的比較好了,那像Notion一樣做個套殼的web也好啊!APP功能比網頁端少的話為什么要做APP?甚至有時通過Safari打開石墨的web時,會自動打開石墨APP,以至于不得不卸載APP以獲得更好的體驗...... - 有目錄,好評 - Word精細排版不能在石墨完成,上傳-下載-上傳后格式會產生變動,非常細小,只有在例如畢業論文。排版這樣對格式要求極高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這是Office內工具的通病,可以理解,希望能更完美 - 文檔之間沒有聯系,屬于比較傳統的筆記排布方式 - 分享后的文章下面有廣告...... - 有傳聞對石墨的企業空間和加入企業后的賬號處理不妥當 - 免費版已經比較完善 ## typora - 最優秀的桌面markdown編輯器 這個應該是大家公認的桌面端簡單好用的編輯器了吧,簡單又能能高度自定義,可以用css樣式表進行渲染,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所有文檔的初始都從typora開始,只是可惜學術和工作上都不接受markdown語法文件,不然會受到更多人都追捧。 - 具有極多的導出格式,基本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 簡潔又不簡單,強大的功能隱藏于簡潔的外表中 -字數統計顯示于右下角 -有大綱顯示 - 直接顯示渲染后的效果 - 更多優秀的點已經不需要我多說 - 只是本地編輯器,同步到其他設備需要自行準備云盤工具 ## 純純寫作PureWrite - 安卓端體驗超棒端markdown工具 純純是我在安卓上經常作為文章初編輯端地方,簡單又強大,帶給我了和Typora相似的感覺:在該做好的地方都做到了最好,并且超越了所有同類工具。這里的同類工具指的是「支持備份的安卓端markdown編輯器」 - 右上角可以顯示字數 ,很小,能看清,剛剛好 - 無數的小細節設計,例如選中部分文字后再點擊“「」”能直接變成“「文字」”,我曾以為在很多編輯器中都有此類快捷鍵,后來才發現這是獨一份 - 同上的獨一份功能還有:20M以內的安裝包、永不丟失的自信、批量給段落間空行、批量段前縮進2字、支持段間距控制、無數其他暫時沒有用上但很棒的細節 - 支持WebDAV備份 - 備份文件各式特殊,不能通過其他工具打開 - 打開速度極快 - 目前不支持但即將支持 markdown語法實時渲染(已經有demo,應該后期會更新) - 買斷制,128元不貴 - 開發者更新頻率極高 - 有電腦端但很難用,幾乎算作沒有 - 僅限安卓端 我很難描述這個軟件的優秀,正如同一開始聽說時下載后的困惑,推薦每一個小伙伴都嘗試將其作為便簽的替代品,用起來就會逐漸感受到無聲的細節的魅力。 ## Word - 想像不到的合適工具 我發現很少有人真正的提到用word作為筆記工具的,大部分人對word的印象還在「處理文檔」上,是一個辦公工具,而不是筆記工具。其實很多筆記的功能都能通過Word來完成,單向的文檔鏈接也可以,目錄結構,通用性等等方面基本上都強無敵,如果有條件使用OneDrive也可以全平臺同步,還有什么奢望呢! 以下是隨便按照格式寫的Word App的筆記優勢 - 兼容性極高,可以在幾乎任何設備打開并編輯 - 可導出多種格式 - 富文本功能 - 多種標注方式自由且強大 - 可與PPT、Excel等自家生態中的軟件進行聯動 - 有目錄,有多級標題、高級排版、字數統計、內嵌表格 - 無雙鏈 - 國內難以實時協同辦公 Word就像一個幾乎沒有短板的水桶,可大家記筆記或許需要的不是一個水桶,一個簡單的杯子足以。 ## Notion - 幾乎全能的全平臺筆記工具 這個工具我相信很多人有過詳細的介紹,網上能查到特別多的資料,這里就簡單說一下我在細節上的一些體驗。 網絡穩定性堪憂。如此高的自由度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玩法,由于服務器在國外,內容不受監管,可以將任意page轉換為鏈接進行分享,所以可以作為博客使用。