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中,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成了最大的漢奸。 一時之間,全天下的漢人都恨不得扒他皮,吃他肉。 吳三桂放清軍入關之前,已經投降了李自成的大順朝廷,為何又突然反水?歷來有三種說法: 1、吳三桂的老爹吳襄被李自成的大順朝廷拘捕追贓; 2、吳襄被李自成全家抄斬; 3、最后是大家最“喜聞樂見”的,吳三桂為了陳圓圓,“沖冠一怒為紅顏”。 真相已難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吳三桂,清軍也會入關。 此話怎講? 一 李自成起義之后,一直秉承的政策是“劫富濟貧”,也就是分地主的財產,給普通老百姓。這種政策在起義初期會贏得廣大貧苦群眾的支持,迅速壯大起義隊伍,可謂所向披靡。 也正因如此,李自成的軍隊在當時明朝的大臣們看來,并沒有那么“邪惡”。某些大臣甚至早就做好了投誠的準備。李自成一攻入北京,他們就排隊報到去了,期望能在大順朝廷得到重用。 占領北京之后,李自成建立了大順朝廷,現在的首要任務已經不是“劫富濟貧”,而是如何站穩腳跟,以北京為根基,逐步統一全國。 可惜的是,情況已經發生變化,但政策仍然沒變。大順朝廷還是一味的“劫富濟貧”。 按大順朝廷的說法,那些有錢的官紳錢從哪里來的?不是接受了不該接受的賞賜,就是搜刮了不該搜刮的民脂民膏,當然應該追回來,再發還給老百姓。 那些已經投誠了的官紳階層馬上懵逼了,估計都沒見過這樣改朝換代的。已經投降了,還要被“拘捕追贓”?天理何在啊? 他們為什么要投靠李自成的大順朝廷?無非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結果發現,投誠之后財產還是保不住。 大順朝廷的這種做法,就把官紳階層推向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二 大順朝廷的競爭對手是誰? 李自成可能從沒把滿清當做競爭對手。也許他認為滿清和明朝有恩怨,明朝沒了,恩怨就沒了。 李自成入駐北京后,吳三桂經過再三考慮,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給了吳三桂5000兵馬,讓他繼續守山海關。 但由于某種原因,吳三桂突然反水了。他寫信給清廷的攝政王多爾袞,多爾袞順利入關,攻入了北京。 吳三桂反水的事我們說不清楚, 單看這5000兵馬,怎么可能守得住山海關?可見,李自成根本就沒有把滿清當做競爭對手,所以幾乎不設防。 但清廷很早就把李自成當成了競爭對手。他們清晰的知道,看起來是在和明王朝爭天下,但其實是要和李自成爭天下。 所以,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后,多爾袞就想趁大順朝廷立腳未穩,來個突然襲擊。 事實上,多爾袞在收到吳三桂的書信時,已經在悄悄的向北京進軍。本來想繞過山海關,結果吳三桂的一封書信,加速了清軍入關的進程。 看起來,李自成入駐北京,并不是為了一統天下,而純粹是為了打場秋風,所以在北京失守之后,李自成就率隊一溜煙的跑回了陜西去了。 簡單總結一下, 一是沒認清誰能支持自己, 二是沒認清誰是真正敵人, 有這兩點,清軍入不入關,大順朝廷早晚會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