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叉尾鮰,是一種重要的淡水魚類,同樣也是南方地區的主要的養殖品種,尤其是廣東、廣西、貴州、湖北等地養殖最多。那這種魚養殖賺不賺錢?有哪些養殖模式?特別是由其他品種轉養,入局試水的養殖者們,要看一看了。 從往年的市場價格來看,各地區的成品魚塘口收購價,平均在8-12元/斤左右,這個價格雖然并不是特別誘人,但對于大宗淡水魚來說,還是有很大優勢的。按照每畝3000-5000斤的產量來計算,每畝池塘的年銷售額在2.4-6萬元之間,畝利潤過萬不成問題。 根據地區劃分,斑點叉尾鮰主要分這幾種養殖模式: 在湖北,主要的養殖模式是大小套養,分批捕撈上市。大小混養、分批上市有多種優勢,比如充分利用池塘的水域空間、減少餌料競爭。在養殖產量上,混養畝產最高可達5000斤左右,而養殖單一規格的叉尾鮰年產量在3000-4000斤左右,綜合考量大小套養是不錯的選擇; 在廣東、廣西、貴州等地,養殖模式主要為池塘精養。每畝精養池塘放養3000~5000尾苗。但目前多魚種混養也在不斷興起,如混養鯪魚、鯽魚、大頭魚、草魚、羅非魚等,那么每畝一般只放養500~1000尾苗種。對于傳統的池塘養殖來說,1斤斑點叉尾鮰的養殖成本在4.0~5.2元左右。 在廣西、貴州,也有養殖戶用網箱來養殖斑點叉尾鮰。每平方水面放養60-150尾苗種,成本較高,1斤叉尾鮰的養殖成本在5.5~6.5元左右。但由于水質好、肉質優,因而市場價格也更高。 養殖模式有多種,主要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1、定量投喂要掌握技巧 叉尾鮰貪吃,一旦持續投喂,吃食過多會讓其消化不良,容易引發腸炎、套腸等疾病。因此,定量投喂是關鍵:建議苗期投喂率保持1.7-1.8%,而成魚階段保持在1.2-1.3%,若天氣不好則最好是1.0%。 2、科學養殖重在預防,貴在堅持 斑點叉尾鮰養殖中,腸炎套腸、愛德華氏菌、出血病等,對鮰魚養殖影響較大。因此,越冬前、養殖高峰期、開春后,這三個階段要定期檢查魚體體質情況,增強魚體肝臟、腸道保健,增強魚體的免疫力。要以疾病防控的思路去養魚,不要等到魚發病了,花了藥錢,魚也損了,得不償失。 3、水質問題不能忽視 在高密度養殖中,投喂量逐漸增加,難免水質不出問題。因此,定期使用底改、調水產品也很重要。建議:定期7-10天進行一次改底,改底后的第二天及時補充有益菌,也要每天觀察池塘狀況,一旦發現鮰魚吃食不好,或者水色有變化,馬上進行一次調水改底。 不得不說,我還是比較看好斑點叉尾鮰養殖的。關于斑點叉尾鮰養殖,您有什么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專注水產動物肝膽腸道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