但國內對Notion的分享鏈接的訪問非常不穩定,分享依然受限。 不僅僅是分享鏈接訪問不穩定,就連Notion本身也訪問不穩定。Notion的筆記全部保存在服務器上,在不使用梯時,加載速度非常玄學,受到地區、寬帶種類、DNS解析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擁有極高自由度。由于notion主要以Block為主,自由度極高,可以用notion做博客,作為知識庫,作為剪藏板等等。付費后可以無限制上傳文件,理論上還可以作為云盤使用(上傳下載速度都很慢,僅談論可能性)。個人認為還可以做游戲,利用page之間的無限嵌套可以做類似互動視頻的page海洋。在未來,開發者還準備開放api,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 總結 - 免費版足夠絕大多數時候使用。 - 網絡情況因人而異,可能很快也可能很慢 - 慢但是非常穩定,多平臺同時打開從未有過沖突,電腦上輸入能在手機上看到實時更新,體驗非常友好,從未出現筆記丟失 - 目前難以替代的高易用性database - 大部分情況下page加載都很快,database非常慢,但用database作為第一層筆記管理非常愉快,因而在體驗上時常糾結 - 可以生成分享鏈接,但能不能打開取決于對方的網絡環境,大多數時候需要等待10s以上,否則完全不能打開 - 支持許多語法和特性,從基礎的Markdown語法到Toggle List 可折疊標題、目錄等等,都是實時渲染 移動端很難復制,復制體驗非常不友好,桌面端好很多。這或許是由于軟件本身以段落作為最小Block(塊),很難支持極其自由的復制,移動端復制在「Lock Page」后可能可以有好一點的體驗。軟件內很難彈出復制按鈕... - 不適合搬運大量文字,親測在超過幾萬字時再進行編輯會有卡頓,這或許也是由于block設計原因 無限層級,自由鏈接的筆記管理 ## 幕布 - 大綱筆記典范 這個我用的不是很多,幾年前拿來寫過學習筆記,現在偶爾學弟學妹需要還會打開導出一下。不過似乎有block限制?會員可以無限使用,如果長期關注幕布的話,會發現有很多贈送的機會,有小伙伴已經領取了好幾年的會員。學生認證也可以領取一年的會員。聽說最近也開始加入雙向鏈接功能了 暫且放在這里,有機會深入使用了再來寫體驗感受 ## Flomo - 低負擔的靈感記錄 Flomo是一個基于web的短篇文字記錄工具,將寫作成本降到了最低,打開就可以直接開始書寫,確定后流入下方的時間軸中,功能極簡又不平凡。前面提到的所有軟件,都很難做到打開就直接開始編輯 開發者給我的感覺是對此非常用心,有非常深入的思考的,「如非必要,勿增實體」,將最需要的功能保留,不需要想標題,也不需要考慮分類,想到靈感,遇到有價值的知識,直接丟進去就萬事了,對我來說這種對內容的注重才是一個筆記app應該有的樣子 Flomo也是我目前見到的基于web的工具里面打開速度較快的一批,有時甚至意識不到是一個網頁。支持API接口,還有許多極客在制作一些小工具滿足各種場景的需求 在Flomo的使用場景下,我認為它沒有缺點,未來可期 復制進去的網址會自動折疊,這比較影響閱讀體驗,因人而異 ## 語雀 - 阿里出品的在線 語雀是阿里內部孵化的知識管理平臺。數據庫由阿里掌握。本身只有網頁版和PC版,暫時沒有手機版,這也是這個軟件最大的問題。開放性沒有Notion那么高,更多的是像一個由word文檔組成的知識庫,不能像notion一樣進行 獨立的嵌套跳躍 。只能用分享鏈接跳轉。個人認為語雀相比于Notion是更加適合日常使用的。雖然不能進行分欄,但各種細節都做的非常到位,也在不斷的進行更新迭代。 語雀可以內嵌非常多種類型的第三方工具,如processOn,思維導圖,表格等,日常做筆記完全夠用。在網頁端,右邊還可以顯示當前頁面的目錄,目錄跟隨上下滑動。雖然不能亂嵌套,但知識庫可以多層級嵌套。