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二戰,首先想到的是滿目瘡痍、尸橫遍野景象,無數人至今想起不禁落淚,到現在不少國家人民均希望戰爭遠離,世界和平永存。戰爭爆發的原因,更多在于不滿足現有情況,才會產生對外侵略想法,從而讓自己利益最大化。日本便是這樣一個國家,為了讓自己成為世界強國,搞了場明治維新,縮短自己和發達國家距離,可依舊不滿足,又搞了個所謂大陸政策,掀起對華戰爭,可他們發現想要結束對華戰爭并不是易事,為此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把美國成功拉到二戰旋渦,為了資源又選擇南下,進攻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家。 日本確實有一定實力,否則也不敢和多個國家開戰,但他們也犯了個致命錯誤,戰線過長讓本國經濟無力支持,從而導致全面潰敗。 日本對外戰爭背景明治維新后,日本從一個封建國家,逐步成為一個資本國家。國內市場無法滿足發展需求,日本走向對外擴張道路,先拿下朝鮮,迫使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讓自己獲得大筆戰爭賠款。 日本通過庚子賠款,要他們獲得長期在北京、天津一帶部署重兵資格,日俄戰爭勝利成功從沙俄手中奪取在中國東北特權,接著又合并了韓國,讓朝鮮成為日本侵略中國有力跳板,然后在通過和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取代德國在山東特權。 為確保侵略行動擴張,日本先后出臺《對華政策綱領》、《田中奏折》兩份臭名昭著的議案,從而為自己侵略行徑有書面指導。 很快,日本開啟全面侵華戰爭,順利戰局讓他們誤以為能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哪知一場淞滬會戰,讓日本政府知道想要短時間結束對華戰爭不是一件易事。 日本開始圖謀北上,想在蘇聯身上討點便宜,哪知一場諾門坎戰役要他們吃了大虧,從此打消北上念頭。日本軍方產生南進念頭,經過一番密謀,偷襲珍珠港行動誕生,并取得最終勝利,日本戰略上的優勢更進一步。1941年末,日軍指揮官寺內壽一率領四十萬日軍迅速展開對東南亞地區攻勢,相繼拿下了香港、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等國家,戰爭順利程度讓日本方面也無法想象。 輝煌戰果讓日本上下極為振奮,距離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又進了一步,快樂總是短暫的,日本很快發現他們無法脫離中國戰場、再加上美軍反攻、各個戰場優勢逐步喪失,日本軍方為扭轉也搞了幾次戰役,奈何效果不大。 遠在歐洲的希特勒一看日本情況不對,讓日本進攻英屬印度,從而牽制美英兩軍部署,為自己謀求反敗為勝機會。日軍大本營在1944年1月7日發布“大陸指第1776號”的指令,命令牟田口廉也中將率領十五、三十一、三十三師團進攻英帕爾,總計九萬兩千名士兵。 英帕爾戰役:牟田口廉也日本佐賀縣人,日本陸軍中將,七七事變時,率領軍隊硬要進入宛平城,從而打響了“盧溝橋事件”第一槍。為此他被裕仁天皇親自頒發鷹三級勛章,同時晉升為少將。之后戰役中,牟田口廉也因為迫降十萬英聯邦軍隊,讓自己榮升為駐緬甸的第15軍司令官。 牟田口廉也收到作戰任務后,認為自己有能力快速拿下印度,從而讓自己在日軍中名聲進一步提升。牟田口廉也認為英屬印度軍隊戰斗力不強,完全能輕易打敗他們,自己絕對可以又一次取得輝煌。 牟田口廉也在做相應戰爭準備時,完全忽略后勤補給,認為自己軍隊只要和英屬印度軍隊交鋒時,只需在空中開機槍即可結束戰爭。他打算“以戰養戰”方式打一場沒有補給的戰爭。 二戰期間,日本內部對于后勤并不重視,他們認為跟后勤有關職位,必然是軍隊中最沒有前途位置,為此大家都不愿意進入這個部門。牟田口廉也是其中對后勤最不重視的將領之一。 英帕爾戰役中,為解決戰線過長無奈,牟田口廉也征用大量牛羊在運載軍糧,并且希望糧食吃完后,這些牛羊可以有大用途。可他的陰謀并成功,那些牛羊聽到槍炮聲,完全被嚇傻四處亂跑,從而堵住了日軍前進通道,直接讓日本軍隊陷入絕境。 后勤補給出現問題,以至于全線士兵戰斗力出現大問題,牟田口廉也不僅不去解決相關問題,還爆出驚人言論“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草食民族,吃草就能活。你們身處在那么茂密的叢林中,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怎么回事!” 牟田口廉也這位庸將錯誤指揮,再加上持續暴雨導致日軍陷入絕境,牟田口廉也見戰局不利于自己,本該體面撤退或者投降,可他根本不管士兵死活,強制命令軍隊抵抗,導致不少日本士兵因此喪命。反觀英軍方面在蒙巴頓將軍指揮下,中、美、英印軍隊相互配合,有進有退,很快將日軍打得落花流水,損兵折將接近十萬,這次戰役也成為日軍二戰期間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戰役。 牟田口廉也連續昏招導致日軍徹底輸掉了這場戰爭,日軍師團長看到這樣一個神坑指揮官,率領軍隊擅自撤出戰場。日本大本營得知戰果后,盛怒異常,牟田口廉也為首的緬甸方面軍指揮官被撤銷職務。 這場戰爭結束后,盟軍指揮官認為,牟田口廉也以一己力量摧毀了日軍南方軍有生力量,為最后勝利作出了杰出貢獻。 遭遇如此處罰后,牟田口廉也依舊不愿意承認自己失敗,反而認為下屬沒有很好執行自己作戰意圖,才會導致這場戰役失敗。戰爭結束后,牟田口廉也因為戰爭罪被新加坡審判,19483年獲得假釋,1966年的8月自然死亡。 綜合所述:英帕爾之戰前,日軍狀況十分糟糕,扭轉敗局已是妄想,他們之所以答應希特勒進攻英屬印度,也就是戰略嘗試,日軍上下并未認真籌備該場戰役,而是緬甸方面軍制定作戰計劃,也沒有派出想要人員監督戰爭,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態度,戰爭結束后,大家又逃避相關責任,牟田口廉也為首緬甸方面軍承擔作戰失敗責任。 牟田口廉也一系列神操作也導致英帕爾之戰失敗,他不是一個出色將領,連續昏招導致日軍輸掉了這場關鍵戰役,他的軍旅生涯也就此畫上句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