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臨床試驗的熱度居高不下。 這種熱度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冠疫苗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臨床試驗”這種能夠讓患者(受試者)和治療藥物(疫苗)提前“見面”的策略,也逐漸認識到,通過抗癌新藥的臨床試驗,癌癥患者能夠提前用上一部分很有潛力、但還未上市的新藥。 已經有大量患者通過小匯和醫學部的顧問老師們成功申請了臨床試驗,但還是有更多的患者,在申請的過程中,因為種種原因被淘汰,未能加入理想中的臨床試驗項目。 今天,小匯想和大家講一講,如果想申請抗癌新藥的臨床試驗,但在過程中被淘汰,患者接下來還有哪些選擇? 01 明確自己的疾病特點,尋找其它更合適的項目 如果一個項目、一款藥物不合適,那么就去找一個更合適的項目、一款更合適的藥物——不論是對于患者還是醫生來說,這都是最直接的處理思路。 事實上,現在我國已經登記在案的臨床試驗,2020年僅創新藥物項目數量就已經超過了13000項,其適應癥包羅萬象。全國登記在案的臨床試驗中心已經超過了600家醫院,但以我國的幅員遼闊,患者仍然難以接觸到自己所在地區以外的中心開展的臨床試驗項目。 大多數情況下,患者能夠偶然遇到、并且希望參加的臨床試驗項目,或者由醫生推薦得知的、當地試驗中心的項目,其實并不是最適合自己的項目。這種時候,就需要尋求一些專業的臨床試驗平臺(比如我們)的幫助,將匹配臨床試驗的范圍拓展到全國,以找到一款更適合患者的藥物。 02 部分情況下,可以考慮同類藥 當然,許多時候,限制患者參與臨床試驗的原因更加復雜。比方說,患者通過基因檢測發現了NTRK突變,因此希望參加拉羅替尼的臨床試驗。但目前,拉羅替尼的項目受試患者數量足夠,已經結束了招募,后續患者已經無法加入。 這種時候,患者還可以考慮參加一些同類藥物的臨床試驗項目。同為NTRK抑制劑的AB-106、HG030、SIM-1803等等,都擁有與拉羅替尼相仿的治療潛力,同樣也可以成為這些患者的良好選擇。 03 因個別指標不合格,可以考慮一些支持治療措施 當然,也有一些時候,患者無法通過臨床試驗審核的原因,在于部分基礎性指標的水平不合格。 任何一種治療癌癥的藥物都會存在或強或弱的副作用,患者必須擁有承受這些副作用的基本身體機能,一些過于衰弱的患者甚至無法接受治療。 正是因此,大部分臨床試驗的納排標準中會對患者的基礎情況做出一些要求,如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骨髓功能、造血功能等,并且會重點評估患者的血常規等檢查結果。 但許多癌癥患者承受了疾病的消耗,或者經過了一系列的治療之后,營養、免疫功能等等都會逐漸衰弱,很難滿足這些指標要求。 我們在科普的過程中發現,許多癌癥患者只追求療效更好的抗癌藥物,卻忽視了對于自身營養水平、免疫功能的維持。這樣的弊端會在疾病的晚期或末期爆發出來,輕則貧血、營養不良,重則發展為惡病質,嚴重影響患者的后期治療,甚至成為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針對這樣的情況,小匯建議大家在尋求治療的同時,充分重視患者的營養狀況。只有打牢了良好的身體基礎,才能在“抗癌”這場漫長的“拉鋸戰”當中堅持下來。 而對于想要參加臨床試驗,卻被部分指標“卡了脖子”的患者們,小匯建議大家尋求腫瘤專家及營養專家的綜合會診,看一看是否還有機會通過一些營養補充措施,將患者的狀態調整至能夠參加臨床試驗、接受新藥治療的狀態。 04 “哪怕花錢,也想用藥!”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 在推廣臨床試驗的過程中,小匯不止一次地遇到患者對我們說,“哪怕要花錢,我也想用上這款藥!”這樣對于新藥的認可是令人欣慰的,但是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藥物,通常情況下并未在對應的適應癥上獲批,患者很難通過常規的流程合法地購買到這些藥物。 對于有這類需求的患者,我們通常會給出兩類建議。 第一種情況下,如果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藥物已經在國外上市,比如拉羅替尼、恩曲替尼,那么患者可以嘗試通過綜合平臺尋求國際會診,或出國就醫,由外國專家根據患者的病情開具藥物處方,并在國外購買藥物。 這種方案要求患者能夠找到一個可靠的會診平臺,尋找到外國權威的專家,同時準備詳盡的檢查報告,確保會診的準確性;而方案的弊端在于,整個流程以及藥物的價格都可能非常昂貴,不適合經濟條件一般的患者。 第二種情況下,患者希望得到的藥物并沒有上市,患者也無法通過各類適應癥的臨床試驗的篩選,那么只能盡可能地選擇一些維持治療的方案,等待藥物正式上市,或選擇同類藥物的臨床試驗項目。 絕大多數情況下,需要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都是標準治療后疾病仍處于進展期的患者。我們不希望看到這些患者因為盲目追求某一款藥物而延誤治療,而是更希望看到患者們能夠通過合適的臨床試驗控制住病情。 說到這里,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申請臨床試驗”其實完全可以拓展成為一個非常完整的步驟,包括了試驗的選擇與匹配、前期的檢測、提交資料,以及貫穿全程的營養支持及專家會診。 “匯”抗癌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