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心血管病,要6個“少吃” 本報記者 董超 心血管病是導致我國乃至全球死亡最主要的一類疾病,而不健康飲食是全球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預防心血管病應該怎么吃? 近日,美國預防心臟病學會在線發(fā)布聲明,針對有慢性病的患者、不同年齡段人群、營養(yǎng)素補充及其他因素提出了預防心血管病的10個營養(yǎng)原則。 尤其要注意6個少吃: 飯吃八成飽、 少吃飽和脂肪、 少吃反式脂肪、 少吃膽固醇、 少吃鹽和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 // 慢性病患者 不同疾病有不同的最佳飲食方式 心血管病往往與慢性病相伴相生。臨床醫(yī)學研究指出,飲食生活狀態(tài)改變,導致高血糖、高血脂,這都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高血壓直接損傷血管,也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另外,中國疾控中心曾發(fā)文指出,糖尿病是體內糖類代謝異常所造成血糖值很高的疾病。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管容易發(fā)炎、阻塞而導致血管病變。若糖尿病伴隨高脂血癥,對血管是雙重傷害,死亡率極高。 那么,有慢性病的患者應該如何飲食? 美國預防心臟病學會的聲明指出,預防心血管病有最佳飲食方案,以水果、蔬菜、豆類、堅果、種子、植物蛋白、含脂肪高的魚類為主的飲食,有預防心血管病的作用。尤其要注意6個少吃:飯吃八成飽、少吃飽和脂肪、少吃反式脂肪、少吃膽固醇、少吃鹽和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 有高脂血癥者應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建議將飽和脂肪替換成單不飽和、多不飽和脂肪,減少膳食膽固醇攝入,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此均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載脂蛋白B。 有高血壓者推薦DASH飲食(防治高血壓飲食療法)。DASH飲食模式是指:多攝入蔬菜、水果、豆類、堅果、膳食纖維、魚、低脂奶制品,少攝入食鹽、加工肉類和紅肉、飽和脂肪酸和甜食。從水果和蔬菜中攝入豐富的鉀,來防治高血壓。 2型糖尿病患者,應注意控制體重。預防糖尿病,要防止體重增加和肥胖,有效減重和進行體重管理,可延緩糖尿病進展。 另外,肥胖也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應適量多吃酸奶、水果(非果汁)、全谷物、豆類、魚和堅果,防止體重增加和肥胖。 特殊人群 兒童應防肥胖,老人要注意補充營養(yǎng) 眾所周知,老年人是心血管病的高發(fā)人群。天津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研究發(fā)現(xiàn),2019年我國61%的心血管疾病負擔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所致。而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代謝危險因素持續(xù)流行的雙重壓力。30年來我國心血管病負擔持續(xù)上升,人口老齡化是最主要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力下降是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原因之一。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營養(yǎng)科于康教授指出,均衡營養(yǎng)、科學膳食是免疫之本。 對于兒童,美國心臟協(xié)會提出7個心血管健康指標,包括4種健康行為(不吸煙、理想體重、多運動和健康飲食)和3種健康因素(理想血壓、血脂、血糖)。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兒童與青少年健康研究所和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近日發(fā)表的一項全國性橫斷面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中國兒童和青少年中,達到7個理想的健康指標者僅占1.7%,70%的人運動不足和飲食不健康。 美國預防心臟病學會的聲明指出,兒童從小就應防肥胖。應盡早開始進行心血管病一級預防,強調通過對飲食習慣進行小改變,制定有重點的、可行的、可衡量的營養(yǎng)相關目標。 從兒童期到成年期,體重與心血管病風險增加的關聯(lián)最為強烈。 老年人營養(yǎng)缺乏的風險高。老年人發(fā)生蛋白質缺乏、微量營養(yǎng)素缺乏的風險增加。隨著年齡增大,口腔和牙齒健康、神經功能的變化,會影響咀嚼、吞咽、味覺,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因此,在合適的情況下,老年人可考慮服用補充劑,并改變食物的質地、形狀和味覺或嗅覺特征,以預防心血管病。 維生素補充劑 證據尚缺乏,不建議服用 既然老人可考慮服用補充劑平衡營養(yǎng), 那么維生素補充劑是否適用于所有人? 美國預防心臟病學會的聲明指出,隨機對照研究和前瞻性隊列研究證據表明,普通人補充復合維生素或礦物質,不能預防心血管病。不建議通過補充維生素的方式來預防心血管病。 盡管有證據表明,植物甾醇/甾烷醇、黏膠纖維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危險因素,但由于凈獲益、費用和長期持續(xù)使用可操作性不明,證據仍不明確。綠茶、姜黃等植物補充劑配方尚未標準化,且可與藥物發(fā)生相互作用,有導致急性肝損傷的風險。 一些研究顯示,抗氧化劑混合物和煙酸等增加心血管風險;鈣補充劑,尤其以較大劑量服用以及不與維生素D同時服用時,或增加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而食物來源的鈣則無此風險。 此外,美國預防心臟病學會的聲明指出,社會決定因素也影響飲食。個人在獲取食物和社會資源方面存在不平等會影響健康飲食。根據中國疾病負擔報告,高鈉攝入、飲酒、谷類攝入不足、水果攝入不足、堅果攝入不足、蔬菜攝入不足、低ω-3、纖維攝入不足、豆類攝入不足和多不飽和脂肪攝入不足等飲食因素均與疾病負擔增加有關。 聲明還建議,多學科聯(lián)合來防控心血管病。為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鼓勵請營養(yǎng)師會診。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 || 董超 萬濤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