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賞析 一君木子 鷓鴣天·西都作 宋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評析 《鷓鴣天·西都作》是北宋詞人朱敦儒作于西都(今洛陽)的詞。收錄于《全宋詞》中。該詞上闕主要寫作者在洛陽時縱情于山水,豪放不羈的生活。該詞下闕則用巧妙的手法表現了作者神仙般的淡泊胸懷。全詞表達了詞人對權貴的不屑,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和志向。 注釋 清都山水郎:是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清都,指與紅塵相對的仙境。 疏狂:指狂放,不受禮法約束。 支風券:文中指支配風雨的手令。 章:文中指寫給帝王的奏章 觴(shāng):酒器 玉樓金闕慵(yōng)歸去:不愿到那瓊樓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韻譯 吾是在那天宮掌管山水的郎官, 天帝賦予我狂放不羈性格特點。 吾曾多次批過支配風雨的手令, 也多次上住彩云借月光寫奏章。 吾曾吟詩過萬喝酒有數千之觴, 王侯將相哪兒能放在我的心上? 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懶得去, 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陽。 賞析 本詞上闕主要寫作者在洛陽時縱情于山水間,豪放不羈的生活。首句“我是清都山水郎”,作者以“山水郎”自居,寫自己熱愛山水乃是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塵世,流連山水。接下來“天教分付與疏狂”則聲稱自己懶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屬天賦,因而無法改變。這兩句充分表現出了詞人的性格特征,坦蕩直爽,豪氣四溢。 “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二句,以天意抒懷抱,透露出作者遠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這二句充滿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僅對首句進行了絕妙而風趣的解釋,而且透露了他對大自然的由衷的熱愛和對世俗發自內心的鄙棄。 下闕用巧妙的方法表現作者賽神仙般的淡泊胸懷。“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寫作者詩情之豐富,酒量之瀚海,隱逸生活的全部內容都表現為對詩與酒的鐘情。面對“侯王”幾曾看過,凸顯詞人對功名利祿的鄙夷,和面對王侯的傲骨錚錚。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二句表現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場,只想縱詩飲酒,與山水為伴,隱逸歸老。玉樓金闕,本是人人羨慕向往的榮華富貴,但詞人用一“慵”字,十分準確地表現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態度。相反,對于“插梅花醉洛陽”的生活卻十分欣賞留戀,體現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風流,“梅花”是高潔的象征,這里意在言詞人的品性高潔。將高潔與疏狂的品性有機地統一起來,表現出不愿與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詞清雋婉麗,自然流暢,前后呼應,章法謹嚴,充分體現了作者蔑視權貴、傲視王侯、瀟灑狂放的性格特征。 作者 朱敦儒 (1081年-1159年),字希真,洛陽人。早年以清高自許,兩次舉薦為學官而不出任。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薦朱敦儒,言敦儒有經世之才。高宗于是下詔任他為右迪功郎,并命肇慶府督促他赴臨安任職。在眾親朋的勸說下,他方應詔前行。到了臨安,賜進士出身,授予秘書省正字,爾后兼兵部郎官,遷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后因發表主戰言論,并與主戰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諫議大夫汪勃的彈劾,于1149年被免職。不久,上疏請求退居嘉禾,晚年在秦檜的籠絡下出任鴻臚少卿。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 朱敦儒,最大的貢獻是在文學創作上,其詞作語言流暢,清新自然。他的詞風可分為三個階段:早年詞風濃艷麗巧;中年的詞風激昂慷慨;閑居后詞風婉明清暢。由于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時,經常狎妓冶游,尋訪洛陽一帶的山川名勝。他在后來所寫的詞中,曾對這段浪漫快樂的生活做過深情的回憶。有詞三卷,名《樵歌》。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此詞是詞人早年從京師返回洛陽后所作,故題為“西都作”,體現了詞人早年的淡泊情致。這首《鷓鴣天》,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 (注:本人在編篇過程中參考了網絡未署名文章,如有侵權,及時聯系,急速糾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