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肺熱咳嗽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風熱犯肺,肺內郁熱,出現以咳嗽為主的一種癥候。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它常在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后出現,常多見于免疫力低下的兒童和老人,主要表現為反復咳嗽。
病因
肺熱咳嗽多由于呼吸道的感染、生活環境的干燥、作息不規律如經常熬夜、飲食不潔或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引起肺內郁熱,表現為以咳嗽為主的癥狀。 疾病因素
肺炎肺炎的患者可出現肺熱咳嗽癥狀,常見的有咳嗽、咳痰,有時還會有濃痰或血痰,并伴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癥狀。 支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以及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時,也會出現肺熱咳嗽癥狀。 相關疾病
支氣管炎、肺炎
非疾病因素
癥狀
肺熱咳嗽會出現咳嗽,痰液粘稠、色黃,咳痰不利,舌質紅、舌苔薄黃、口干,同時還可伴有發熱、頭痛、流黃鼻涕等癥狀。 典型癥狀
反復咳嗽如吸入異物無法咳出或反復感染,導致呼吸道長時間受刺激,引起不停地咳嗽。 咳痰不利由于長時間的咳嗽,導致咳嗽從干咳變為濕咳,痰液量多且濃稠,不易咳出。 伴隨癥狀
發熱多見于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氣管炎等,常可引起寒戰、高熱。 頭痛伴隨著長時間劇烈或反復的咳嗽,都會有一些缺氧的現象,頭部血管對缺氧敏感,容易出現異常收縮影響血容量,出現頭痛。 胸痛一般是由于咳嗽時導致局部的肌肉韌帶牽拉引起,此外劇烈的咳嗽也可引發氣胸,從而引起胸痛。 氣短多見于過敏性哮喘或支氣管炎,在病情加重時可出現喘息、氣短。 并發癥
支氣管炎支氣管炎是指氣管以及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炎癥,根據病程的長短,可以分為急性支氣管炎和慢性支氣管炎,是急性發作時肺熱咳嗽常見的疾病。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支氣管感染向下蔓延導致的,臨床上表現為咳嗽、咳痰、發熱等癥狀,臨床上以病毒感染以及細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感染最為常見。 肺氣腫肺氣腫是一個病理學診斷,是指呼吸性細支氣管遠端過度充氣、過度膨脹、肺泡含氣過多以及肺容積增大,同時伴有氣道壁破壞的病理狀態,多是由于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也是肺熱咳嗽常見的并發疾病。 就醫
肺熱咳嗽主要由外邪襲肺、蘊郁化熱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蘊積化熱、火熱上乘或情志抑郁等因素引起,無特殊情況應及時就醫。
就醫指征
若出現以下警示癥狀,立即前往醫院就診,由醫生進行相關處理,具體包括:
就診科室
1.如果出現反復咳嗽、或伴有惡寒發熱、咳嗽胸痛、呼吸不利、口干咽燥等癥狀,可以到呼吸內科就診。
2.若患者除了上述癥狀外還有舌苔薄黃,脈浮滑而數。部分還伴有胸脅隱痛、氣短乏力、自汗、盜汗,低熱或潮熱,面色少華,形體消瘦等的癥狀可以考慮到中醫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需要做的檢查
胸部平片胸部平片檢查可以發現肺部炎癥或腫塊等情況。 血常規通過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來判斷是否合并細菌性感染。 電解質檢查血液電解質檢查是對人體血液內的各種電解質進行含量檢測,判斷是否存鉀、鈉、氯等電解質紊亂。一般采用靜脈采血進行檢測。 痰培養+藥敏試驗痰培養+藥敏試驗是呼吸系統經常的檢查項目,根據痰培養及藥敏結果來選擇治療敏感的抗生素,可有效防止抗生素濫用、錯用的情況。 診斷標準
鑒別診斷
風熱咳嗽與肺熱咳嗽都屬于中醫上的說法,二者癥狀不同,風熱咳嗽主要表現為咳嗽無痰或者有少量黃痰,比較黏稠,不太容易咳出,還會伴有咽干、疼痛、嚴重口渴。 治療
肺熱咳嗽的治療主要是通過飲食療法和藥物治療,治療宜清瀉肺火、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同時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
家庭處理
到院治療
祛痰藥如鹽酸氨溴索,有助于稀釋痰液,幫助咳痰,適用于痰不易咳出者。 鎮咳藥如止咳糖漿,對于喉以上部位的咳嗽有效。對于有痰液的咳嗽,禁用中樞性鎮咳劑如可待因,以免抑制咳嗽反射。 消炎藥如羅紅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用于清熱解毒消炎。 中藥如口服銀翹散、金銀花顆粒、藍芩口服液、蒲地藍口服液等,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用于對肺熱的治療。 飲食
肺熱咳嗽的患者平時宜吃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以及富含維生素及優質蛋白的食物。平時盡量少吃油炸、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飲食調理
護理
肺熱咳嗽的患者在生活上進行相應的護理,可以把引起肺熱咳嗽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對癥狀的消除或疾病的恢復,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日常護理
病情監測
密切關注患者咳嗽的時間、性質、咳聲大小等,以及是否有咳痰,痰液的性狀、顏色及有無帶血等。 心理護理
肺熱咳嗽的患者可能會有煩躁或者情緒低落等表現,家人應細心、耐心安慰,消除其不良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醫生可以指導患者選擇聊天、聽音樂、散步等方法自我調理,特別是久病體虛的患者要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 特殊注意事項
有些肺熱咳嗽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咳痰,且痰中帶血的癥狀,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的做相關的檢查來查明原因。 預防
預防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