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之前說的德國、美國和日本的軍餉后,今天來看看二戰時期我國士兵一個月的軍餉吧,和大家印象中民國時期都是大洋的貨幣不同,今天我們主要以法幣為基礎進行計算,因為大洋實際上在1936年就禁止流通了,國民政府發行了法幣,約定1法幣=1大洋的兌換,然而是時候,那時候銀價上漲,大洋的本身價值可是不低的。 ![]() 大洋,俗稱袁大頭 雖然當時法幣名義上是民國的唯一貨幣,但是實際上其他軍閥區都有自己的貨幣,比如云南就有自己的滇幣,加上法幣的的濫發,到后面已經堪比廢紙的存在,導致大洋又開始流通了,當時的法幣購買力連年降低,原本100元法幣可以購買一頭牛的,到了晚期連一粒米都買不到,可以說是擦屁股都嫌硬的存在。 ![]() 100萬超大面額法幣 法幣購買力1937年:100法幣可以購買兩頭大牛 1938年:100法幣可以購買一頭大牛和小牛 1939年:100法幣可以購買一頭大牛 1940年:100法幣可以購買一頭小牛 1941年:100法幣可以購買一頭豬 1942年:100法幣可以購買一只火腿 1943年:100法幣可以購買一只雞 1944年:100法幣可以購買半只母雞 1945年:100法幣可以購買一條魚 1946年:100法幣可以購買一個蛋 1947年:100法幣可以購買一個煤球 1948年:100法幣可以購買4粒大米 1949年:100法幣可以購買1粒米的千萬分之二點五 ![]() 民國時期的十里洋場 我們計算的是二戰時期的數據,加上法幣貶值的實在是太快,我們以1941年的購買力來換算成和今天的數據對比。 2022年4月份江蘇生豬價格在6.4-6.9/斤左右,我們取中間值6.7元/斤,一般一頭豬200斤就會出欄,因此2022年4月份一頭豬的價格大概在1340元;經過計算得出,1法幣約等于RMB13.4元,便于計算,我們約定1941年1法幣=2022年RMB13元 注:當然養豬成本是不一樣的,1941年時期的養豬成本絕對比現在養殖化的成本高很多,富含的價值也更高,但是我們只是大致了解當時的數據而已。 ![]() 民國時期的街頭 當時物價因為當時的各個地方經濟差異很大,富裕的地方和稍微落后的地方物價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以1941年的昆明為例子來看看當時的物價: 面粉:2.26塊/斤 五花肉:4.24塊/斤 雞蛋:0.27塊/個 鹽:2.1塊/斤 米:0.78塊/斤 菜油:3.39塊/斤 土布:9.92塊/尺 肥皂:0.8塊/個 ![]() 民國時期市井生活 固定軍餉因九一八事變發生,國軍的軍餉開始發國難餉,每個階段的軍人軍餉都有不同程度的削減,之前國民政府規定一名上將的軍餉是800塊大洋,而國難餉只有240塊大洋(假設1大洋等于1法幣的情況下,后期國民政府就是大量發行法幣用來發軍餉,導致士兵們發的軍餉都成了垃圾的存在) ![]() 民國政要 二等兵(入伍新兵):7塊/月(約91RMB/月) 一等兵(入伍一年):7.5塊/月(約97.5RMB/月) 上等兵(入伍二年):8.5塊/月(約RMB110.5/月) 下士(三年以上的老兵):11塊/月(約RMB143/月) 中士(副班長):12塊/月(約RMB156/月) 上士(班長):15塊/月(約RMB195/月) 準尉(副排長):24塊/月(約RMB312/月) 少尉(排長):30塊/月(約RMB390/月) 中尉(副連長):40塊/月(約RMB520/月) 上尉(連長):50塊/月(約RMB650/月) 少校(營長,副營長):80塊/月(約RMB1040/月) 中校(副團長,團參謀長):100塊/月(約RMB1300/月) 上校(團長,旅參謀長):120塊/月(約RMB1560/月) 少將(副參謀長、副師長等等):160塊/月(約RMB2080/月) 中將(師長、參謀長等等):200塊/月(約RMB2600/月) 上將(軍長等等):240塊/月(約RMB3120/月) ![]() 視察 當時八路軍新四軍等等都屬于革命軍的編制,因此和國軍一樣,每個月的軍餉都是一樣的,有些小伙伴發現,為什么看起來不高的原因,是因為選取的時間段不一樣,我選取中間時間段,如果按1937年的購買力來說那個數據都是很高的,比如中校一個月的軍餉,在1937年可以買兩頭牛,但在1941年只能買一頭豬,這個差距是很大的。 