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修煉秘要
1.論性與命 天地之間,充滿了物質,何嘗有一處是虛空的?不過因為人類的眼睛看不見許多微細的物質,假名之為虛空耳。 冰一變為水,水再變為氣,氣再散則為虛空,因為冰水之質仍在也,若認為真是虛空之物,豈非大錯。 佛家重煉性,一靈獨耀,回脫根塵,此之謂性長生。仙家重煉氣,遍體純陽,金光透露,此之為氣長生。究竟到了無上根源,性就是氣,氣就是性,同者其實,異者其名耳。 依真理而論,法界與色本無分別,法界即在色身之中,色身亦不出法界之外。既不可以大小認,又不可以精粗論。勉強設一譬喻,就如拿木桶裝一桶水放在大海里,桶中之水與海中之水,其水性質雖是相同,而水之能力則彼此大異。海水有無量無邊之作用,而桶水則絲毫不起作用,何以故?為桶所限耳。將桶打破則桶中之水即 等于海中之水矣。桶水譬如色身,海水譬如法界,木桶則如障礙物。但不可誤會色身是障礙,而起厭惡色身之見解。須知打破障礙之后色身即是法界,離色身而覓法界,即與真理不合。 性與命本是一物,不可分為兩橛。就其“靈機”而言,便謂之“性”。就其“生機”而言,則謂之“命”。所謂一體二用也。吾人之身體,譬如一盞燈,燈中之 “油”就是“命”,燈中之“光”即是性。假使有燈而無油,此燈必不能發光,可知離命即不足以見性。若徒知保存燈中之油而不善于發揮其光明的應用,仍常常處于黑暗的境界,則亦何貴有此燈乎?由此可知“性命”二者,乃互相為可分離也。 雖然,人究竟名為人,不可以叫做性,也不可叫做命。燈究竟名為燈,不可以叫做油,亦不可叫做光。其理固相等耳。或問:初學之人性與命孰重?答曰:命重。譬如暗室中本有一盞燈,燈中油量充足奈何室中之人不得其法,不能點燈發光,雖有燈而依然不免黑暗之苦。忽來一個教伊點燈之法,一舉手間頓滿室生輝,從上踏進 光明之路。設若室中本有燈,或雖有燈無油或雖有油而油不足,縱能了解用燈之法亦不能大放光明。由是可知,性無命則不立,離命則不足以見性。有命而性自在其中矣。故曰:“命為重也”。 “添油宜及早,接命莫教遲”。 修道的人,能得形神兩全最上。如其不能,先做性功以全神,等有機會再做命功以全形,亦無不可。 先修玉液以明性,后修金煉是立命,其秘要只是內守虛無耳,仙家以煉氣為煉羽翼,神定氣足則羽翼已成。 
2.論初步存神 修煉之術,先有為而后無為 仙家初步功,貴在返老還童。若身中精氣虧損,肌體不充,必漸用功修煉培補,使其固復原狀。陪補道路有三:(一)飲食滋養從口入。(二)空氣呼吸從鼻入。(三)元氣闔辟從毛也入。 修道者,先守靜以制動,復存神以安心,再虛心以煉神,互相為用,則臟腑氣血之循環可以緩和而得養,免致外強中干急促失調浮躁不寧之敝,自可長生。 攝魂還魄,雖有作用,惟貴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則不平。茍魂魄能和則氣可化津,津亦可化氣。周身津氣潤澤流通,自無不平之患矣。修煉之術,先有為而后為無,和平之極,歸于靜定,魂魄自然安定矣。 人口中之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頂者,何也?地下水氣循土脈透石隙而上蒸也。水氣何以上蒸?則以地中含蓄之熱力使然。吾人靜坐功夫已久,口中自然發生一種甘津,清涼爽淡異乎常地,此亦因身中團聚之熱力蒸動下焦之水氣,循經絡之路而上升,至口中逐化為津。此津由煉氣而生,與常津不同,吞 入腹中大有補益。 人能常以不動之神,藏于臍腎之間,以立命基,則長生不難致矣。 若夫存神,則無所想,不過將神光凝聚于一點,不使散漏之謂也。存神,不限于身中一處,亦不限在體內,有時亦存神于身體。丹道步步皆以存神為用。 能閑閑,方能保得住元氣,能保元氣,方能養得住元神。 元神,當其寂然不動的時候,不可以說它是無,當其感而逐通的時候,又不可以說它是有,只好說是無中妙有。 神氣合一,魂魄相拘,則丹結矣。 3.