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您遠走何方 ![]() 《破冰行動》中省公安廳禁毒局副局長、調查組組長李維民、東山市公安局禁毒大隊大隊長蔡永強、緝毒警察李飛,分別代表著老、中、青三代緝毒警察。 他們在和毒販較量中,除了勇敢膽識,更多地是智慧博弈。 臥底趙嘉良的真實身份只有李維民知道,他和毒販第一次交易,沒有給李維民抓捕信息,李維民判斷這可能是毒販試探趙嘉良身份的局,所以按兵不動。 李飛獲悉趙嘉良和毒販交易,拼命趕去交易現場,想要抓捕毒販,一網打盡。 蔡永強通過縝密分析,做出判斷,阻止李飛行動,并猜測這很可能是毒販擺的迷魂陣。 同事勸阻李飛行動,說:“我知道你是挺聰敏的,可是你能不能別自作聰明。”為什么李維民和蔡永強,有嚴密推理和正確的判斷,而李飛除了膽識就剩沖動呢? ![]() 這當中,個人工作經驗、所處位置不同是一方面原因,但更多原因是,李維民和蔡永強善于觀察和全面分析,有大局觀,這是一種系統思維,是一種高級決策能力。 想要了解系統思維,有一本書不可不看。這本書是德內拉·梅多斯撰寫的《系統之美》。德內拉·梅多斯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系統思考大師之一,是素有“學習型組織之父”稱號的彼得·圣吉的老師,彼得·圣吉就是經典管理書《第五項修煉》的作者。 ![]() 01 什么是系統思維呢? 說到系統思維,得先知道系統是什么。 《系統之美》這本書中給系統的定義是:“系統是一組相互連接的事物,在一定時間內,以特定的行為模式相互影響。” 比如,我們人類,人體就是一個系統;還有商場的中央空調也是系統;你上班的公司也可以看做是一個系統。 總之,系統無處不在,它可大可小,可能有形,也可能無形。系統是一個變化——反饋——再變化的動態過程。它有兩種反饋運動方式,一個是調節回路,另一個是增強回路。 調節回路,是在反饋中不斷地變大或變小,比如說大馬哈魚的自動洄游過程。這種魚平時生活在海洋里,但是每年會沿著固定路線洄游進入江河上游產卵,整個行程達數千公里。 還有抽水馬桶,按下沖水按鈕,儲水箱的水沒了,按鈕復位后,水會再次充滿水箱。 增強回路,是隨著反饋信息,結果效應會越來越大,不管這個增大是好還是壞,總之是向一個方向發展。 增強回路可以看成是滾雪球,越滾越大;像脫韁的野馬,越跑越快;存錢使用復利計算,也是增強回路。 系統的兩種動態方式,決定了系統思維也是一個動態觀察分析的過程。 系統思維讓我們跳出問題單一層面,觀察到那些流動性的因素,從而發現問題的本質。找到問題本質所在,我們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 優秀決策者是,面對問題,探尋本質,發現多種可能,完美、恰當解決。 02 那么,系統的運作原理是什么? 想要弄清楚系統的運作原理,我們得知道系統的3個特性和8個系統模塊。 首先是,系統的奇妙在于它有三個特性。分別是適應力、自組織和層次性。 適應力是指一個事物能夠適應環境的復原能力。它的兩個極端點,是剛性和脆弱性。 玩具不倒翁,無論怎么按到,都會穩穩的立起來,體現了適應力。 對于人來說,是應對壓力的能力;對于一個事物來說,是應對困難還能保持正常運行的能力。 因此,一個系統好的適應力應該是保持彈性,而不是固守死板。 自組織是指系統內在的力量,讓自身具備學習、生長、進化為更復雜的能力。 換句話說,蘋果公司一直處于智能手機的領跑地位,是蘋果手機一直在更新迭代,每出一款新的蘋果手機,就是完成了一次系統升級。 所以,一個系統好的自組織應該是有活力,能夠持續學習優化,而不是固步自封,閉門造車。 層次性是指系統變得復雜時候,出現分層,進而進化為更大系統。 老干媽醬,最開始老干媽創始人是賣餛飩、面條的店鋪,醬只是佐料。后來,老干媽創始人發現人們更喜歡這個醬料,于是關閉了店鋪,開廠生產老干媽醬。 時至今日,老干媽醬已經不是一個小工廠,而成為集團公司。兩個兒子,一個負責生產,一個負責銷售。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系統從小變大,從簡單變復雜,從單一管理變成多層分工管理。 所以,一個好系統是具有層次性的,而且這種層次是可以拆分,有平衡性,保證每個子系統更好的運作,完成整個系統總目標。 適應力有彈性、自組織有活力和層次性清晰是判斷一個系統運作是否完美的標準。 其次是,認識系統運作的陷阱,有利于我們更好的避免入坑,決策失誤。 查理·芒格說:“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么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里啦。” 人們看待復雜的系統,往往會進入一些誤區,導致只看樹木不見森林,決策也成為“救火員”,不停地補救而不能徹底解決問題。認識這些誤區,知道正確的應對措施,就能把陷阱變為決策路上的警示燈。 比如,政策阻力陷阱,它就相當于馬拉車,車是總系統,三匹馬是子系統,結果三匹馬拉車的方向都不一致,那么車就無法前進。如果舍棄其中兩匹馬,只用一匹馬拉車,這就進入了政策阻力陷阱。