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部骨折可分為肱骨遠端骨折、橈骨小頭骨折、尺骨鷹嘴骨折;今天小玖主要就“肱骨遠端骨折”來和大家展開說說,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肱骨遠端骨折 治療效果取決于骨折塊的解剖復位、骨折的堅強固定、保存良好的軟組織覆蓋及早期功能鍛煉。 解剖學 肱骨遠端分為內側柱和外側柱(圖1)。 ![]() 圖1 肱骨遠端由內側柱和外側柱組成
損傷機制
分型 分為髁上骨折、髁部骨折和髁間骨折。
![]() 圖2 AO分型 AO肱骨骨折分型(圖2)
![]() 圖3 Riseborough-Radin 分型 肱骨髁間骨折Riseborough-Radin 分型方法(所有類型均包括肱骨髁上部分)
![]() 圖4 Ⅰ型 肱骨小頭骨折 ![]() 圖5 肱骨小頭骨折分型 肱骨小頭骨折:肱骨遠端剪切力損傷
非手術治療 肱骨遠端骨折的非手術治療方法作用有限,非手術治療的目的是:早期關節活動,避免關節僵硬;老年患者多患有多種復合性疾病,應該用簡單的方法治療,將肘關節屈曲60°夾板固定2-3周,隨后進行輕微的活動。 手術治療 治療的目的是恢復關節無疼痛性功能活動范圍(伸肘30°,屈肘130°,旋前和旋后50°);牢固穩定的骨折內固定允許皮膚傷口愈合后開始肘關節功能鍛煉;肱骨遠端雙鋼板固定包括:內側和后外側雙鋼板固定,或內側和外側雙鋼板固定。 手術方法 患者采取患肢向上側臥位,患肢下方放置襯墊; 術中識別并保護好正中神經和橈神經; 肘后可延伸手術入路:尺骨鷹嘴截骨或肱三頭肌牽開暴露深部關節骨折;
研究發現可將兩鋼板呈正交放置或平行排列,具體應該按照骨折類型放置鋼板位置; 關節面骨折應恢復關節面平整并與肱骨干固定; ![]() 圖6 肘部骨折內固定術后 應用克氏針對骨折塊進行暫時固定,后將3.5mm動力加壓鋼板按照肱骨遠端外側柱后面形狀修整鋼板形狀,并將3.5mm重建鋼板按內側柱形狀進行修整,使兩側鋼板與骨表面相適應(新型提前塑形鋼板可以簡化過程。)(圖6); 注意不要用全螺紋皮質螺釘從內側向外側加壓固定關節面骨折片; 干骺端-肱骨千移行部位很重要,避免發生骨折不愈合; 骨缺損部位給予骨移植填充,應用髂骨松質骨移植填充壓縮骨折缺損處:內側柱、關節面和外側柱,將松質骨移植于骨膜完整、干骺端壓縮骨質缺損的一側; 記住固定的關鍵點:
可選擇治療方案:肘關節全關節置換術 患者損傷為嚴重粉碎性骨折或患有骨質疏松癥,對于較低要求的患者,肘關節全關節置換術能后恢復肘關節活動及手部功能;手術操作技術與肘關節退行性變行全關節置換術相似: (1)應用長干型假體以防近端骨折延伸; (2)手術操作摘要;
![]() 圖7 肘關節置換術 術后護理 術后肘關節后側夾板固定,一旦患者皮膚傷口愈合即去除固定,并開始進行輔助下主動活動功能鍛煉,肘關節全關節置換術后應固定足夠長時間以促進皮膚傷口愈合(可于術后將肘關節固定于伸直位2周,有助于獲得更好的伸展功能);現在臨床常用一種可拆卸式固定夾板,便于運動范圍練習時頻繁拆卸,更好地保護患肢;一般于術后6~8周皮膚傷口完全愈合后開始主動功能鍛煉。 |
|
來自: 昵稱7278152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