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練健身氣功有其層次性,“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神散亂”,說明了調形的基礎性、重要性。所以,我們在健身氣功鍛煉中應正確掌握健身氣功功法的動作要領和方法。筆者在練功、教學以及結合部分專家的成果,總結“調身”要領如下。
一、百會虛領
在健身氣功功法中,所有身體中正的姿勢動作,都要求百會虛領,只有百會向上領起,才會“尾間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感覺。百會虛領在調形中甚為重要,對它的練法有許多不同的認識和理解。筆者認為只要下頜微收、百會輕輕向上領起,就有利于真氣的運行。當然,這樣做是在頸部自然放松、頭自然正直的狀態下完成的。百會向上領起之意既不可太過,也不可不及,用意太過易僵,不及則易懈,只有在長期學練中,才會恰到好處
二、眉心舒展
眉心,指兩眉之間中點的連線處,中國古代養生技術稱眉心為“彗中”,從中醫穴位的角度說這個地方叫做印堂穴,是眉心與情緒乃至整個心理活動的最敏感的部位,所以眉心舒展方而具有清腦明目、通鼻開竅、安神益智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中斷煩惱,調整情緒。在健身氣功理論中,眉心屬于上丹田,古語有云:“上丹田,藏神之府也?!薄澳X為髓海,上丹田?!庇纱耍夹氖嬲箤τ趯W練者而言,可去除雜念,盡快進人練功狀態。
三、垂簾內觀
垂簾,指兩目半開半閉,微閉雙目。內觀就是反觀內省、感受自己的氣息。內觀有利于氣功學練中排除雜念、雜思,凈化大腦,人靜而守神。古人認為,人身之神出人目中,五臟精華亦聚于目。通過意守時兩目內觀,使神不外馳,且意念集中,易于人靜。
四、舌頂上腭
舌頂上腭的作用,一是可以加強津液的分泌。津液是人身之寶,“氣是添年藥,津是續命芝”。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口中津液含有人體必需的氧化酶和激素成份,對調整機體、增進消化、防癌均有益處。二是通過香自然微卷,輕抵上聘,強化任督兩脈,促進氣血的周流。
五、面帶微笑
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在面都都有特定的投射區城,面部皮膚薄嫩,身心的各種狀態都會在面部有所體現。對于面部情笑,弗賴伊博士說:“笑是一原地踏步運動,能使人延年益壽。”清代《祛病歌》日:“人或生來氣血弱,不會快樂疾病作,并一作,心要樂。心一樂,病都祛。"科學實驗證明,“笑是減輕緊張情緒的有效方法”。由此,微笑是快樂的一種表現以及放松形式。人在微笑的時候,大腦進人一種無雜念的狀態,能使人從緊張的狀態中釋放出來,在此狀態中學練功法,能提高功效。
六、沉肩墜肘
沉肩,有助于把上肢和軀干真正聯結起來,上肢的氣血和軀干的氣血就會暢通無阻,全身的氣血才能由脊背達于兩臂而至手指梢節,調節手三陰、手三陽之氣。松肘才能使肩更沉更松,沉肩松肘有助于含胸拔背,有利于氣沉丹田,進而加強任督二脈氣血的暢通、真氣的運行。
七、含胸拔背
學練健身氣功時胸部放松,稍內含不外挺,背脊伸直放松,這樣的姿勢有利于任督二脈氣血的暢通。胸要自然內含,便脊背正直,身體中正平穩,有助于元氣的運行。
八、松腰松腹
古語云:“腰為腎之府,命門之宅,腹為練氣之爐。”腰腹又是通脈運氣之要關。腰腹放松有助于練氣和運氣,并利于尾間持中正,任督二脈保持暢通。正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
九、收臀松膝
收斂臂部,放松膝關節,命門微開才可使百會與尾間在一條垂直線上,這樣有利于真氣的運行,同時,還有利于疏通足三陰、足三陽之氣,促進氣血的運行。
十、十趾抓地
腳趾為足三陰、足三陽經交會之處,腳十趾抓地,可刺激足部經脈,加強氣血運動,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練站式時腳要平踏,且腳趾扣地,以利于身體穩定,真氣上行。
十一、塞兌返聽
老子說:“塞其兌,閉其門。”從生理養生角度說,塞兌,是輕合其嘴,不可咬牙緊縮。返聽,是使聽覺歸于自身以斷外界干擾。使嘴微閉,使聽覺反歸自身,以絕外擾,利于練功人靜。
綜上所述,健身氣功習練中最基本的要領是放松、人靜,而放松是人靜的前提和基礎,調身有助于人靜,如果在練功過程中結合健身氣功的運動特點并能夠做到以上調身要領,會收到很好的練功效果。
選自《易理與八段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