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那么,類風濕關節炎怎么治療? 8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偏方 龍蛇散 【組成】地龍250g,全蝎20g,白花蛇4~6條,蜂房、烏梢蛇各60g。 【用法】將上藥烘干,共研細末,過篩后裝入空心膠囊。每次服4~6粒,日服3次。服完一料為1個療程。 【功效】祛風勝濕,祛瘀通絡。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附記】屢用效佳,一般連服2或3個療程即獲痊愈。同時對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坐骨神經痛等疾病亦有效。 二烏銀花酒 【組成】蒼術、烏梅、川烏、草烏各10g,金銀花20g,甘草13g,牛膝15g,延胡索、防己、五靈脂、枳殼各25g,糧食白酒750ml。 【用法】將上藥搗碎,用一層紗布包好,浸入白酒內,密封浸泡7天后即可飲用。1料分50次服完,每晚服1次。 【功效】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溫經活血,理氣止痛。 【主治】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關節炎。 【附記】①劑量可隨個人酒量及病情輕重而定。一般每晚飲服15ml,最多不宜超過30ml。本方有小毒,應嚴格控制劑量。②堅持服用,確有較好療效。③1料藥酒服用一半時,可再加白酒500ml。 四生酒 【組成】半夏、膽南星、川烏、草烏各30g,50%乙醇500ml。 【用法】外用。將上藥切片,加入50%乙醇500ml中浸泡2周后即可取用。用毛筆蘸藥酒搽患處,每日搽數次。 【功效】祛風除濕,化痰通絡。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關節炎丸 【組成】馬錢子30g,白花蛇15g,土鱉蟲、地龍、全蝎各3g,朱砂0.3g。 【用法】先將馬錢子用土炒至膨脹,再人香油炸至有響爆之聲,外觀呈棕黃色,切開呈紫色時取出,與地龍、土鱉蟲、全蝎共研細末,后入朱砂,共研和勻,制成蜜丸40粒。于每晚睡前用糖水送服1丸(服3周后不見效,可于每日晨加服1粒)。 【功效】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附子湯 【組成】附子(先煎2小時)30g,桂枝12g,麻黃、生姜、防風、白術、白芍、知母、甘草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0劑為1個療程。待癥狀緩解后,加黃芪30g,以鞏固療效。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緩急,通絡止痛。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黃芪忍冬湯 【組成】黃芪、忍冬藤各30g,石斛、牛膝各21g,遠志、貝母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益氣養陰,清熱化痰,活血通絡。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桑寄生湯 【組成】黃芪、桑寄生各30g,附子、當歸、赤芍、羌活各12g,川芎6g。一方加桂枝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補肝腎,祛風濕,活血通絡。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桑枝三藤湯 【組成】桑枝500g,海風藤、絡石藤各200g,豨薟草10g,海桐皮、忍冬藤各60g。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紗布包好,加冷水5000ml,煎煮30分鐘,過濾去渣。趁熱洗患處。每日洗1次,每次洗1小時,7~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祛風除濕,清熱通絡。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附記】或取透骨草、洋金花、虎杖各30g,草烏25g。煎湯熏洗患處,每日2次,以汗出為度。用之臨床,效果亦佳。本方有毒,忌內服。 龍蛇散 【組成】蘄蛇、地龍各80g,土鱉蟲、威靈仙、僵蠶、蜈蚣各50g,麻黃20g。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末,貯瓶備用。每次服5g,日服2次,白開水送服。重癥者可日服3次。1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搜風通絡,散寒止痛。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附記】屢用效佳。一般用藥3~5天見效,1或2個療程獲愈。 以上就是“8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偏方”的介紹了,僅供大家參考!偏方有可能有效,但是并不能治好所有的病癥,所以患者切忌盲目的用藥,一定要根據病癥來針對性治療。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類風濕關節炎的偏方請繼續關注中華秘方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