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劉松年《秋窗讀易圖》 ![]() “讀書不覺已春深”。 明天4月23日,是第27個世界讀書日。 關于讀書的好處,很多作家不吝筆墨:
人為什么要讀書?今天,面對這個古老又多解的人生之問,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 古時,人們認為只有讀書做官才是正途。雖有些偏激,但讀書明理、求上進卻是不爭的事實。 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和追求,就是一個金榜題名,出人頭地。考取功名,得意洋洋,風光無兩: 明 謝環繪《香山九老圖》(局部) 讀書,是宋真宗對天下學子的苦心勸勉:讀書不僅能增長學識,還能使人走向成功。 讀書,是書法大家對讀書人的殷切希望: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 讀書,是長輩對晚輩的諄諄教誨:少年時期辛苦讀書,將為一生的事業扎下根基,切莫有絲毫懶惰,浪費了大好光陰。 讀書,也是人們對時間珍貴的深刻領悟:知識是靠時間積累起來的,為充實和豐富自己,應十分珍惜時間才是。 有一種讀書,是頭懸梁,錐刺骨,囊螢掛角,鑿壁借光地發憤苦讀,因為他們堅信:好學不厭,必成大才。 有一種讀書,不是終日勤奮的埋頭苦讀,而是為了滿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蒙蒙細雨中捧一卷書,斜倚榻上,真真難得閑適: 寧靜悠閑的生活中,讀書,賞竹,自在歡喜: 合口味的好書,讀起來饒有興味,頗感愜意: 一本浸潤心靈的好書,一口清香滿頰的春茶,是人間最美的享受。 有一種讀書,是為了擺脫平庸的困擾,多一份人生的精彩,更是為了民族的崛起,國家的強盛。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宋】張載“橫渠四句” 現代社會,書不僅是獲取知識的渠道、提高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涵養靜氣的搖籃。 讀書,可以拓寬人的眼界,讓人獲得豐富的知識: 讀書,能引導人明白事理,讓你懂得做人的道理,使你的人格上進: 讀書,還可以延伸一個人的生命長度,豐富精神世界: 讀書,讓你在閱讀中觸摸到前人風骨,在紛擾中覓得一片心有所依: 讀書,讓人擺脫孤獨,讀一本好書像交一位益友,時間過得越長,情誼就越深厚。 讀書,抽身于繁冗瑣碎的日常,你可以像王者一樣,在專屬的天地中巡游。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書帶來的精神飽足感、內心的充盈感,是無可取代的。 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獲更豐滿。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永遠年輕。 書讀多了,寫起文章,方可下筆敏捷,得心應手,有如神助一般。 書讀多了,碰見問題時就可以多一些思考和權衡,少一些盲從和輕信。 讀書,熏染出高雅不凡的氣質,還能讓人在面對失意和窘迫時,表現出一份豁達之態。 讀書,既應多讀有字之書,也應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即知行合一。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書,有三層境界:從充滿好奇心,到胸中自有尺度,到以明澈慧眼透視人生景象,讀書讀到最后,就讀懂了自己。 ![]() 人,為什么要讀書? 因為有段話,形容得十分貼切:
如果說中國人始終追求和向往的品格,那一定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是大氣婉約的人文底蘊,是知性優雅的文學素養。 這樣的人,充滿了知性之美,既能夠在恬靜安然中洞察世事,又能夠于清茶慢品中體味人生。 來源 /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總監制 / 王瑋 執行主編 / 張燕 副主編 / 躍升 責編 / 家筱 光明日報 · 閱讀公社工作室 ![]() 把時間交給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