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說過:“人生的目的就是獲得幸福?!?p>什么是幸福?成為有錢人、出人頭地,還是找到理想的結(jié)婚對象,有和諧美滿的關(guān)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這些答案又有一些共性。 積極心理學家提出了“幸福公式”的概念,他們認為,幸福是由“固定值”、“生活狀態(tài)”、“自發(fā)活動”這三個要素決定的。 所謂固定值,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你能夠感受到多大程度的幸福,這取決于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認知。 遇到同樣的事情,有的人會認為是天大的麻煩,有人則認為是難得的機遇,他們的固定值就不同。 二是生活狀態(tài),也就是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中了彩票和賠了一筆錢,對幸福的影響是不同的。 最后是自發(fā)活動,也就是能否按照自己的心愿生活。 同樣是上班,如果是“被迫做”,為了生計不得不為之,我們是被動的,也談不上幸福,如果是“主動做”,我們保持著工作中的主體性、能動性、積極性,就會感到非常幸福。 又或者是“早起”,我們是為了配合上班時間,不得不起床,還是按照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主動選擇,幸福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三者之中,固定值是思維習慣,自發(fā)活動是行為習慣,它們決定我們幸福程度的90%。 《65種微習慣》是一本剖析習慣養(yǎng)成策略的書,作者認為,習慣有兩類,一種是看得見的外在習慣,另一種是看不見的、潛藏在思維和情感深處的隱性習慣。 運動、學習、早起等看得見的習慣,之所以很難養(yǎng)成,是因為它們被看不見的隱性習慣所主導。 比如在思維層面,如果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做事之前總想做到萬無一失,任何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都會讓你感到挫敗或壓力,你的行動就會變得謹慎而遲緩,不容易付諸行動。 比思維層面更深的是情緒層面。 讓人感到快樂的事,會更容易形成習慣,比如熬夜、刷手機……但同樣熬夜,為什么有人覺得快樂,有人倍感壓力,就取決于他們的情緒習慣。 比情緒更深的,還有觀念、本質(zhì)、環(huán)境等三個層面。 一個保持著“我什么也做不好”、“我不如別人”等消極觀念的人,和一個相信“我來做肯定行”、“我只要努力就會有結(jié)果”這種積極觀念的人,做事風格和行為習慣都是截然不同的。 同樣,人生而不同,每個人身上都有與生俱來的性格氣質(zhì)或自然欲求,這種特質(zhì)從根本上驅(qū)使著我們的行動和習慣。 作者認為,人有9種欲求,包括:追求完美;同他人建立良好關(guān)系; 達成目標;發(fā)揮獨創(chuàng)性;深思熟慮,做好充分準備;有安全感;有愉悅感;感覺到自己的強大;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行動。 以學習英語為例,看重“和他人建立良好關(guān)系”的人,找到和自己合拍的老師或伙伴,就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看重“達成目標”的人,在設定考試的目標時,就已經(jīng)燃起了學習的熱情;看重“深思熟慮”的人,則會盡力搜集各種學習方法和教材,試圖總結(jié)出對自己來說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知道自己的欲求,懂得向欲求“借力”,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所有優(yōu)秀的運動員都有自己的行為習慣,他們知道何時應該進行怎樣的訓練;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每天刷兩次牙是一種習慣,不需要強大的意志力。 同樣,讓自己更幸福,也需要一套習慣來貫徹。 想要身體更健康,就需要改掉久坐不動的習慣,每周運動三次、不熬夜; 想要生活更富足,需要開源節(jié)流,記錄每一筆開銷,尋找自己賬單中可以改善的地方; 想要關(guān)系更和諧,需要我們管好嘴巴,不說傷人傷己的話; 想要內(nèi)心更平靜,就需要每天有獨處或者閱讀的時間…… 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會有什么樣的明天。 《65種微習慣》中談到,所謂習慣,就是不用思考就直接去做的下意識行為,把一項有利于身心的行為變成下意識的習慣,靠的不是意志力和自控力,而是科學的方法。 比如一個人想開始運動,他首先會想到很多問題: 跑步好還是打球好?早晨好還是夜晚好? 有人說早晨很安靜,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有人說晚上運動可以消除一天的焦慮,緩解工作壓力,為一天的生活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而所有習慣的養(yǎng)成,都要遵循一個原則:先嘗試,再改變。 慢跑也好,打球也好,只有嘗試了,你才能了解自己喜歡什么運動。 大膽去嘗試,體驗本身就會告訴你,你更想堅持哪種習慣。 另外,給自己一套喜歡的裝備,就會更好地進入狀態(tài)。 買一套漂亮的運動服,這樣跑步時就開心多了。反過來,為了讓自己的運動能力配得上這套衣服的美好,你也會更加努力地練習。 很多人上學時,如果帶了漂亮的筆記本和鋼筆,就更愿意拿出來記筆記。 改變習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好的習慣背后,都有一套科學的激勵機制。 找到自己能夠被激勵的“點”,就能帶動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 以早起為例,怎樣才能做到心甘情愿地早起? 有人靠堅持晨練養(yǎng)成了早起的習慣;有人如果知道第二天能吃到喜歡的早點,就能輕松做到; 有人在朋友圈打卡、記錄起床時間,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有人喜歡在陽臺上放一把椅子,他為了享受這種從容的感覺而早起…… 運動也是如此,有人要靠和同伴一起跑才能堅持下去;有人只要穿上好看的運動服就想出門跑步;有人為了挑戰(zhàn)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或馬拉松而堅持跑步;有人只想在跑步之后毫無負擔地吃自己喜歡的東西…… 只要開動腦筋,我們就可以讓內(nèi)心的激情燃燒起來。 哲學家安里·阿米埃爾有句名言:人是習慣的產(chǎn)物。 偉大的成果不是靠暫時的行動得來的,而是從習慣中產(chǎn)生。 但是,只有喜歡,才能做得更好。 找到讓自己著迷、能讓你產(chǎn)生使命感熱情的事情,即使有些困難,你也會堅持下去。 改變?nèi)松?,從來不是大道理,而是小習慣。 曾經(jīng)有機構(gòu)做過統(tǒng)計,那些樹立目標的人,有將近一半是在一個月后放棄,能夠堅持完成目標的人,不到百分之八。 如果你將一個習慣堅持了一個月,就已經(jīng)超越了90%的人。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圖片 | 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