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們公號關于數學啟蒙和學習的文章,已經林林總總寫過五六十篇了,學齡前和小學數學里最重要的方面和知識點基本都涉及到了。但是平時我還是經常會碰到家長來問我:學齡前的數學啟蒙到底要做哪些事?學到什么程度可以輕松的融入小學呢? 尤其還有半年,新一屆小朋友就要跨入小學了,很多家長開始為幼小銜接操心了。 今天就再來給大家提綱挈領的劃一下重點,如果你平時實在沒有時間給孩子做太多的數學啟蒙,也沒有時間把我們公號的文章都看一遍,那么記住,學齡前的數學啟蒙,抓住這3個最最核心的方面,也就夠了。 如果你家娃9月份就要進入小學了,那么剩下的這半年里,就把時間花在下面這3個核心上。 ![]() 第一個核心:抓數感 數和運算,是小學里占比例最大的一塊內容,一年級有100以內加減,二年級有萬以內的數、乘除法、四則混合運算。三年級再往后,有分數、小數,因數倍數、比、比例、簡易方程等等。 ![]() 為什么有些孩子這些內容學起來很輕松,有些孩子卻學得非常吃力? 其實歸根結底,就看數感有沒有培養好。 怎么培養數感呢? 學齡前抓住2個東西就可以。 第一,就是數物對應的點數。 一塊積木兩塊積木,一片樹葉兩片樹葉,建立起數和實物的關系,這是數感的基礎。 在這個基礎上,讓孩子建立起“動作”與“運算”的關系。多拿來兩塊積木,告訴孩子是加上;拿走兩塊積木,告訴孩子是減去。這是理解計算的基礎。 這兩個一定要融入生活里面多做。 曾經我和朋友聊起這個問題的時候,她問我,直接告訴孩子“3+2=5”不行嗎,反正就是得出個答案啊。 我說,這不一樣。能用3塊積木加上2塊積木推理出“3+2=5”的孩子,你只要告訴他,2乘2,就是拿兩次2塊積木,他就能推理出來乘法怎么算;告訴他二分之一,就是把積木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是多少,他就能推理出來分數怎么算。 計算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概念加推理”,理解了這個,就會理解“數物對應”的重要性。 ![]() 第二,幫助孩子建立對“十進制”和“數的構成”的感性認知。 十進制和數的構成是小學數學里最最重要的兩個底層概念。它們就像地基一樣,小學數學里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建立在這兩個概念上的,地基沒學好,上面的也學不好。但反過來,地基學好了,上面的東西都不需要怎么學,只要加上一點點邏輯推理,就能輕松的理解。 像我們說過很多次的,一年級下冊的人民幣,10個一角是一元;二年級的長度單位,10個毫米是一個厘米;三年級的小數,10個0.1是1,它們的本質都是十進制。 而數的構成,就是要知道一個數,是由幾個一千、幾個一百、幾個十、幾個1構成的。 拿三年級學的萬位數來說,46000+25000,聽著數字很大。 但如果孩子理解數的構成,就知道: 先算有幾個一萬:4個一萬加2個一萬,等于6個一萬; 再算有幾個一千,6個一千加5個一千,等于11個一千; 10個一千是一萬,進一位,所以一共有7個一萬,再多一千,答案是71000。 輕松解鎖萬位數加減。 而且你會發現,其實孩子要算的數,最大就是“9+9”。這也是20以內加減法為什么重要的原因。 所以學齡前,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起對十進制和數的構成的感性認知,再反復加強一下對20以內加減法的操作。 ??怎么理解十進制?? ??怎么利用十格陣的教具操作20以內加減法?? ??怎么理解數的構成?? 如果孩子馬上要上小學,但是還沒來得及學什么,那么這半年,就把視頻里的這3個教具加3個玩法(至少前面2個視頻里的)和孩子多玩一玩,數學的幼小銜接都沒問題。 這回,是不是夠簡單夠明白了??? ![]() 第二個核心:邏輯思維 通過我前面講的內容,大家應該能感受到:數學的本質,是底層概念加邏輯推理。數學好不好,拼的就是概念理解的透不透徹,以及邏輯推理能力強不強。小學數學課標里,也把邏輯推理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以數學啟蒙的第二個核心,就是邏輯思維。但學齡前的邏輯思維,不用想的太復雜,能包含到下面這些就可以。 第一,有序思考。 有序思考對數學的學習非常重要,這個要劃重點,思維首先要清晰,然后才是靈活。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多多培養孩子有序思考的習慣:做一件事,問一問孩子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說一句話,多用“首先、其次、然后”,有條理的表達;算一道題,也問問孩子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第二,分類。 把物品按顏色、大小、形狀等等分類。 第三,找規律。 可以用積木擺一擺,紅積木藍積木紅積木藍積木,下面是什么積木。 沒有積木的時候,用身體、聲音都可以玩找規律。比如拍一下手,拍兩下手,拍一下手,拍兩下手,下面拍幾下手?滴滴答、滴答滴、滴滴答、滴答滴,下面是什么聲音? 還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去創造規律,出題目讓家長想一想。 ![]() 第四,等量代換。 這也是生活里可以隨時玩的:一個蘋果可以換兩個梨,一個梨可以換兩個橘子,一個蘋果可以換幾個橘子? 第五,數獨。 數獨鍛煉的是“選言推理”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前面幾個都不一樣,這個在《邏輯培養》這篇文章里介紹過,就不多說了。 當然你也可以問問孩子:房間里有三個人,爸爸媽媽和寶寶,有一塊蛋糕,不是爸爸吃的,不是寶寶吃的,那是誰吃了呢? 這同樣鍛煉的是選言推理的能力。 大家可以記住邏輯思維包含了哪些方面,再把它們滲透到生活里,也可以再加上一套邏輯思維訓練冊。 ![]() 第三個核心:空間幾何能力 這個也不用想的太復雜,小學低年級涉及的空間幾何還很簡單。 學齡前孩子只要能理解方位:上下、左右、前后、里外;能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能夠進行簡單的圖形拼接就可以了。 要做到這一點也很簡單——在生活里盡量使用這些數學語言: 這個盤子是圓形的、這塊積木是正方體…… 盡量少用“這里”、“那里”這樣模糊的詞,而是用準確的方位詞匯來表達位置關系,比如孩子問“媽媽,我的橡皮泥在哪里?” ,你可以說“在玩具柜最下面一層的黃色箱子里面 。” 還有時間的話,也可以給孩子玩一玩七巧板。 好了,這樣我們就給學齡前數學啟蒙劃好重點了,是不是挺清楚挺簡單的? 如果你沒有時間,只要能做到這3個方面,孩子數學的幼小銜接就不用太擔心; 但我也要說的是:即使你再沒有時間,也一定要抓住這3個重點。 最好的方式是滲透進生活,日積月累的培養。實在是這半年臨時抱佛腳,就用前面提到的3個教具+3個玩法+1套邏輯思維練習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