八路軍津貼當然和國軍不一樣,在八路軍內部是沒有軍餉這么一說的,只有津貼,因為指戰員們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有什么吃什么的,因此國民政府發給八路軍的軍餉中不會真的都發下去,而且國民政府根本不會足額發軍餉給八路軍,按照八路軍4.5萬人的編制,一個月的軍餉大概30萬左右,實際領到的只有4-6萬元這樣,因此八路軍只能實行配給制,然后發津貼。 ![]() 八路軍戰士 戰士:1.5塊/月(約RMB19.5/月) 班長:2塊/月(約RMB19.5/月) 排級:2.5塊/月(約RMB32.5/月) 連級:3塊/月(約RMB39/月) 營級:3.5塊/月(約RMB45.5/月) 團級:4塊/月(約RMB52/月) 旅級:4.5塊/月(約RMB58.5/月) 師級:5塊/月(約RMB65/月) 首長:5.5塊/月(約RMB71.5/月) 真正發餉當然國民政府軍餉只是紙面上如此,但其實老蔣根本不會真的發這么多,比如八路軍,老蔣從來都是根據疏遠和服從來發軍餉,而且其他軍閥們都會吃空餉,都已經見怪不怪了,老蔣發餉有以下特色 嫡系部隊:裝備良好,軍餉優厚,人員充足,每師每月軍餉25萬左右,不僅安章發餉,也從不拖欠。 ![]() 嫡系部隊 依附老蔣的部隊:這些部隊一般都能聽從老蔣的命令,比如朱培德部、孫連仲部,他們每個師每月有16-18萬的軍餉,當然偶爾會拖欠一下,當然拖欠后自然不會補的。 ![]() 孫連仲 有地盤的半獨立軍閥:比如閻錫山、韓復渠等人的部隊,這些軍閥有地盤,有一定的獨立性,一定程度上還會服從老蔣,因此他們有自己的地方收入,所以老蔣給他們發軍餉都是打了折扣的,七七八八的扣了很多,大體上每個師每月只有2-8萬左右。 ![]() 韓復渠 有地盤沒收入但是和老蔣關系好:這些軍閥老蔣依舊還是拖欠,因為和老蔣關系還不錯,每師每個月有10-15萬的軍餉,當然拖欠的軍餉自然都是賴賬賴掉了,當然這些部隊也不關心,甚至一些部隊都不發軍餉,比如馬鴻逵,基本每個月發個幾塊錢維持一下,剩下的靠士兵自己搶掠,基本就是一群土匪。 ![]() 馬鴻逵 沒有地盤和老蔣關系不好:這類部隊沒有地盤沒有收入,和老蔣關系不好,老蔣自然在軍餉上拿捏,通過軍餉來逼其就范,或者消滅他們,比如吉鴻昌的22路軍等等,每個月每個師5-6萬就打發了,并且經常賴賬,因為這些部隊勢力較低,鬧不起來,沒有軍餉誰還賣命,后面都垮掉了。 ![]() 吉鴻昌 半獨立軍閥和老蔣關系差:最后一類就是這些半獨立的軍閥了,他們和老蔣關系稀爛,老蔣也不能怎么樣他們,比如劉湘的川軍、龍云的滇軍等等,老蔣基本不會發餉,偶爾需要拉攏的時候發點錢意思一下。 ![]() 龍云 民眾的收入抗戰爆發前,農民的收入是最少的,每年都要上交給地主,維持基本的窮困生活,而長工們一年不超過十塊,當然還有各種苛捐雜稅,災年里只能討飯生活了;工人的一個月收入大概在10-30塊左右;當然其他行業,比如律師、記者之類的一個月100-300塊左右;小學教師大概20-50塊左右,文豪一類的,比如胡適、魯迅一個月1000塊左右。當然隨著抗戰全面爆發,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窮困的百姓們日子更加艱難了。 ![]() 顛沛流離的百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