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之三變:印度佛教變為中國佛教為之一變(魏晉南北朝到唐初);中國佛教變為中國禪宗為之二變(唐到宋代);中國禪宗變為中國禪文化為之三變(始于唐興盛于宋,傳承光大至今)。 ![]() 禪是什么?簡言之,是靜慮、思維修。 用現代的語言來講,就是善用大腦、開發大腦、引爆激情、頓開智慧的方法。 可以說,禪本身是一種打破常規而不輕易下定義的一種思維方法。也就是教會我們如何用心;教我們用心之道。也就是開展我們大腦本具自足的功能;也就是人類異于禽獸的特征,因為我們有大腦。人類,只有人類,我們這個地球上,我們這個世界上,才有所謂的文明,所謂的文化。 這種文明、這種文化恰恰是由人類的大腦所創造的。 當印度的“禪”相遇中國文化,這種禪的契機,恰恰就是,以中國文化為底蘊,展開如何開發人的大腦智慧的歷程。而禪的完成,正是所謂人存在、人生活、人生命的積極意義,這是積極的生命狀態,是自利他利、自覺覺他的“大人之學”、“大人之覺”、“大人之道”,是利益大眾的人本情懷與般若智慧的完美結合。 印度的“禪”——傳說中有一天,佛陀在靈山會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眾,當時眾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葉微笑了,佛陀當時就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佛陀于是將法門付囑大迦葉,“禪”就這樣開始傳承下來。 然后達摩祖師(二十八祖,契嵩排序)渡海東來,傳佛心印的禪宗法門,便是中國初有禪宗的開始。傳至六祖以后,四方學者群集,禪宗一派,如日東升,光茫萬丈。其中以江西洪州百丈懷海禪師,首稱趐楚。改變東來規范,創立叢林制度的,實是馬祖和百丈師徒。百丈創立叢林清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以自耕自食為主禪門宗風,開啟了中國禪宗叢林制度、中國禪文化的璀璨歷程…… 而至于佛陀曾經談經三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經典,浩瀚無涯,無數的文字般若,似乎與“禪”的起源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必然也有關聯…… (一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