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通五運六氣,遍讀方書何濟?運氣,是五運六氣的簡稱,運氣學說是中國氣候變化及其與人體健康和疾病關系的學說,在中醫學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運氣學在《內經》的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至真要大論等七篇。運氣學說的基本內容,是在中醫整體觀念的指導下,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運用天干地支等符號作為演繹工具,來推論氣候變化規律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運氣學說涉及到天文、地理、歷法、醫學等各方面的知識。 一、五行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火,以與六氣--風、寒、暑、濕、燥、火相對應。即“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鬼臾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鬼臾區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其與三陰三陽,合之奈何?……厥陰之上,風氣(木)主之;少陰之上,熱氣(君火)主之;太陰之上,濕氣(土)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金)主之;太陽之上,寒氣(水)主之。”(《素問·天元紀大論》)。1、天干配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 -土;庚、辛-金;壬、癸-水。2、地支配五行。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土。二、五運甲、己-土運;乙、庚-金運;丙、辛-水運;丁、壬--木運;戊、癸-火運。其中單數(甲、丙、戊、庚、壬)為中運太過之年,雙數(乙、丁、己、辛、癸)為中運不及之年。 五運分中運與主運:主運所謂主運,就是每年的五步之運,即初運木,二運火,三運土,四運金,五運水。是根據每年季節的生長化收藏規律進行排列的,主運每年如此,周而復始,如環無端。但是每年的每步運的交司時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申子辰年、已酉丑年、寅午戌年、亥卯未年各不相同。申子辰合化水局(水生在申,化在子,藏在辰),巳酉丑合化金局(金生在已,化在酉,藏在丑),寅午戌合化火局(火生在寅,化在午,藏在戌),亥卯未合化木局(木生在亥,化在卯,藏在未)。2、客運客運與主運也是分為五步,但是所不同的是,主運的五步是固走不變的,而客運是風水輪流的。客運的推算方法是以當年的歲運為初運,然后以太少相生的規律進行排列的,逐年變遷,十年一朞。如六甲之年,歲運為土運太過,那么這幾年的客運是:初運土運太過,二運金運不及,三運水運太過,四運木運不及,五運火運太過。其他年份以此類推即可。三、主氣與客氣六氣分為主氣和客氣:主氣(地氣)是主時之氣。次序為:初之氣 厥陰風木 大寒節 春分節 60日87刻半;二之氣 少陰君火 春分節 小滿節 60日87刻半;三之氣 少陽相火 小滿節 大暑節 60日87刻半;四之氣 太陰濕土 大暑節 秋分節 60日87刻半;五之氣 陽明燥金 秋分節 小雪節 60日87刻半;六之氣 太陽寒水 小雪節 大寒節 60日87刻半。客氣(天氣)是指時令氣候異常變化,每年不同,如客之往來無常。1寅申-少陽相火,2卯酉-陽明燥金,3辰戌-太陽寒水,4巳亥-厥陰風木,5子午-少陰君火,6丑未-太陰濕土。天之六氣(風、君火、相火、濕、燥、寒)配三陰三陽,是以氣的多少分陰陽,即一陰指厥陰,二陰指少陰,三陰指太陰;一陽指少陽,二陽指陽明,三陽指太陽。從六氣來說,主氣的初之氣為厥陰風木,每年的初春,氣候變化多風,疾病流行以肝病居多。二之氣為少陰君火,相當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氣候逐漸轉熱,疾病流行以肝心病居多。三之氣為少陽相火,相當于每年的夏季,氣候炎熱,疾病流行以心病、暑病居多。四之氣為太陰濕土,相當于每年的暮夏初秋,氣候變化以濕氣為重,疾病流行以脾病居多。五之氣為陽明燥金,相當于每年秋冬之間,氣候變化以燥氣較重,疾病發生以肺病居多。終之氣為太陽寒水,相當于每年的嚴冬,氣候嚴寒,疾病發生以關節病和感冒居多。四、脈象與五運六氣的關系。人的正常脈象是應天時的。脈象是什么,天時是什么,應天時的“應”。《黃帝內經》中,人的寸脈就是五運六氣運轉中司天的正氣在人寸脈里的彰顯,不知道五運六氣里說的司天的氣是什么樣的,當然也就不知道人寸脈的脈象是什么樣的。例如;2019年為己亥年,厥陰司天。在立春,驚蟄的各15天里,是陽明司天,正常人的寸脈就是陽明經,為天、地、人的脈象,即所謂天三。是在立春和驚蟄初候五天的時間,人左手寸脈的脈象為浮脈;中候五天的時間,人左手寸脈的脈象為沉脈;末候五天的時間,人左手寸脈的脈象為澀脈。這就叫天人相應,人沒有病。反知為有病。寸脈的脈口,外為手陽明經,內為肝臟;來氣的上關脈,脈口的脈象外為手少陽經,內為太陽腎臟:來氣的下關脈,脈口的脈象外為手太陰經,內為陽明肺臟。又如,在2019年為己亥年,厥陰司天。(自己畫圖)在清明,立夏的各15天里,是太陽司天,(二之氣)正常人的寸脈就是太陽經,為天、地、人的脈象。寸脈的脈口,外為手太陽經,內為心臟;來氣的上關脈,脈口的脈象外為手陽明經的天地人,(即人迎脈)內為肝臟:來氣的下關脈,脈口的脈象外為手少陽經,的天地人(即人迎脈)內為腎臟。醫者的右手去氣的上關脈,脈口的脈象外為手厥陰經的天地人,(即人迎脈)內為心臟:去氣的下關脈,脈口的脈象外為手少陰經的天地人(即人迎脈)內為脾臟。 來源:水火既濟知未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