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們每個成年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些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如果尋求別人的幫助,就可以很快地解決好一件事情,可是我們總是不好意思開口。然后自己會默默承受這一切或者直接選擇放棄。 在生活中這種人常常表現得非常的自卑,對待事情內心也會比較敏感。因為內心害怕受到挫折與失落,所以從來都不敢嘗試新的挑戰。我們要知道想要與一個人親近就要不斷地去接近對方而不是疏遠。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性的動物,身處于社會中,不可避免的就是與身邊的人打交道。從而產生自己的交際圈與人脈圈,在生活中可以得到幫助。 但是往往有一些人與社會幾乎沒有什么關聯,每天都是獨來獨往,因為他們最怕的就是麻煩別人,只希望自己一個人在世界上孤獨地活著。 這種人內心其實非常的不健康,他們無論對待誰都非常的冷漠。 對于身邊的事情也產生不了太大的興趣,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才感覺最舒適。 其實這種人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也許我們也是這樣的。這種人心理上往往有一種逃避性的人格,也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人格。這種人格會帶來這3種傷害。 消極交往,無法取得真正的友誼 這種影響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到了社會上,你總是覺得不想麻煩別人,這樣會讓你自身有很多麻煩。 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否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只要你說出那句:“您好,麻煩一下,您可以幫我看一下嗎”就可以輕松化解,但是你在始終說不出口,最終事倍功半。 害怕麻煩別人的人,在你與別人相處的時候也是一種消極的狀態,在你不想麻煩別人的時候,你的心里肯定也在想,他最好也不要麻煩我,那這樣和別人交往時,往往不會將心比心。 所以這樣自己不開心,也會讓身邊的人感到冷淡與消極。 我們將這類人稱為疏遠性人格,他們常常處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接觸身邊的新事物。 其實我們都知道,真正的友誼是不用去偽裝的直接表達自己的內心即可。 試想一下,在家中時,你會因為害怕麻煩你的父母而遠離他們嗎?我想大多數人是不會,他們不僅不會怕麻煩自己的父母,反而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找“媽媽”。 所以這種消極擔心麻煩別人的人面臨友誼就會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的朋友,因為好朋友之間是不怕麻煩彼此的。 很難融入社會 疏遠性人格不喜歡去麻煩別人,因此沒有辦法與身邊的人產生共同的交集,也會和這個社會顯得格格不入。 想想你上學時候是不是也有小組討論,上班時是不是也分部門,分小組,因為當你自己無法完成一件事,或者沒有辦法妥善處理時,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因為,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群體,約翰.鄧恩曾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孤島”,所以只要你生存,就不可能脫離這個群體。 害怕麻煩別人是很難融入到這個社會,上學時候可能表現不出來,只是朋友少而已。但是工作了以后你就會慢慢發現。 積累的抑郁情緒讓自己越來越迷茫 不愿意麻煩身邊的人,他們時常比較內向無法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 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他們往往不會找身邊的人訴說只會放在心中自己生悶氣。 長時間下去就會變得非常的抑郁。也會讓自己沉浸在這種痛苦中久久不能走出來。 慢慢的內心就會變得越來越迷茫情緒也會變得越來越消極。這樣就會導致我們日漸頹廢。 其實我就是一個特別怕麻煩別人的人,記得剛畢業時,面試了一份新工作,第一天去上班的時候,有個女孩讓我整理一個表格,我在那看了一上午,其實有好多地方不懂,但是不敢問,覺得人家很忙,不想打擾人家。后來下午他跟我要的時候,我說我沒弄完。結果第二天人家說我不合適,不用來上班了。 這對于當時剛剛畢業的我來說是個沉痛的打擊,我因為害怕麻煩別人這件事遭到了好幾個公司的辭退,最后我也因為懷疑自己,輕度抑郁,也咨詢過心理老師的幫助。 還有,因為找工作這件事變得非常迷茫,覺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在家坐了半年,在心理老師的開導之下,我重新找到了工作。 并且我也改掉了怕麻煩別人的習慣,作為新人的我,我會經常請教同事工作上的事,后來熟悉了之后,他們告訴我,他們不僅不會覺得你麻煩,反而會覺得你是個有上進心的人。 實際上這種人對言行的管理不受主觀意識的限制,所以很難表露內心真實想法。 長期處于負面情緒積壓會造成情緒的惡性擠壓,從而更輕易地集中在一個爆發點以后隨時爆發。所以這種人如果不及時改變就會非常危險。 那除了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之外,是不是也會有一種人是不會拒絕別人的,不管別人讓你做的這件事你會不會做,或者想不想做,你都會答應,其實這也是危險的。 健康的人際關系往往產生于你來我往,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中產生。 所以選擇封閉自己的感情需求,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孤僻冷漠。 我們可以試著敞開心扉去讓身邊的人了解自己,這樣之后的生活我們都會變得快樂。 作者:胡尚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