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以后,腐朽的清王朝陷落了內外交困的窘境之中。 洪秀全(1814—1864),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7歲時開始接受私塾教育,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考取功名,博得榮華富貴光宗耀祖。但孰料洪秀全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可憐他先后四次參加科舉考試,居然愣是連個秀才都不能考中——現在有人從洪秀全當上太平天國天王之后的“詩作”分析,諸如“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民家共飲和,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眼通西北江山外,聲震東南日月邊”“吾儕罪惡實滔天,幸賴耶穌代贖全,勿信邪魔遵圣道,惟從上帝力心田”……這些“詩作”,語言粗糙,文辭落俗,可見洪秀全接受的私塾教育,其塾師水平、教育質量甚是堪憂,主考官的評分應該還算是比較公正的。 ![]() 洪秀全 道光十七年(1837),24歲的洪秀全第三次科考落榜,身心飽受打擊的他,回到家后便生了一場重病,四十多天里高燒不止。在昏迷當中,洪秀全做了一個夢,夢見一群黃衣童子來到他的床前,用轎子把他抬上了天堂;一個身穿龍袍、身材高大、留著金色胡須的威嚴長者,將他的肚腹剖開,把他污穢的內臟洗滌后重新縫入;隨后這位長者自稱是他的父親,并告訴他妖魔正在禍害人間百姓,要他前去與妖魔決戰;于是洪秀全手舞寶劍殺向人間,他的兄長耶穌手捧金印,發出火光,令妖魔喪膽……專家解釋,洪秀全這一個夢的原型,很有可能是來自于他曾經瀏覽過的一本基督教小冊子《勸世良言》。 南柯一夢,奇則奇矣,怪則怪哉,但是當時洪秀全也并沒有把這個夢掛在心上。之后他依舊讀書,依舊熱衷于參加科舉考試。然而道光二十三年(1843),虛齡已至“而立(30歲)”的洪秀全,第四次科舉落榜!考個秀才,一直考到華發初生,居然還未能考上——這下子洪秀全發狠心了,他撕了那些“圣賢之書”,并且滿腔怒火地發誓:以后再也不來參加清朝的考試、再也不想穿清朝的朝服了,老子以后要自己開科取士! 從此,洪秀全就和孔子、儒學結下了莫大的冤仇!以后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起事,太平軍所到之處,砸毀孔廟,燒毀儒書,滅絕傳統文化……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江蘇南京)以后,洪秀全果然自己開科取士。可惜天下士子都知道,洪秀全因考不上秀才而恨上了孔老夫子,那些自小熟讀“孔孟之書”的士子們,避之還唯恐不及,哪里還敢前去應考呢?見沒有士子前來應考,最后太平天國居然強迫一些讀書人去應試,甚至還逼出了人命……人才不濟、文化不興,洪秀全周圍固然不乏能征慣戰的武將,卻始終沒有經天緯地的“文膽”——這恐怕也是太平天國最終敗亡的原因之一吧。 第四次科舉落榜之后,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教”。他自稱是上帝的二兒子,耶穌的弟弟,并全力在廣東、廣西一帶傳播“拜上帝教”。咸豐元年(1851)1月11日,洪秀全領導了金田起義,起義軍自稱太平軍,并建國號太平天國,洪秀全自稱天王。之后,太平軍攻城略地,聲勢不斷壯大,至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攻克南京(稱作天京,定為首都),占據了東南半壁江山。之后,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又分兵北伐、西征…… 太平天國終因“天京事變”而轉向衰落,并在曾國藩(1811—1872)、李鴻章(1823—1901)、左宗棠(1812—1885)等領導的地主武裝(湘軍、淮軍)及西方侵略者的“洋槍隊”等的聯合鎮壓下歸于失敗……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歷時14年之久,勢力席卷了大半個中國,對清王朝、西方列強以沉重的打擊,對整個近代中國歷史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 太平天國運動 在意識形態領域,太平天國信奉的是“拜上帝教”,這就與國人普遍尊崇的“儒學”形成了十分巨大的落差。