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把車和三匹馬的各自小目標,進行整合升級,找到一個大目標,保持三匹馬和車的目標方向一致,車就能快速動起來。 再比如,公地悲劇陷阱像免費停車場,商場提供免費停車場,方便前來購物的人停車。結果,附近住戶每天把車停在免費停車場,造成來購物的人都沒有地方停車。 解決公地悲劇的最好辦法是,將資源私有化。商場把免費停車場變為收費停車場,但是前來購物的人停車,可以憑購物小票免費停三個小時。 是不是很簡單,系統運作陷阱還有很多,作者在書中總結了8種,除了上面提到了兩種,還有目標侵蝕、競爭升級、富者愈富、轉嫁負擔、規避規則、目標錯位,解決這些陷阱的辦法書中都有談到。 是不是我們知道了系統運作的3個特性和8種陷阱,就能很好的運用系統思維了?當然不是,人們在思考決策的時候,圍繞這些規則還是會出現問題。 書中講到比賽用的帆船,這種帆船開始是和一般漁船一樣的,后來為了比賽獲得更好的速度,開始改造船的形狀,讓帆船的船身越來越窄。 現在我們看到的比賽帆船,除了比賽用以外,這種船在實際生活中一點用處也沒有,既不能出海打漁也不能遠航運輸。 作者總結:“圍繞現有規則,那些船只是被極度優化了,以至于失去了所有適應力。只要規則發生任何一點變化,它們都將變成一堆廢物。” 03 這也給我們提出了挑戰,在實際生活中要如何運用系統思維,才能做出最恰當正確的決策呢? 作者在書中用兩章篇幅,詳細講解了12種系統變革的方法和15個系統生存法則。我在這里總結歸納了兩個實踐原則: 首先,突破線性思維,學會和非線性世界的不確定性相處 人類的大腦,喜歡省力走捷徑,喜歡找一個可以解決萬事的不變法則,線性思維可以讓事情變得簡單、有規律,還能看到確定的結果,所以人們思考時候,最容易進入線性思考模式。但這個世界是復雜多變的,變化也是非線性的。 《破冰行動》中的李飛,他看到趙嘉良和毒販有頻繁接觸,就認為趙嘉良是毒販,這些人有動作就要及時趕去抓捕,拿到販毒證據。這就是一個線性思維。 ![]() 事實上,這件事情背后卻有著很多不確定性。比如,趙嘉良是臥底,毒販是在試探他的身份,中途調換了交易貨品。 如果這時候,警方出現,不但抓不到販毒證據,趙嘉良也有生命危險,還會讓整個破獲販毒團伙的計劃功虧于潰。 遇事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多觀察思考幾種可能性,這些道理,放在平時我們都知道,但是一遇到緊急事情或者困難時,就會自動進入線性思維模式,忘了事情的不確定性。 非線性思維的培養,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刻意練習,在自己頭腦中形成多元化的思維路徑,才能突破自己的思維方式。 其次,學會尋找“杠桿點”,練就一副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眼睛 力學之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同樣,在系統中找到一個點,做小小的改動就能實現目標,這個點就叫“杠桿點”。 比方說,排隊買票這件事情,可以宣傳教育大家遵守公共道德,也可以找一個人來維持秩序。不過,還有更簡單,更有效的辦法,給售票口加裝護欄。 有了護欄,人們自然會排隊進入售票口,即使人多再著急,也不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翻越欄桿。 你看只是做了一個小小的改動,立刻達到了有序買票的效果,并且人再多也不會失控。 要找到這個杠桿點,可能一開始并不容易。在看問題時候,需要我們多思考,多做違反直覺的思考,開啟頭腦風暴,找出關鍵環節去觀察、分析和印證。 《破冰行動》中蔡永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能夠洞察一切,除了他多年工作經驗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整件事情的關鍵點——“李維民沒有被審查”。 找到這個關鍵點,一切問題分析就有了方向,也讓他做出了正確的決策,阻止李飛行動,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書中鼓勵讀者去尋找杠桿點,說:“你必須努力思索,審慎地分析系統,并拋棄自己的范式,進入謙卑的'空’的境界。” 這就是尋找問題本質,抓住關鍵點的重要心法。 《系統之美》這本書是一本經典的系統思維入門實操書籍。由于篇幅所限,也只能取其部分精華闡述。 書中大量案例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平常事,讓你感受到系統的結構美,最后的實操指南也讓你能內化對系統思維的理解和運用。 會干活,更要會思考,系統思維,讓你做優秀的決策者、生活的掌控者,能夠把握生命的節奏,走出屬于自己的未來。 ![]() 圖片來源:攝圖網/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