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淋病 【辯證診斷】 1、然上亦有濕寒,下亦有濕熱。 (1)濕旺氣郁,津液不行,火盛者,熏蒸而生熱痰,火衰者,泛濫而生寒飲,此濕寒之在上者。 (2)濕旺水郁,膀胱不利,火衰者,流溢而為白淫,火盛者,梗澀而為赤濁,此濕熱之在下者。 (3)便黃者,土色之下傳,便赤者,木氣之下陷。木中溫氣,升則上達而化火,陷則下郁而生熱。木氣不達,侵逼土位,以其郁熱傳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浸淫于膀胱。五行之性,病則傳其所勝,其勢然也。 【辯證治則】 1、一切帶濁、崩漏、鼓脹、黃疸,凡是小便淋澀,悉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陳蒿、梔子、澤瀉、桂枝,研末布包,熱熨小腹,外以手爐烘之。熱氣透徹,小便即行,最妙之法。 2、淋痢一理,悉由木陷,乙木后郁于谷道則為痢,前郁于水腑則為淋。其法總宜燥土疏木,土燥而木達,則疏泄之令暢矣。
3、(1)消渴,飲一溲一,腎氣丸、栝蔞瞿麥丸。 (2)上消下淋,豬苓湯,如木氣不能疏泄,加桂枝。 (3)上消下淋+發熱脈浮,五苓散。 (4)飲一溲二(危癥),桂附苓烏湯:茯苓、澤瀉、桂枝、干姜、附子、煅龍骨、煅研牡蠣、研首烏各三錢。 4、腎結石、膀胱結石,小便的時候石頭把輸尿管刮破了,里面發炎了,還有性病,小便小不出來,小便的時候會赤痛,尿道炎都是用豬苓湯(+薏苡仁) 5、豬苓湯治淋病點滴不通,陰頭腫痛,少腹膨脹而痛者,若莖中痛,出膿血者,都可以用豬苓湯。 6、豬苓湯治淋病及溺血,單用豬苓湯,亦頗多得效,只要辨證屬于豬苓湯證。 7、桂枝及麻黃禁例: (1)桂枝禁例: A、脈浮緊,汗不出 B、汗吐下,溫針不解 C、酒客病 (2)麻黃禁例: A、咽喉干燥 B、淋家 C、瘡家 D、衄家 E、亡血家 F、汗家 G、病人胃寒 F、傷寒,尺中遲 I、下之,身重心悸 8、(1)最常用的是豬苓湯,尤其是淋病而渴者,豬苓湯非常有效。 (2)大黃、黃芩、黃柏、土茯苓、澤瀉、滑石→清利下焦濕熱,土茯苓四錢為治淋病要藥。 (3)在治療淋病的時候,西醫淋病用盤尼西林,中醫用瞿麥,還有土茯苓。土茯苓可以把一些膀胱里面的病毒清理掉。瞿麥非常好用。如果瞿麥不能把這個淋病治好的時候,可以加土茯苓進去。 9、(1)豬苓湯治淋病點滴不通,陰頭腫痛,少腹膨脹而痛者,若莖中痛,出膿血者,都可以用豬苓湯。也可依用梅毒解毒劑。 (2)睪丸腫大:梅毒解毒劑。 (3)陰囊腫大:心水,心陽無法下降,煩躁,肺里干燥,茯苓、桂枝、防己、杏仁、白術、黃芪。 (4)梅毒:梅毒解毒劑。 (5)陰莖潰爛:阿膠附子湯。 10、唐容川: (1)小便赤短,別無外證內傷者,小腸經火氣也。宜加味導赤散(生地三錢木通二線草梢一錢竹葉一錢滑石二錢山梔三錢黃芩三錢)。 (2)小便白濁,甚則盡如米飲者,脾經之濕氣也。宜萆薜分清飲(萆薛一錢菖蒲二錢甘草一錢益智二錢烏藥三錢神曲—錢青鹽五分)。 (3)小便短澀,每溺則澀而痛者,膀胱之熱淋也。宜車前五淋散(當歸三錢白芍三錢赤苓三錢梔仁三錢甘草一錢燈芯三分車前子二錢)。 (4)小便不通,點滴俱不能出者,膀胱之熱結也。宜滋腎通關丸(黃柏三錢知母三錢安桂三分)。 (5)小便帶血,或兼莖中割痛者,熱動胞中血也。宜加味五苓散(當歸三錢赤芍二錢甘草一線牛膝一錢郁金一錢生地三錢膽草一錢白芍三錢梔仁二錢燈芯五分桃仁三錢木通—錢車前子一錢麝香三匣)。 (6)小便不通,諸藥俱不效驗者,氣道迫塞故也。宜通氣麻杏湯(麻黃七分杏仁三錢甘草一錢)。 (7)小便過多,以及遺溺不禁者,膀胱與腎寒也。宜附子溫腎丸(附子二錢安桂一錢熟地三錢山萸三錢白術三錢青鹽五分)。 11、淋證有石淋、勞淋、血淋、氣淋、膏淋等五種; (2)思慮而致者,宜歸脾湯; (4)寒者,宜金匱腎氣丸; 【辯證比較】 1、淋病,小便不利,痛引臍下,渴者,栝蔞瞿麥丸,不渴者,茯苓戎鹽湯,滑石白魚散并主之。 2、脈沉,渴欲飲水,但是小便不利,小便是粘稠的,不治療的話就會形成黃疸。治療用方用栝蔞瞿麥丸。如果脈是浮的,小便不粘稠,就用五苓散了。 3、第三十九表:消渴、淋病病證方治合表
【經典回顧】 1、淋家不可發汗,汗出必便血。 2、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 3、太陽中暍,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 4、師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熱在中焦者,則為堅;熱在下焦者,則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腸有寒者,多鶩溏;有熱者,便腸垢。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熱者,必痔。 5、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 6、腫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