可以給自己打造一個完整的知識倉庫。 同時語雀也可以開放知識庫,分享到整個網絡,穩定性也比較好。我個人不用這個主要在于,個人專業課學習會需要收集很多數據資料話題比較敏感,在使用有道云筆記的時候,很容易會觸碰到內容審查,連近代史綱要的筆記都禁止分享,讓我感到害怕,還是用Notion這樣的個人比較放心一點點。(個人傾向) 免費能用大部分功能 該有的所有功能都有:思維導圖、視頻插入、表格、目錄、大綱...... 其實功能極其強大,但我就是沒有興趣...... 可以當博客用 不過目前準備用語雀來當博客用...... ## Obsidian 偶然間遇到了這個軟件,作為一個本地化工具確實非常有潛力,功能樸素,但就像其他人說的一樣,沒有很強的軟件特色(個人看法),讓人糾結。 2021年7月Ob更新了安卓端,早鳥價300/年,還是值得嘗試的,Ob的極簡、純粹還是十分適合作為筆記工具的 完全本地化的部署 代碼效率高,運行速度快 頁面美觀,基于md 特別好看優雅的分享頁面,(約25RMB/month) 坊間有這樣一個說法:markdown編輯器好不好用,取決于對圖片的處理,在這方便ob的策略還不錯,但算不上完美,圖片復制到ob后可以自動導入ob的資源文件夾,可引用格式是特殊的,只能在ob中有效。而文件又是md文件保存的,通用又不通用,很矛盾。 很多人喜歡,我用起來不太習慣,可能還是不符合我的使用場景。 ## OneNote - 很好,但不適合我的 無限大的黑板 OneNote也是十分著名的筆記工具了。但我還是不太喜歡。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對我來說它不像一個筆記工具,更像是存儲無數無限大小紙張的筆記庫。是功能無限強大、提供各種工具的草稿紙。他很強,但他給的自由度,太大了 太自由了 知乎每次搜OneNote,首先出來的不是OneNote的功能介紹,鋪天蓋地的是筆記做的多美多好看。可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是做不到這么“精致”的啊。這需要對自己的筆記有很強的規劃能力,設計能力。印象很深的是知乎有人做了一個筆記,分為三欄,左邊是原始筆記,中間為理解,右邊是思維導圖,全面,細致。而我是做不到的。 當然這是我的問題,不是筆記工具的問題。每個人都應該去試試OneNote,畢竟是大廠工具,云服務器更新有保障 以下是存在本地的OneNote分析,現貼上來 Onenote是非常著名的由微軟開發筆記工具,依靠微軟大廠,數據安全、信息同步方面其實都不需要擔心。功能全面,只要office套件中有的功能,onenote也基本都有。拼寫檢查、富文本支持、多層級筆記管理等等。還支持比較不錯的插件功能,補全了一些onenote本身沒有做好的功能。onenote最大的特點是無限放大縮小的筆記頁,這樣的設計目前只有onenote一家,無限的右邊界支持各種奇思妙想的設計,隨處可以開始新的段落支持任意的排版。同時過高的自由度也帶來諸多問題,對我來說非常沒有安全感,難以找到 100%縮放 也非常痛苦,手機上顯示時由于可以雙指放大,更難找到標準放大比例。 多平臺同步,依賴Onedrive盤存儲 無限畫布,獨一無二的體驗 兩個致命沙雕問題多年未解決: 沒有字數統計,文字復制到非office軟件里面會變成圖片(復制為圖片是默認的,可以在設置里修改) 這里的問題有多么沙雕,我相信用過的人都知道。關于字數統計,其實是可以通過 插件 完成的。原生不支持這個功能其實也可以理解,onenote不是一個標準的筆記工具,它的書寫就像是在一塊畫布上不斷的創建塊,是畫布而不是橫格紙。再這樣的背景下,需求字數統計,就如同需求統計一個黑板報上的文字之和,這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我需要用 字數統計 功能,那可能我們把OneNote當做一個普通的文字創作工具來使用了,這時,應該考慮換一個軟件了。 