論呼吸與胎息 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氣,雖終日呼吸不斷,然此等呼吸,大都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細而長;急而淺,不能緩而深。乃修煉家之大忌也。 嬰兒在胎,僅有胎息,鼻不呼吸,乃至初出胎時,大哭一聲,而外界之空氣乘隙自鼻而入,于是后天呼吸逐操吾人生命之權。其始也,吸入之氣長,呼出之氣短,而身體日壯。其繼也,呼吸長短平均,身體之發育及此而止。到中年之后,呼出之氣漸長,吸入之氣漸短,而身體日衰。臨終時,僅有呼出之機,而無吸入之機,鼻息 一停,命根逐斷。 呼吸者氣也,氣既歸根,神亦恬淡,皆不離乎虛無作用,然亦非枯坐頑空也。張三豐真人云:“調息須以后天呼吸,尋真人呼吸處。須經他自調,方能調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真息一動玄關即不遠矣,照此進功筑基可翹足而至。” 調呼吸之最緊要口訣,既不可滯于有象,又不可浮泛無根。能合虛無,則不著相,能入丹田,則非無根。不色不空,勿忘勿助,是真口訣。 胎息者何?息息歸根之謂。根者何?臍內空處是也,臍內空處,即“黃庭”也。 專心食氣,何養太合,則可長生。 何謂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氳布滿于身中,一開一闔,遍身毛竅,與之相應,而鼻中反不覺氣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開闔俱停,則入定出神之期不遠矣。
4.論真空煉形法 “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曰凝神。然后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水,如燃天燈而照九幽九昧,所謂凝神于虛者此也。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而已。 煉形之法總有六門:其一曰玉液煉形,其二曰金液煉形,其三曰太陰煉形,其四曰太陽煉形,其五曰內觀煉形。若此者,總非虛無大道,終不能與太虛同煉。惟此六訣乃曰真空煉形,雖曰有作,其實無為,雖曰煉形,其實凝神,是修外而兼內也。 真空煉形云:夫人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氣通于天。天人一氣,聯屬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鋸焉。天與之,我能取之,得其氣,氣盛而生也;天復取之,失其氣,氣絕而死也。故圣人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每天曦馭未升陽谷之時凝神靜坐,虛以待之,內舍意念,外舍萬緣,頓忘天地,粉碎形骸(道家常有粉碎虛空,粉碎形骸等 語,不過忘物忘形之意耳,不可拘泥粉碎二字)。自然太虛中有一點如露如電之陽,勃勃然入于玄門,透長谷而上泥丸,化為甘霖而降于五內。我即鼓動巽風以應之,使其驅逐三關九竅之邪,掃蕩五臟六臟六腑之垢,焚身煉質煅滓消塵,抽盡穢濁之體,累積長久化而成仙。 “蒸融關脈變筋骨,處處光明無不通”,先蒸發而后方能融化,常常融化不要讓他堅硬,而后方能慢慢地變換,這個工夫就叫金丹換骨。處處光明,即是《孫不二女丹經》中所說:“元神來往處,萬竅發光明”的意思。 果能常常凝神斂息,醞釀熏蒸,不久即可由造化窟中,采取先天一氣。孔子云“先天而天弗違”,天且弗違,而況人乎?況于鬼神乎?!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聞道學道 修清凈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