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肢的主要關節是「肩關節」它是全身最靈活的關節。為了能夠完成靈活復雜的動作,許多結構一起維持肩膀的穩定。(本文所有圖片點擊打開,均可放大觀看) 肩關節解剖 關節軟骨:一個光滑的、白色的組織覆蓋著肱骨頭、關節窩,讓兩塊骨頭更容易移動,它允許骨頭間相互滑動,并且幾乎沒有摩擦。 關節唇:是附著于關節窩周緣的纖維軟骨環,可加深關節窩,增大關節面,增加關節的穩定性。肩盂整體深度的50%由關節唇提供。 具有關節唇的關節有: 肩關節、髖關節。 該關節窩可分為四個區域: 前 | 后 |上 | 下 「唇」 關節囊:關節囊包圍著整個關節,這些關節囊沿著關節盂的邊緣附著,并延伸至肱骨的解剖頸。 盂肱關節囊里潛在的空間大約是肱骨頭大小的兩倍,這種不受束縛且可擴張的關節囊使盂肱關節擁有很大的活動度。 肱骨頭可從關節窩明顯的拉出一段距離,且不會引起疼痛。下關節囊會比較松弛。 三塊骨 可分為:鎖骨 | 肩胛骨 | 肱骨 1) 鎖骨(clavicle):正面呈S形,由肩峰延伸至胸骨柄作為上肢和軀干之間的支點,允許上肢最大范圍的活動度為肌肉提供止點。將力量由上肢傳到軀干。 ▼ ▼ 四組韌帶 1) 盂肱韌帶(glenohumeral ligament, GHL):為關節囊前壁和下壁的增厚部分,分上\中\下3束韌帶,它們大部分附著在肱骨上,位于盂肱關節囊內面,可維持關節囊內負壓,具有限制關節外旋的功能。 ▼ ▼ 四個關節 1) 盂肱關節(glenohumeral joint, GH):盂肱關節是由兩個主要的骨頭組成,它是球窩關節,由肱骨頭和肩胛骨關節盂形成連接。 ▼ 2) 肩鎖關節(acromioclavicular joint, AC):肩胛骨肩峰與鎖骨外側頭形成肩鎖關節。 ▼ 3) 胸鎖關節(sternoclavicular joint, SC):胸骨與鎖骨形成胸鎖關節。 ▼ 4) 肩胛胸廓關節(scapular thoracic joint, ST):肩胛胸廓關節不是一個真正的骨性關節,它是由肌肉連接的肩關節復合體。 ▼ 主要肌肉 1) 上肢帶肌:分布于肩關節周圍,均起自上肢帶骨,止于肱骨,能運動肩關節,并能增強關節的穩固性,包括:1.三角肌 2.岡上肌 3.岡下肌 4.小圓肌 5.大圓肌 6.肩胛下肌 三角肌(deltoid) 起點:前束至鎖骨外側1/3;中束至肩峰外側緣;后束至肩胛岡下緣。 止點:肱骨三角肌粗隆 作用:使上臂外展。 神經支配:腋神經C5-6 岡上肌(supraspinatus) 起點:肩胛骨岡上窩,穿過肩峰和喙肩韌帶下方、肩關節上方 止點:肱骨大結節(上) 作用:外展上臂 神經支配:肩胛上神經C5-C6 小圓肌(teres minor) 三邊孔、四邊孔穿行結構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2) 臂肌: 前群:1.肱二頭肌 2.喙肱肌 3.肱肌; 神經支配:肌皮神經c5-7 肱肌(brachialis) 起點:肱骨前側遠端 止點:尺骨粗隆及冠突前 作用:屈曲肘關節 神經支配:肌皮神經C5-C6和橈神經分支 肱三頭肌(triceps brachit) 肘肌(anconeus) 3) 胸上肢肌: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鋸肌 4.鎖骨下肌 5.胸鎖乳突肌 神經支配:胸前神經C6-C8 神經支配:胸長神經C5-C7 鎖骨下肌(subclavius) 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肩關節肌肉小結 1)前屈:喙肱肌、三角肌(前束)、胸大肌鎖骨部、肱二頭肌短頭 6)外旋:岡下肌、小圓肌 肩關節的運動 主要在盂肱關節的動作 ▲ 神經、血管 腋動脈、肱動脈、尺動脈、橈動脈的體表投影: 上肢淺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前臂正中靜脈 上肢深靜脈:鎖骨下靜脈、腋靜脈、肱靜脈、橈靜脈、尺靜脈 腋動脈:起于第1肋外緣續鎖骨下動脈,至大圓肌下緣續肱動脈。 以胸小肌為標志分3段: 第1段:位于第1肋外緣至胸小肌上緣之間:胸上動脈 第2段:位于胸小肌上、下緣之間:胸肩峰動脈、胸外側動脈 第3段:位于胸小肌下緣至大圓肌下緣之間。 腋靜脈:全程位于腋動脈內側 臂叢:先經斜角肌間隙穿出,后位居鎖骨下動脈后上方,再經鎖骨后方進入腋窩,分為外側束、后束、內側束。 臂叢內側束分支: 肌皮神經:斜穿喙肱肌,在肱二頭肌與肱肌之間下降,于肱二頭肌外側溝下份淺出,更名為前臂外側皮神經。分布:臂前群肌、前臂外側的皮膚。 肱動脈:自背闊肌下緣續接腋動脈,與正中神經伴行,沿肱二頭肌內側溝下行至肘窩平橈骨頸處,分為橈動脈、尺動脈。 與肱骨的位置關系及意義: 上段:居肱骨內側 中段:居肱骨前內側 下段:居眩骨前方 【意義】對肱動脈壓迫止血時在臂上、中、下段其壓迫方向不同。 肱深動脈:在大圓肌下緣的稍下方,起于肱動脈后內壁,與橈神經一起經肱三頭肌內側頭和外側頭(肱骨肌管)之間轉入臂后區的橈神經溝中。 肱骨肌管:位于上臂中份后外側,從內上斜向外下,由肱三頭肌3個頭和肱骨橈神經溝圍成,內有橈神經、肱深血管通過。因而,肱骨中段骨折,易損傷橈神經,導致前臂后群肌癱瘓,出現“垂腕”。 肱二頭肌內側溝的血管、神經: A、淺層:貴要靜脈、前臂內側皮神經 B、深層:肱動脈(全程)、肱靜脈(2條,全程)、正中神經(全程)、尺神經(臂中點以上)、橈神經(臂上部)。 肱二頭肌外側溝的血管、神經:頭靜脈(全程)、前臂外側皮神經(溝下份)。 肘窩的內容: 1)肱二頭肌腱內側:肱動脈、肱靜脈(2條)、正中神經 2)肱二頭肌腱外側:前臂外側皮神經、橈神經 在肘窩如何尋找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場。希望大家理性判斷,有針對性地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