而另一個問題,復制任何一個東西都會變成圖片,我覺得這是離譜的,不可理喻的。文字復制到Word、Excel、PPT里面,都是正常的文字,而復制到其他地方都會變成圖片。要么是故意的,要么是沒有對文字適配。在這樣一個自由感極強的軟件內如此封閉,不可理喻。 移動端安裝包龐大,啟動速度略慢 支持Apple pencil,但書寫體驗一般,僅僅能用 自帶圖片轉文字功能 極其強大的富文本功能 2019年前版本雜亂(office系列都這樣) 至今仍然不支持表格合并 — 分界線 — 上面這些,是我認為目前可用性很高的,下面的一些是我覺得有潛力非大廠,非經典類型筆記工具,會用億兩句話解釋沒有使用和放在這里的理由 熊掌記Bear 適合人群:擁有全套iOS設備,不深度使用雙鏈 這真的是我用過的顏值數一數二的筆記工具,在各種交互細節上都算非常用心了。用過的都說好,只是可惜只在apple生態中有啊!難受! 付費后可用的配色方案顏值都超高,可用度極高 使用順滑,無Bug無卡頓 沒有大綱/目錄 僅僅在iOS平臺可用,無網頁端,無Android,無Windows版,且暫無開發計劃 專注筆記 長期跟進但總是沒有深入使用的軟件,文件都存放于本地,是目前少有的「文件存本地+多平臺同步」的筆記工具,目前的設計思路偏向于學習筆記,整個頁面顏值很高。但整體產品設計還沒有完全固定,以及我非常運氣不好的一用就能碰到bug。全平臺都有,底層有flutter的影子,喜歡的可以嘗試。 說實話,這個筆記讓我又愛又恨。 喜歡是因為從純粹的功能上能夠滿足幾乎所有人對筆記軟件的想象。由于使用的編程語言底層優勢,不需要在對各種平臺進行適配方面花很大的力氣,就能夠完全的全平臺同步。做筆記的成品也非常好看,不是純粹的花哨,是適合閱讀的優美。字體選擇,行間距等等對于中文的顯示已經能夠吊打市面上大部分筆記軟件。開發者也非常積極的在不斷的進行迭代更新修復各種小毛病,開發各種新功能。永久免費150元學生價對于一個筆記軟件來說其實并不貴了。 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目前開發團隊準備先將想做的功能全部做出來,再優化細節。導致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細節體驗都不太好。同時導入導出功能,長期沒有優化,手機端導出pdf會一直轉圈。偶爾還會出現各種小bug。另外個人認為這一軟件的整體邏輯沒有完全定型,如果開發者繼續不斷優化打造成開發者理想中的筆記的樣子,那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筆記好看,顏值獨一無二很有特色 是基于本地保存的多平臺同步筆記工具 酷安下風評較差 ## RoamEdit - 以此為代表的雙鏈工具,革新還需努力 這些工具都具有很新的理念,將互相鏈接作為筆記的核心玩法,這可能是未來的筆記方式,但不一定是現在的,目前作為「小眾」理念,思維和習慣上都需要時間適應,新的交互邏輯也導致許多bug頻繁出現。目前最著名的rr定價貴爆了(一年近千元),國內的RE也還需要時間進化到v1.0。這樣的筆記很好,只是還需要時間沉淀。 根據聊天群的反饋,刪除、撤回的體驗非常不好(長期未使用,不確定當前優化情況),個人使用時的復制體驗也一般 整體感覺過于「輕」,非常碎片化,適合碎片??知識多維度互相鏈接,感覺不適合寫長篇 已經在開發桌面端,長期更新,每天都有可見的細節變化 是國內主打雙鏈的軟件中完成度和舒適度最高的 以「大綱筆記」為主要書寫方式 ## 思源筆記 - 一次大型更新突然讓我失去興趣 思源目前有大問題急需被解決,更新頻率過快了,倒不是批判勤奮,而是更新過快導致半個月可能都有一次大版本跳躍,版本跳躍時需要對文件進行備份,這些通知不是所有人都會看到的,快速的更新的增刪也讓人很不習慣,有人就是奔著某個功能而來,但在迭代中該功能卻逐漸被隱去或刪除,相信任何人都很難接受這一點 另一個就是有一定專業度。這是一個問題,也是很多新筆記工具的問題。對我來說功能還是太過于復雜,設置項太多了。