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安禮章第六》悟讀【33】 【原典】 同志相得。 【譯文】 理想志趣相同的人,必然志趣相投,相得益彰。 【悟讀】 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人生至貴是可以覓得知己,即便萍水相逢,也比骨肉還親。 “同志”一詞源于先秦,原指志同道合、志趣相同之人。春秋時期,左丘明在《國語·晉語四》中對“同志”的解釋為,“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由此可見,古時之“同志”一詞不同于如今作稱呼使用,而是一個形容詞。東漢期間,鄭玄明確提出,同志即朋友,王充也在《論衡》中使用了“好友同志”的說法。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古人歷來高度重視對所處環境的選擇,這涉及到一個人的結交。“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是古人之明智選擇和生活智慧。 “孟母擇鄰”,即為一例,孟母為給孟軻選擇一個宜于成長之居,三次搬家,由“近墓之所”遷至“市旁”,繼而又遷至“學宮之旁”,足見這個中國賢母對環境選擇之重視;《顏氏家訓》則強調,“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 “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萬事萬物,相輔相成,故莊子又強調了“以陰招陰,以陽招陽,以益招益,以損招損”的人生處世之道。 人生結交,重乎山河。然而,“你是下流,勿奢上流”,結交之前提是取決于你是什么樣的人。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乃人生不二之選擇。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所謂福田即自己之心田,“種福田”即凈化內心,斷惡修善。種善因,得善果,唯有內心凈化,才有福田自來。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佛陀傳給世人的,只是一種途徑,一種方法,一個心法。人生的每一個腳印,還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出來。
|
|
來自: 新用戶97560OB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