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的歷史中,哥薩克似乎是永遠無法繞過的名字。這個號稱能令沙皇的敵人聞風喪膽的民族,出現于何時何地、又有過怎樣的輝煌戰績、最后又緣何在歷史長河中歸于寂寥?這一切的答案,或許要從蒙古西征說起。 公元1235年春,為鞏固自身一脈在黃金家族中的政治地位。蒙古帝國第二代大汗窩闊臺召開了“忽里臺大會”,在其政治盟友的察合臺提議之下,大會最終決定由各宗室長子、長孫及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之長子組成軍隊西征羅斯,是為“長子西征”。 此時,蒙古帝國的各路親貴早已習慣通過擴張和劫掠來“以戰養戰”,是以號令一出,術赤的次子拔都、察合臺的長子拜答兒、長孫不里、窩闊臺汗的長子貴由、拖雷的長子蒙哥以及鐵木真的庶弟闊列堅悉數率軍出戰,很快殺入由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羅斯諸國境內。 未來吞沒了拿破侖和希特勒大軍的“冬將軍”,似乎和斯拉夫人的關系還沒那么好,反而成了蒙古鐵騎的盟友。羅斯境內陸勢低平,特別是冬季河川封凍后,騎兵可以自由馳騁、暢通無阻。當時羅斯諸國的城堡、房屋也多用木材搭建,抗不住蒙古大軍先進炮石和火藥的轟擊。1238年春天,拔都的大軍已經占領了包括莫斯科在內的弗拉基米爾公國全境,并繼續向基輔羅斯挺進。 ![]() 拔都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忽必烈傳奇》截圖 據說,未來的“元憲宗”蒙哥曾站在第聶伯河的崖岸上遙望基輔這座東斯拉夫人的龍興之地。當見城內屋舍雪白,建筑壯麗,三十多座教堂金塔摩空之際,這位蒙古貴胄一度希望采取長期圍困和派使者入城勸降的手段,以保全這座古城。可惜不久之后,窩闊臺去世,主張和平解決基輔的蒙哥跟隨貴由東歸。拔都隨即下令利用第聶伯河處于封凍之際,全力猛攻。守城軍民雖然展開激烈的巷戰,仍難逃城破國滅的命運。諷刺的是,指揮抵抗的加里西亞公國將領狄米脫里卻被拔都認為英勇而免于一死。 ![]() 蒙哥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忽必烈傳奇》截圖 拔都攻占基輔后,隨即又率部攻掠了匈牙利和波蘭等地,兵鋒一度直指維也納、威尼斯和羅馬。由于擔心與之有仇的貴由繼承其父窩闊臺的汗位后從背后捅刀,拔都最終還是停止進攻,并建立了在伏爾加河下游的拔都薩萊城(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附近),消化新近征服的羅斯地區。 面對陸地上驍勇難當的蒙古騎兵,很多不甘為奴的羅斯人逃往第聶伯河流域的小島、懸崖等地結寨而居。根據18世紀《俄國國家史》作者卡拉姆津的說法,這些基輔羅斯的遺民便是哥薩克人最早的起源。 然而,以卡拉姆津為首的俄羅斯學者不斷引經據典,考證出哥薩克實為羅斯一脈。但還是有學者認定,后世那些驍勇善戰哥薩克應該是拔都西征大軍的雇傭軍與當地斯拉夫人的混血后裔。
在此,我們不必糾結兩派觀點。畢竟拔都憑借著血腥屠戮所建立的汗國并不穩固,對大多數羅斯城鎮的統治僅停留在藩屬、納貢階段,更無力去搜山檢海、追殺那些前朝遺民了。但金帳汗國粗放的統治下,也給了基層蒙古官吏極盡無限的施虐和尋租空間。通過公開的劫色和行使“初夜權”等手段,蒙古的基因深深鐫刻進羅斯的遺傳序列中。 后世主流觀點認為,“哥薩克”的詞源自突厥語中的“自由民”,也有歷史學家考證,“哥薩克”可能出自蒙古語,意味不受家庭束縛的單身男子或邊境地帶的防御物,因此其引申意可能是指那些被蒙古領主派往邊境駐守的青年士兵。 當然,比起“韃靼羅斯”的物理混血,金帳汗國對羅斯地區長達238年的統治下,深刻改變了羅斯人的文化信仰。蒙古王公如修剪枝葉般剔除那些敢于反抗自己的“刺頭”,許多羅斯貴族主動將自己及其領地蒙古化,盡管后世的俄羅斯史學家總是強調莫斯科公國創始人伊凡一世等人向金帳汗國效忠,乃是委曲求全、不得已而為之,羅斯諸國全盤蒙古化卻是不爭的事實。 隨著金帳汗國的衰敗和分裂,羽翼豐滿的羅斯諸國開始倒戈相向。根據俄國編年史作家的說法,1444年,執掌莫斯科公國的瓦西里二世招攬過一批被稱為“梁贊哥薩克”的雇傭軍與喀山汗國交戰。可惜,此時哥薩克的戰斗力并不強,瓦西里二世不僅兵敗被俘,被勒索了巨額贖金后回到故國,竟發現王位已被篡奪。無奈之下,這位莫斯科大公只能以刺瞎雙目的方式保全性命,之后靠著各方盟友的幫助實現絕地翻盤。與瓦西里二世的頑強相比,“梁贊哥薩克”似乎短命得多,這支武裝力量在莫斯科與喀山的戰爭后便銷聲匿跡。 1549年,世人才在克里米亞汗國向剛剛加冕為沙皇的伊凡四世提交的控訴信中,重新看到“哥薩克”這個單詞。由于克里米亞汗國的特殊地理位置,后世很多學者都以這份外交文件作為頓河哥薩克崛起的標志。 但這些哥薩克到底來自哪里?他們緣何侵犯克里米亞汗國的疆域?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可以肯定的是,1579年,“雷帝”伊凡四世因哥薩克對伏爾加河流域沙俄商隊的騷擾,出兵予以懲戒。遭遇沙俄打擊后的哥薩克,轉頭投入莫斯科的懷抱。一個名為葉爾馬克的哥薩克首領依附于沙皇特許在卡馬河流域墾殖的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并在1581年成功攻占西伯利亞汗國的首府——成吉圖拉(今秋明)。 葉爾馬克在此后鎮壓西伯利亞汗國殘余勢力的軍事行動中陣亡,此公的示范作用足以令更多游蕩于頓河、伏爾加河流域的哥薩克人為沙俄帝國負弩前驅,用刀口舔血的生活來換取封妻蔭子的榮耀。哥薩克也由此逐漸成為職業雇傭兵的代名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