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天下。 ![]() 國家統一之初,全國各地的文字和所用的度量衡器都不統一,大家交換文件、訂立契約、傳遞文書都成問題,于是秦政府讓李斯等人書寫制訂了標準的小篆體文字,所謂“書同文”。 ![]() 與此同時,政府和民眾在買賣貨物、分發糧食時,用來稱量重量和用來稱量體積的“衡器”的標準也不統一,這給國家管理和日常生活都帶來極大的不便,于是,秦政府頒布詔書,統一度、量、衡。這些詔書是傳達到各級的法令,于是,刻在青銅上便于流轉、懸掛,詔書形狀如下: ![]() 《秦詔版》 《秦詔版》,全稱《秦始皇二十六年詔銘》,青銅刻。古時帝王下詔書,將詔書內容刻在金屬版上稱為“詔版”。 ![]() ![]() (秦詔版) 內容解讀秦始皇二十六年詔版原文: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翻譯一下,大致的意思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天下,百姓安寧,立下皇帝稱號,于是下詔書于丞相隗狀、王綰,依法糾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確起來,統一起來?!?/p> 這些文字詔書下放是隨同權、量一起下發的,而統一后的“權”與“量”上也同樣刻上了相同的內容。 ![]() 秦權 ![]() 秦權拓片 權,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秤砣。這個東西在我國沿用至今,如下圖所示。雖然歷代的計量單位發生了不少的變化,但是這種形制卻是一直沿用了下來。 ![]() 秦量,就是用來裝糧食等器物的容器,像舀水的舀子。有的是長方形的,也有些是橢圓形的。 ![]() 秦量拓片 ![]() 秦量實物 風格解讀秦代是文字統一的時代,也是文字結構劇烈變革、書寫風格變革的時代,寫刻在權、量、詔版上的文字就是這一變革的充分體現。承襲了兩周金文真率、自然之風格,雖然是小篆,但又不同于刻石上的標準小篆。 《秦詔版》筆力工穩遒勁,多取方勢,線條剛勁爽利,生辣古拙。機構奇肆險峻,詭異多變,天真爛漫,章法參差錯落,自然成趣。 ![]() 臨摹指導重點分析線條的爽利、生辣、欹拙變化對奇肆險峻,詭異多變,天真爛漫的結構形成所具有的作用,把握好方筆的運用和在章法上處理的優勢。 以下附上不同版本的秦詔版的高清圖片,大家可在臨摹的過程中相互借鑒。 ![]() 秦詔版拓片 ![]() ![]() ![]() ![]() ![]() ![]() 以下附上朱復戡、羅振玉、童大年、馬公愚幾位先生所臨的《秦詔版》,供諸位學習參考。 ![]() ![]() 朱復戡臨《秦詔版》 ![]() 羅振玉臨《秦詔版》 ![]() 童大年臨《秦詔版》 ![]() 馬公愚臨《秦詔版》 整理編緝 |
|
來自: 新用戶89163725 > 《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