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系統性地梳理中國歷史~ 每天進步一點點,有沒有喜歡歷史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 ![]() 宋代新儒學(下)儒家學說在道統說的基礎上,又經過了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這北宋五子的發展后,來到了南宋朱熹的手上。這時候的儒學已經換了全新面貌,被稱為理學,因為主要是由程顥、程頤、朱熹三人發展的,所以也常被叫做程朱理學。 朱熹主張“存天理,滅人欲”,用天理戰勝人欲(類似唯心主義理論),而代表天理的三綱五常成為后世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道德支柱。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理學終于形成了一個完備的思想體系。 畫有朱熹的郵票 朱熹確立了理學道統,著有《伊洛淵源錄》,從此書開始,北宋五子成為宋代新儒學的正統,程朱理學也發展為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居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儒學換了個包裝又進入了廟堂,再次成為了官方的思想。到了元代,程朱理學甚至還成為了科舉的考題。 朱熹講學地主要在福建建陽考亭,其學派被稱為“閩學”或“考亭學派”。他還去過各地書院講學,比如去過長沙與張栻一起主講岳麓書院。 ![]() ![]() 浙東地區的學者也異軍突起,有呂祖謙、朱熹、張栻、葉適、陸九淵、陳亮等。浙東學者更側重于經世致用的外王之學,更關注社會現實,重視歷史經驗,強調建功立業,形成“事功學派”。 然而,理學又使得宗法、貞潔、孝道等觀念大行其道,三綱五常的禮教桎梏日益強固,科舉使得士人的追求探索新知的創造力日漸遲鈍,這些導致了中國社會長期處于穩定卻停滯的狀態。 未完待續~ ?更多有趣的故事!!!點擊觀看(????)?→ 【在讀中華家】幫你高效系統學習,給你真正文化自信! 每天進步一點點,記得關注么么噠~? ![]() 關注一下~沐子心給你比心?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中國通史之筆記,帝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