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推化濕濁法治愈口瘡二例 例一健脾化濕,推降積滯案。 謝某,男,40歲。 初診∶1987年4月12日。 主訴及病史∶患口腔潰瘍8年,經常口腔黏膜及舌面多處潰爛,伴有全身困倦、身重。近日來口瘡加重,連續不已,經服多種中西藥無效。口不渴,素嗜生冷茶酒,大便日一行不爽。 診查∶口內潰瘍多塊,口瘡面偏濕、白腐,影響進食。舌體脹,苔中根厚膩濕,脈沉滑。 辨證∶寒濕傷脾,積濕滯腸。 治法∶健脾化濕,推降積滯。 處方∶蒼術12g麻黃6g胡黃連12g澤瀉15g當歸10g生甘草30g蒲公英15g 二診∶服上方藥7劑后,口瘡明顯消退,能自如進食,大便泄出黏物量多。舌苔根部仍厚膩,脈滑稍弦。上方藥繼服7劑,后經追訪,口瘡完全愈合,三年來僅因感冒來診,口瘡未復發。 例二推化濕熱案。 秦某,女,35歲。 初診∶1987年11月20日。 主訴及病史∶患口瘡已十余年,口腔潰爛反復發作,此伏彼起,終年不斷,影響進食。口渴思飲,素嗜酸,飲茶量多,大便干,尿混色黃。 診查∶口內潰瘍多處,妨礙進食和說話。口瘡面白腐,邊紅。舌質紅,舌苔滿膩中根厚,脈沉滑。 辨證∶濕熱蘊結,熱重濕輕。 治法∶推化濕熱。 處方∶胡黃連12g萊菔子15g蒲公英30g生甘草15g當歸15g澤瀉30g蒼術12g麻黃6g 二診∶上方藥服6劑,大便得泄,口瘡明顯消退,能進食,發熱口渴諸癥均減輕。舌苔較前退薄,仍濕膩,脈弦滑左滯。化濕導滯為主,以善其后。 處方∶胡黃連12g蒼術12g麻黃6g澤瀉30g蒲公英15g當歸10g生甘草15g 三診∶服上方藥7劑,口瘡基本消退,口渴熱除。舌苔薄膩,脈細滑。繼服分清止淋丸五袋,早晚各服1/3袋。后經追訪兩年口瘡未發作。 【按語】口瘡是反復發作不易根除的一種疾患。許老在70年臨床實踐中,治療了大量的頑固性、復發性口腔潰瘍,觀察到本病患者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異常。 許老治療重視局部辨證,如口瘡面的紅與白、濕與腐,同時重視全身癥狀,如根據舌脈變化和偏嗜等加以辨證。許老治療本病以利水消腫為大法,方中蒼術健脾燥濕;麻黃宣肺補水;澤瀉利水以消除黏膜之水腫;公英清熱解毒,善清血分之濕熱;胡黃連推蕩腸胃之濕熱,輔當歸、甘草為緩解胡黃連引發之腹痛,又能補中、扶人之正氣。待腫消水去,口瘡即行愈合,平素再戒偏嗜之習,方能根除,防其復發。僅舉兩例,以示許老辨證施治之方法。 十、參附湯治愈腰痛一例 梁某,女,28歲。 主訴及病史∶患者素有腰痛病史,近因早產,胎兒未得成活,母體亦衰弱過甚,腰痛加重,經住某醫院,查尿蛋白(++++),診斷為慢性腎炎。經多種西藥治療兼服中藥,尿蛋白(++),出院后仍服中藥四個月,腰痛仍未見好轉。來診時患者精神體力均很差,面色蒼白,腰痛,行走困難,伴有乏力、氣短、口渴不欲多飲,食納一般,大便日一行,溲清頻頻無澀痛墜楚感。 診查∶舌質淡欲光,脈沉細滑。 辨證∶腎氣虛寒。 治法∶溫腎益氣。 處方∶烏附片15g(先煎20分鐘)野黨參30g 二診∶上方藥連服10劑,自感腰痛明顯減輕,乏力、氣短均有好轉。上方藥有效,仍囑繼服。 三診∶守方繼服藥兩月余,乏力、氣短、腰痛均除,能做一般家務,查尿蛋白呈陰性。囑其自養。 【按語】患者原有腰痛,加之早產,產后氣血虧虛,故腰痛加甚。此乃脾腎陽氣大傷,故屢經治療無效。許老采用大劑參附湯辛甘化陽,藥僅二味,共服三個月,將多年痼疾徹底治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