蘋果公司能將產品做的很成功,去技術化是其中一個原因,用戶不需要學習什么深入的技術,但用起來就是簡單又舒服,這樣用戶多,體驗也好。當然思源需要很多的功能,思源也需要進一步降低學習成本,這需要設計,和更多的思考 總的來說還是很看好思源的,該有的功能其實都差不多了,雙鏈,關系圖,設計都趨于完善,最新版1.3.2完成度也非常高,希望后面更多的是打磨,將用戶體驗進一步提升 思源是目前我正在深入使用的筆記工具,對我來說基本完全滿足我的需求。作為一個知識管理工具,能夠互相鏈接,產生反鏈,有標簽,能段落引用,以md格式存儲,導出格式多樣,這些無一不擊中我的痛點。我個人的筆記思想還是偏傳統的,喜歡以長篇筆記為主,零零散散的看著缺少一些系統性,這和我知識儲備不夠非常有關。 用css進行渲染,可自定義外觀 導出格式多樣 更新速度極快,基本兩天更新一個版本,開發者對使用中提出的問題,改進建議采納很快 價格較低,年費不到一百 可進行云同步,但本質是本地工具,可以完全不依賴云 存儲格式為md,但直接打開md會發現有很多多余文字,可用軟件內導出md完美解決 將圖片拖入筆記中可以自動生成標準語法的 ![]() 格式圖片鏈接,鏈接于/assets 位置,這一點非常好評! 個人很需要下劃線,暫時只能用HTML語法解決 ## Remnote 適合自己用的學習工具 受哈桑的狂吹決定使用的一個筆記工具,目前來看可用性比較高,主動雙鏈 感知很強,這種設計比各種雙鏈graph要好太多,可依然碰到了類似于Notion的問題:網絡。在寫視頻腳本和他人分享的時候,僅在一個辦公室的不同路由器環境下,就遇到了打不開的情況。正好那一段腳本急用,一群人盯著Remnote轉圈圈的感覺真的十分尷尬。這種需要協同的看來還是只能用 石墨文檔之類的工具。 用作復習,各種筆記之間的互聯,我能想到體驗會是極好的,可惜我這方面用的確實少 目前基本棄坑,同類工具適合我的太多 少有的主動雙鏈,體驗良好 全英文界面,部分功能需要學習 網絡情況依然玄學(只要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百分百打開,那就不能和其他人協作) ## writeathon 初印象:平臺多,設計簡潔,功能不少,短筆記或許比較適合,觀望,個人開發 粗看以后:卡片盒確實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功能,但面向的對象是文章寫作的專業人員,許多功能都是為了專業需求而設計的,雖然設計極簡,但功能不簡單。沒有我想象的極簡的味道,整體調性也不適合我,或許適合其他人吧。 ## anytype.io 高顏值,具有類database功能,顏值不錯,國外工具,2021年5月還在內測無法下載,沒有中文支持 ## wolai 就是很純粹的不喜歡,一個是不喜歡創始人對于抄襲這一問題的“美化”,這個抄襲也太過于明顯,哪怕有一些本土化的功能增加,但不管怎么說,原封不動的像素級“致敬”,這和印象筆記的超級筆記有做法有什么區別 ## 其他 印象筆記 — 不喜歡綠色,會員太貴,太臃腫,其他缺點網評已經說的夠多了。新功能抄Notion爆了 有道云筆記 — 不開會員有廣告 WPS便簽 — 和wps有關的工具不開會員都有廣告 為知筆記 — 顏值不夠令人滿意 其他不喜歡和不能接受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沒有全平臺、缺少基本美感、穩定性不夠、設計風格和我的需求不同等等 總結 就目前而言,筆記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各式各樣的工具層出不窮,我在很多交流群中都有看到一個笑話:“我們在筆記軟件里寫著筆記軟件測評”。這不應該是筆記軟件的目的,也不是競爭的目的,或許應該回歸內容本身,抓到一個能用的筆記工具,將想寫的內容記錄下來,才是不斷探索的最終奧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