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尿血、小便出血 【治病策略】 1、血尿,溺竅病也,其原由腎虛。 2、豬苓湯用在淋血病癥上常常很有效。 3、血尿會痛比不痛好,血尿又不痛的很多是癌癥。 【辯證診斷】 1、便血與溺血也。水寒不能養木,土濕不能達木,木陷而生疏泄,泄于后則便血,泄于前則溺血也。(溫陷燥土,清熱息風。)屬寒屬熱,務要分清。溺血屬虛者多。(補血養肝,不可破血。) 2、腹痛尿赤大便白者,丙火下陷,陷則化寒,腹寒則木郁,故腹痛。(溫潤肝脾。)小腸丙火之氣,本主運化,丙火不升,則陷入水府,故尿赤。(溫中補土,不可清熱。)火既陷入膀胱之中,必出于脾腎之外,土中無火,故大便白也。(溫補中下。) 3、小便有血,有因心移熱于小腸,因小腸與膀胱同為太陽經絡,經絡同氣,故膀胱的尿血,有因心臟,有因小腸,有因膀胱瘀血,有因消炎致虛寒,有因腎結石。 4、血尿會痛比不痛好,血尿又不痛的很多是癌癥。 5、瘀血搏于膀胱,州都失司,血為陰,以陰從陰,故寐即遺尿。 【辯證治則】 1、腎結石: (1)茯苓五錢 白術三錢 豬苓三錢 滑石五錢 阿膠三錢-->豬苓湯。瀉水,排潛在的腎結石,太溪穴有壓痛,亦有助于口渴與失眠;如果石頭太大,加茯苓戎鹽湯中之青鹽,則能震碎石頭且將大石化為小石,并與滑石一起將結石沖出。 (2)腎結石,用豬苓湯。如果四個手指尖是咖啡色,代表內有結石。吃了豬苓湯,會吐會下而解掉,但它本來并不是吐藥。 尿結石、泌尿系感染: (1)最常用的就是豬苓散加生薏仁,對這種泌尿系感染的,比西醫要快得很,可以說百發百中。加上大黃呢,對尿結石有很好下的作用,這個生薏仁不要忘了。 膀胱結石: (1)小便帶血,小便不通,用桃核承氣湯、豬苓散。 2、豬苓湯治淋病及溺血,單用豬苓湯,亦頗多得效,只要辨證屬于豬苓湯證。 3、「太陽」蓄血,驗其小便;「陽明」蓄血,驗其大便;不用「桃仁」而用「抵當」 者,以久瘀故也。如果病是太陽蓄血,血蓄在膀胱里面,就是桃核承氣湯;如果是陽明蓄血,蓄在腸胃里面, 就是抵當湯。如果胃出血,西醫灌流質入胃里面,一直洗胃,西醫治療完后大都變成抵當湯證了。 4、一般大小便時有出血或色深都以黃柏來去熱,黃柏為下焦去熱要藥。 5、尿血 實癥: (1)感冒傳經,溺血疼痛,桃核承氣湯,或者小柴胡湯加桃仁丹皮牛膝。 (2)治心經遺熱,淋秘割痛,小便點滴不通,虛煩不眠,或昏睡不醒,或舌咽作痛,或怔忡懊,宜導赤飲(導赤散),加炒梔連翹丹皮牛膝。 (3)治肝經遺熱,淋秘割痛,小便點滴不通,少腹滿,脅肋刺痛,口苦耳聾,或則寒熱往來,宜龍膽瀉肝湯,加桃仁丹皮牛膝郁金。 (4)治心與肝而不愈者,當兼治其肺。人參瀉肺湯去大黃加苦參治之(人參三錢、黃芩三錢、梔子三錢、枳殼二錢、甘草一錢、連翹一錢、杏仁三錢、桔梗二錢、桑皮三錢、苦參三錢、薄荷一錢);清燥救肺湯(人參一錢、甘草一錢、黑芝麻一錢、石膏二錢、阿膠一錢、杏仁一錢去皮尖、麥冬二錢、炙枇杷葉一片、冬桑葉三錢),加藕節蒲黃亦治之。 虛癥: (1)溺出鮮血,如尿長流,絕無滯礙。血尿之虛證,與女子崩漏之證無異,宜用四物湯加減治之: A、肝如郁火者,加丹皮炒梔子柴胡阿膠芥灰; B、心經血虛火旺者,加黃連阿膠血余; C、脾氣虛寒。不能攝血者,四肢清冷,脈微遲,面黯淡,加魚鰾黃人參艾葉黑姜甘草五味治之; D、房勞傷腎,加鹿膠海螵蛸發灰散治之。 (2)肺陰虛,不能制節其下,以致尿后滲血者,兼氣逆痰咳口渴等證,人參清肺湯主之(人參三錢、阿膠二錢、地骨皮三錢、知母三錢、烏梅三枚、炙甘草一錢、大棗三枚、桑白皮三錢、粟殼一錢、杏仁三錢)。 (3)肺陽虛,不能治下,則必有遺溺足冷,水飲喘嗽之證,甘草干姜湯治之。 6、(1)急性腎盂腎炎:由各種常見的革蘭陰性桿菌或陽性球菌感染腎盂及腎間質所致。袓國醫學認為腎盂腎炎或膀胱炎均屬濕熱為患,侵及下焦,故稱下焦濕熱。癥見尿急、尿痛、尿頻或尿道灼熱,口干、喜涼,或有發熱、腰痛,脈滑數,茵陳五苓散清熱利濕,其癥可愈。 (2)腎炎是指急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種由感染后變態反應引起的雙側腎臟彌漫性腎小球損害為主的疾病,臨床上以浮腫、高血壓、血尿和蛋白尿為主要表現。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為腎陰不足,陰虛陽亢所致。若癥見血尿、蛋白尿、浮腫、尿急、尿頻,脈浮數有力者,豬苓湯育陰利水。陰得益,陽亢自平,氣化得通,諸證自解。若遇尿系感染而有以上諸癥者,亦可用本方治療。 7、膀胱結到的時候,小腹痛是主證,就是「中極」到「關元」這一帶劇痛。膀胱結有四種狀況: (1)水結膀胱,少腹痛,最明顯的狀況是小便不利,這時候用五苓散。 (2)血結膀胱,少腹痛,小便不利,可能有便血,用桃核承氣湯。 (3)熱結膀胱,少腹痛,小便紅澀,小便出來有刺刺的感覺,用豬苓湯。 (4)冷結膀胱,也是少腹痛,小便色白,用真武湯。 (5)血水兩結:必小便難,少腹滿如墩狀,如大黃甘遂湯是也 如果小便不利,是瘀在膀胱,開的是桃核承氣湯,吃藥以后瘀血會從小便出來;如果小便利,代表膀胱沒有問題,這時候吃桃核承氣湯沒有用,瘀熱在整個下焦的部位,要用抵當湯,抵當湯專門攻下焦的瘀,吃藥以后瘀血會從大便排出。 【辯證比較】 1、下焦結 (1)只要血癥出現、小便不利的,我們先用桃核承氣湯;小便正常利的時候,用抵當湯。 (2)水結在下焦就是五苓散。 【經典回顧】 1、淋家不可發汗,汗出必便血。 2、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3、太陽病,下之,其脈浮,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脈促者,必結胸也;脈細數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緊者,頭痛未止;脈沉緊者,必心下痛;脈沉滑者,協熱利;脈數滑者,必下血。 4、師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熱在中焦者,則為堅;熱在下焦者,則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腸有寒者,多鶩溏;有熱者,便腸垢。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熱者,必痔。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