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提到埃及,最被廣泛認知的是金字塔與木乃伊。在古埃及的文化中,他們向往死后的世界,因此對它們來說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反而是生命的開始,所以古埃及人對死亡沒有恐懼,他們制作木乃伊,修建金字塔,繪制壁畫,也都是為了讓死后的世界更美好。 打開百度地圖的旅游推薦,沒想到推薦的埃及第一景點竟然不是金字塔,而是撒哈拉沙漠,剎那間有一種被文藝到的感覺,也許這個推薦不是因為撒哈拉的沙漠,而是撒哈拉里的故事吧: “每天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有一種愛情叫做三毛與荷西,奔走沙漠,洗凈鉛華。 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曾經在撒哈拉沙漠尋找過三毛與荷西的影子;如果有一天我到了埃及,不知道我會不會這樣做,但估計可能不會,因為我沒有那么好的體力在沙漠中行走,加上成長在西北可能早已經淡漠了對沙漠的情感。 貳 ![]() ![]() 歷史上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領之后,古埃及文化徹底滅亡,阿拉伯人對珍貴的古埃及歷史見證,大到諸如金字塔、小到一座雕像,他們都看不上眼,導致西方人入侵后埃及文物流失非常嚴重。 古埃及文明的重新發現要歸功于拿破侖,1798年,為了捍衛法國的貿易利益,掌握制海權,法國督政府派遣拿破侖遠征埃及來打破英國區域利益圈。拿破侖率法國遠征軍從土倫出發,巧妙避開英海軍封鎖,先是從圣約翰騎士團手中奪取馬耳他,接著又在亞歷山大城登陸非洲,隨即在金字塔戰役中擊敗馬木留克軍隊,以“解放者”的姿態出現在開羅。 1799年2月,拿破侖進入敘利亞,并向西北方向推進。但是,一場瘟疫在巴勒斯坦雅法(Jaffa,即今日特拉維夫)的城堡里爆發,幾天里,差不多3000名戰俘死亡,法國的兵團也受到傳染。 最終拿破侖遠征埃及的軍隊被英土聯軍擊敗,但回國后的法國人有了一個重大發現。一個法國軍官在尼羅河中發現一塊石頭,上面刻著古希臘和古埃及文字的對照文本,于是他將這個石碑運回法國,后來這個石碑被法國教授商博良破解成功,讓金字塔、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以及阿布辛貝勒神廟等古埃及文明的故事重現人世。 叁 ![]() ![]() ![]() 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與邁錫尼文明的阿伽門農黃金面具、中國三星堆黃金面具均為公元前1300年前文物,具體時間不知道先后順序,但從做工而言,圖坦卡蒙黃金面具算是三者之中水平最高的。 圖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二位法老,大約出生于公元前1341年,9歲君臨天下,19歲暴亡,死因曾一度被懷疑是謀殺,因此周身都被神秘色彩所籠罩。 雖然圖坦卡蒙并不是古埃及歷史上功績最為卓著的法老,但卻是在今天最為聞名的埃及法老王,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他的墳墓在3000年的時間內從未被盜,直到1922年才被英國人霍華德·卡特發現,挖掘出了大量珍寶,震驚了西方世界。他的墓室口刻著神秘的咒語,巧合的是幾個最早進入墳墓的人皆因各種原因早死,被當時的媒體大肆渲染成“法老的詛咒”,使得圖坦卡蒙的名字在西方更為家喻戶曉。在圖坦卡蒙的墳墓被挖掘之后,他的生平和死因一直是考古學界研究爭論的焦點,但至今都沒有定論。如今,圖坦卡蒙的陪葬品多數陳列在埃及開羅博物館中。 圖坦卡蒙的木乃伊被發掘出來的時候,頭部罩著一個黃金面具,面具與真人的面龐尺寸相稱,由金箔制成,嵌有寶石和彩色玻璃。前額部分飾有鷹神和眼鏡蛇神,象征上、下埃及(上埃及以神鷹為保護神,下埃及以蛇神為保護神);下面垂著胡須,象征冥神奧西里斯。 肆 阿布辛貝勒神廟是全埃及最南的一處法老遺存,由古埃及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距蘇丹邊境只有40公里。廟高30米,寬36米,縱深60米,門前4座巨型石質拉美西斯坐像,每尊高20米,像旁有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無不栩栩如生,逾3000年的風蝕仍完好無損。 據古埃及史料記載,拉美西斯二世出生于公元前1303年,也就是我國商代的盤庚時期(殷墟主人婦好的曾祖父輩)。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期間是埃及鼎盛時代的開始,他不僅治國有方,而且能征善戰,在位時間長達67年,為古埃及人們帶來了繁榮和富強。他曾經帶兵遠征赫梯帝國,并簽訂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軍事和約——卡疊什條約;他也是希伯來猶太人《出埃及記》的主角,由于希伯來人不甘心被他統治下的埃及人奴役,于是在摩西的帶領下渡紅海出埃及。 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在尼羅河上游興建神廟既是為了宣揚國威、震懾南邊的努比亞民族,也是為了讓人贊美他的功績與他和妻子之間的愛情。阿布辛貝勒神廟包括兩個重要的巨型神廟,一座是獻給男神與自己的大廟,一座是獻給女神與妻子的小廟;據說,在妻子菲爾塔麗神廟六道石柱上的象形文字是這樣的含義: “太陽因你而升起,我對你的愛是獨一無二的; 當你輕輕走過我的身邊,就帶走了我的心” 。 也許,這也是三毛與荷西能夠在撒哈拉沙漠感受愛情的緣由,文明雖然已經失落,但蘊藏在時空中的信息卻永恒地在傳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