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 黃憲之編著的 此書一面世便受到 眾多書法愛好者、 學習者的廣泛好評 還有一些讀者建議希望能夠把中國書法史上的名碑都做一番這樣的刻拓對勘,一飽眼福。 于是在《張猛龍碑刻拓對勘》問世后 作者黃憲之一直在思索 以哪塊碑作為下一部書的對勘對象 幾經多方溝通商討下 有著“隸書極則”之稱的《禮器碑》 在眾多的名碑中脫穎而出 成為作者的最終選擇 為滿足書法愛好者對于字帖的更高要求 在一本字帖中獲得更多的信息量 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書法 進而有助于學習和研究 繼黃憲之編著 《張猛龍碑刻拓對勘》之后 《禮器碑刻拓對勘》出版面世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禮器碑刻拓對勘》依舊保持了《張猛龍碑刻拓對勘》的基本體例。本書開篇有碑帖研究專家馬成名、李志賢的序言,其后是刻拓對勘部分,每頁原石拓本各兩行的刻拓對勘,包含了碑陽、碑陰、碑兩側的全部內容。 碑陽示例圖 碑陰示例圖 碑右側示例圖 碑左側示例圖 第一,精選拓本。經過作者反復比對論證(具體論證過程詳見本書后記),從十余種明拓《禮器碑》中選用拓工與年份均優的善拓——孟憲章妙鑒齋舊藏明中早期濃墨精拓本,碑陽碑陰俱在,且為同時所拓,曾于啟功先生主編的《中國碑刻全集》中著錄,啟功先生為此冊題簽,稱其為“明初拓禮器碑”。 第二,添加《校碑總表》。作者曾經廣羅海內外出版物,搜集到從明初到清末的拓本圖像十余種,通過《禮器碑》考據點的比對,將這十余種善拓的拓制年代重新加以排序、斷代。將碑陽所有考據點一并列出,按拓本年代從上至下排列開來,一表在手,《禮器碑》從明初到清末的各個階段考據點的變化便可以一覽無余。對于碑帖鑒藏有實用性的參考價值。 第三,加大開本。本書采用8開大小的開本(成品尺寸350mm×260mm),較之《張猛龍碑刻拓對勘》(16開,成品尺寸285mm×210mm)大了很多。書中的原拓與原石照片也略加放大,為原大尺寸的120%左右。能夠更好地滿足讀者對于高清印本和刻拓細節的追求。 第四,改進用紙。本書的內文印刷采用120克帶有涂層的特種紙。較之《張猛龍碑刻拓對勘》所采用的無涂層紙,涂層紙的表現力更強,更加能夠充分體現古人奏刀刻石的細節。對于原拓墨色的還原也有著明顯的優勢。古人每以“氈蠟”代稱拓片,在本書中這些蠟痕斑斑可見,就是得力于涂層特種紙對圖像層次的高度還原。 前勒口細節圖 全書共168頁,附《校碑總表》大插頁1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