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循行路線 足太陽膀胱經起于內眼角(睛明穴),上過額部,直至巔頂交會于督脈的百會穴。連風府,和督脈相通,下絡腰腎,和腎相連。 ![]() 足太陽膀胱經所屬穴位有67個:①睛明②攢竹③眉沖④曲差⑤五處⑥承光⑦通天⑧絡卻⑨玉枕⑩天柱11大杼12風門13肺俞14厥陰俞15心俞16督俞17膈俞18肝俞19膽俞20脾俞21胃俞22三焦俞23腎俞24氣海俞25大腸俞26關元俞27小腸俞28膀胱俞29中膂俞30白環俞31上髎32次髎33中髎34下髎35會陽36承扶37殷門38浮郄39委陽40委中41附分42魄戶43膏肓44神堂45譩譩46膈關47魂門48陽綱49意舍50胃倉51肓門52志室53胞肓54秩邊55合陽56承筋57承山58飛揚59跗陽60昆侖61仆參62申脈63金門64京骨65束骨66足通67至陰。 督脈是陽經的總督,主管全身的陽經,腎內藏元陰元陽,是五藏六腑的陰陽之氣的根本。足太陽膀胱經借助督脈和腎的陽氣,主管一身的表陽。足太陽膀胱經經別上行散布于心,和心有關系,當太陽表邪循經入里化熱,和血結于下焦,和血結于膀胱,下焦瘀熱循經上擾心神,可以出現如狂,發狂精神癥狀。 ②膀胱府:是司氣化的。位于下焦,和腎相連。氣化功能有兩個:一是化生陽氣,通過腎陽的溫煦作用,膀胱氣化化生陽氣,叫太陽之氣。這種陽氣通過膀胱經,通過下焦兩個通道向體表輸布,來溫養體表,調節體溫,防御外邪的作用。 《黃帝內經》"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膀胱主表,和三焦有關,當講到少陽病時,少陽病涉及到膽經,涉及到三焦,少陽病三焦氣機不暢時,可以導致太陽表氣不和,因為太陽表氣在輸布時,需要借助三焦這個水,火,氣機的通道。 二是參與水液代謝。也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排出廢水(尿液)。膀胱者,州都之官,氣化則能出。二是化生津液,并且使津液輸布上承。所以當太陽膀胱受邪,膀胱氣化不利時,排除廢水功能發生障礙,出現小便不利,小便少。化生津液功能發生障礙,出現上面津液匱乏,口渴,消渴,渴欲飲水,煩渴。太陽膀胱腑氣化不利五苓散證。 ③太陽的陽氣,量是三陽。太者,大也,也稱太陽為大陽,巨陽,陽氣量充足三份。陽氣的生成和布達,太陽的陽氣化生于下焦,陽氣還需要補充于中焦,陽氣輸布體表后,要不斷消耗,需要借助中焦脾胃所吸收的水谷精微來不斷補充能量。陽氣散布全身靠肺氣宣發于上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