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沒有想到,在遍閱中國歷座名山大川之后,會拜倒在宜川盤古山的雄風神韻之下。 從壽峰如意川溯川而行,柳暗花明,春樹列隊,春花出閨,到處是古詩里才有的鳥鳴。我第一次到這是,充滿向往,好奇,又難免忐忑,這盤古山到底是什么模樣?有何來頭? 據《宜川縣志吳志》載:"在縣東南一百四十里,孤峰突起,俯視萬山,山中有井,盛夏猶多積雪,石竭剝落難曉,傳為盤古氏卜婚處"。 山隱于秘處,一直在叢林間穿行,古木參天蔽日,莽莽蒼蒼。林深處,春天更招搖,桃花亭亭戴露,連翹花微微迎風,葉片干凈,不染纖塵。 河道無水,卻亂石縱橫,鋪排突兀,大小不一。心想這么多石頭大概就是流水的另外一種形式,它們是流動的,柔軟的,綿延的。 盤古山下有過盤古村,村子早已變遷,只留下石墻石磨石臺石欄,人類居住過的痕跡使然。置身其間,仿佛雞犬聲回縈,私語不絕,生命的氣息綿延跌宕。 有碑為證,光緒年間縣令孫爾熾所立,盤古卜婚處。字跡斑駁,風雨剝蝕,屹立荒野,如古音宏亮,無聲講述,娓娓。 山腳下仰望,山與山勾連,木與木參合,沒有一條路是明確的,清晰的,豁然的,全憑腳步的隨意,順勢而為。山坡逐漸陡峭,山勢突然抬高,退不方便,進亦艱難。 最追悔的是我準備欠妥,還穿了棉襖,是前幾日感冒之后的膽怯和后遺癥。想把它脫下拴于腰上,無奈腰太粗壯,贅肉密布,屢次失敗。此為一尷尬,略。 越接近山頂,山勢越獰猙,進一步退半步,腳下一個趔趄,生死一念之間,千鈞一發。也許是有過路的,被這陳積的樹葉反復覆蓋,層層疊加。 終于抵臨,海拔預計一千五六,盤古廟與娘娘廟各占一峰,對峙,又彼此呼應。峰是石峰,松柏生長茂盛,斜枝旁出,頑強不屈。 山風呼嘯,如天音貫耳,蕩滌心靈。石階騰空,直向云端,小心翼翼, 焚香,磕頭,表達對盤古的虔誠,歲月亙古,繁衍生息,愿佑護太平,無疾無患。 下山時,腿腳零亂瘓散,腰膝酸痛,連摔了五跤。美女見狀來扶,找到了靠山,感覺好轉。也有男同伴來扶,被我嚴辭拒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