紹興是一個“傳統色彩”非常濃郁的古城,所以自咸豐五年(1855)四月太平軍進入浙江以后,反清、護清兩股勢力之間的斗爭,可謂風云詭譎、驚心動魄…… 紹興歷史上,諸暨、嵊縣一帶人民尚武,民風剽悍。諸暨楓橋鎮前畈村人何文慶(?—1863),長期謀劃反清。早年,何文慶就以行醫作掩護,在紹興、寧波、溫州、臺州等地秘密從事反清活動。 借行醫之名替人治病,然而“郎中先生”突然口吐白沫、哈欠連連、兩眼翻白、手拈蘭花指,裝作“神鬼附體”,贏得人們俯首跪拜并爭相追隨,最后看準時機,起事造反——這是中國舊式農民運動的“經典套路”。何文慶有沒有這樣做不得而知。但太平天國起事以后,何文慶把各地反清群眾串聯起來,成立了一個帶有明顯宗教色彩的農民反清組織——“蓮蓬黨”,則是確定無疑的。 蓮蓬黨總部,就設在何文慶家鄉——楓橋鎮前皈村的何氏宗祠內。當時,凡參加蓮蓬黨者,何文慶均發給“蓮葉捧荷花”牌鈕一枚,系在襟帶上作為標志,以方便聯絡。 ![]() 何文慶 當時,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西方列強的侵略掠奪,中國社會民不聊生,社會矛盾非常激烈。蓮蓬黨成立以后,參加者越來越多,其黨徒遍布浙東各縣。諸暨知縣許瑤光(1817—1881)聞訊后,帶人前來打探偵查,不料被蓮蓬黨人識破,遭到痛毆。從此,官方不敢、也無力處理蓮蓬黨之事了。 咸豐十年(1860)春,太平軍攻占杭州后,浙江各地官紳加緊舉辦地主武裝“團練”,用以對抗太平軍。諸暨地方官紳妄圖利用蓮蓬黨,亦同意何文慶舉辦團練。于是何文慶向清政府要糧餉、槍械,蓮蓬黨的活動從地下變成公開。 咸豐十一年(1861)四月,太平軍侍王李世賢(1834—1865)部攻占金華。五月,何文慶率部投奔了太平軍。 ——太平軍信仰的是“拜上帝教”,而何文慶領導的蓮蓬黨,則顯然帶有“神佛色彩”。兩者如何融合、何文慶等是否都改拜上帝?可惜史無明文記載。 “諸暨何文慶,眼睛似銅鈴,眉毛似杠秤,起腿八百斤”——驍勇善戰的何文慶迅速成了太平軍中的一名悍將。 ![]() 太平天國在紹興鑄造的錢幣 是年六月一日,太平軍攻占義烏,而后進兵諸暨。諸暨各鄉團練奮起抵抗,太平軍在諸暨的作戰行動,進展非常艱苦。九月四日,太平軍一部在何文慶的指揮下,分兵三路越過善坑嶺、五指山、布谷嶺,攻打花亭、開化、龍泉、金興等鄉,騎兵直趨街亭半爿山偵察。九月十四日,太平軍先后在牌頭、布谷嶺、莊崗嶺、蒲袋嶺、豐江等地打敗各鄉團練,兵圍諸暨縣城。清軍藩司林福祥(1814—1864)據城死守。九月二十三日,太平軍一部從富陽石板嶺攻入臨浦鎮,諸暨清軍害怕后路被截,于二十四日棄城逃往杭州,太平軍遂占領諸暨縣城。 九月二十九日,太平軍陸順德(1818─1865年)、李士貴(?—1891)部從紹興府城西郭門(迎恩門)攻入城內,紹興知府廖宗元(?—1861)兵敗被殺,幫辦團練、左副都御史王履謙(生卒年不詳)逃往寧波,清軍數千人投降。十月四日,太平軍在紹興安民征稅,作久居之計。 十月七日,太平軍范汝增(1840—1867)、黃呈忠(1826-?)、何文慶、周勝富(生卒年不詳)等率部從紹興、諸暨出發,分兵兩路進攻嵊縣。十月八日,在嵊縣人馬阿元(生卒年不詳)的策應下,太平軍攻占嵊縣城。接著,太平軍又分兵兩路,一路于十月十日占領新昌縣城,兵鋒直指奉化、余姚、天臺;一路由嵊縣攻入上虞。十月十一日,太平軍忠王李秀成命陸順德、李容椿(?—?1864)、李士貴、何文慶等率部攻打寧波,并派吉慶元(生卒年不詳)率部前往助戰。不久,太平軍攻占寧波。在浙東諸戰中,因何文慶戰功顯著,被太平天國封為“志天燕”(后升為“志天義”)。 太平軍占領紹興等地之后,諸暨、嵊縣、新昌、上虞等地的團練,不甘示弱,紛紛襲擾太平軍,其中尤以諸暨的戰事最為激烈。 ![]() 太平天國壁畫 |
|
來自: 西一里2l6sluho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