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位居閩西南。上世紀初,寧陽縣(今雙洋鎮)大會鄉的劉永發和鄭玉光,從閩北水仙發源地建陽水吉鎮,購買水仙茶苗種植在牛林坑一帶。 劉永發以武夷巖茶制法為主,吸收閩南烏龍茶特點,發酵介于輕重之間,并重烘焙,創制出漳平水仙,茶香,水厚,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最初,漳平水仙是以條索形及圓球形存在的,怎么就變成了現在四四方方的模樣,還成了烏龍茶里的唯一緊壓茶的呢? 漳平種茶歷史悠久,元代就開始茶葉種植。清朝康熙至道光年間,就已經遠銷潮汕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起初,漳平水仙和當地其它茶一樣,手捏成茶球再包上紙,順九龍江發往廈門,再外銷南洋。為了便于運輸和銷售,有人探索出用櫧木做成模具,手打緊壓成四指寬方塊模樣的水仙茶餅。每一塊大小相同,重量相當,既節省空間,方便運輸,又方便統一銷售,一舉兩得。現在制作漳平水仙,殺青過后用紙包成小塊的茶餅,先要經過電焙箱90℃左右兩小時走水焙,再上炭焙長焙。這個短暫的過程,會讓茶餅因水熱作用,發生類似黃茶悶黃的變化,在烏龍茶的發酵香之外,又增加一重甘潤的甜香。雖然漳平水仙壓制成茶餅的主要目的是方便運輸及銷售,但也有其它好處。方塊茶餅相比于散茶,本就不太多,常見的有普洱方茶、白牡丹緊壓茶等。作為烏龍茶里唯一的緊壓茶,漳平水仙自帶防偽標簽。 現在漳平水仙的包裝,除了傳統的棉紙,很多商家還會再加一層抽真空的塑料紙包裝。這樣一方面阻止茶葉與空氣接觸后產生化學反應,保持茶葉香氣,另一方面還能防潮。獨立小塊包裝和現下流行的小罐茶包裝概念類似,1塊就是1泡。杜絕了來自空氣、陽光、水分、外力和手觸的品質流失,最大程度確保茶葉不氧化、不吸味、不受潮、不破碎。漳平水仙茶餅,既不同于武夷巖茶的烏潤,也不同于閩南烏龍的砂綠,而是烏褐為主、砂綠與赤紅相間的三色。沖泡后,湯色橙黃透亮,香甜醇厚,水中透香,喉韻悠綿,上可撲鼻,下可入喉,回蕩生津。能呈現清正蘭花香的茶,當地茶葉協會評級為“水仙公主”,更厚重的桂花香茶,則稱為“水仙王子”。要泡好一杯漳平水仙,可有講究。沖泡漳平水仙,可以選用白瓷蓋碗或紫砂壺。1. 取一塊漳平水仙茶餅,用100℃水懸壺高沖,洗茶。2. 正式沖泡,第一泡繼續用100℃水懸壺高沖,激發茶香。4. 第一泡30秒左右出湯,之后可以根據自己口味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