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儒風君 · 櫻桃 《荀子》有言:“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 意思是,快樂的人往往長壽,憂愁的人容易夭折。 人有悲歡離合,事有酸甜苦辣。但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只要心態好,想得開,放得下,就是最好的養生,也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1 心態不好,病來找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 有位國王做了個夢:山峰倒塌,河水枯竭,連鮮花也凋謝了。 次日醒來,國王覺得這不是好兆頭,于是說給身邊的王后聽。 王后聽罷,說道:“陛下,山倒了意味著江山不保;君舟民水,水干涸,舟就無用了;花謝了更是說明好景不長。” 國王越想越害怕,驚懼交加之下,沒多久便重病在床,四處求醫問藥不見好轉。 氣候,有位大臣前來看望,國王對他說出了自己夢境和擔憂。 大臣聽后,笑著說:“山倒了路會平,是說天下太平;水干了真龍現身,陛下必定大有作為;花謝了就結果,今年是大豐收啊。” 國王聽后,頓覺豁然開朗,渾身輕松,病很快就痊愈了。 故事很簡單,卻揭示出一個深刻道理:身病,其實都是心病。 中醫里也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 心情消極不安,就成為健康的最大殺手。 例如脾氣不好,著急上火,心中郁結,長期焦慮,就會導致內分泌紊亂...... 心態不好的時候,任何養生都是徒勞的。 哪怕你堅持早睡早起,吃好一日三餐,也難以抵擋住疾病的發生。 身體受心靈支配,心態不好,就是對身體的持續內耗,病自然會找過來。 ![]() 2 養心,是最好的養生 古語有云:“心無病則身不痛。” 世間最好的養生,莫過于養心,萬病由心生,亦由心去,心態好了,身體也就好了。 就像故事里的國王,從重病垂危到身體康健,不過是心態上的差異所引起的。 藥療、食療,不如心療。心態越好,免疫力就越強;心態越差,免疫力就越弱。 作家周國平說:“人的身體是受心靈支配的,心態好是最好的養生。” 好心態,就是最廉價、最寶貴的靈丹妙藥。 曾經,有個生命危在旦夕的病人,看見窗外一棵樹的葉子在秋風中片片凋落。 她在心里想:“當樹葉都掉光的時候,也是我離開人世的時候。” 于是,隨著落葉增多,她內心憂慮加重,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 有位畫家得知后,畫了一片青翠欲滴的樹葉,緊緊掛在樹上。 病人看著這片永不會掉下來的葉子,漸漸變得積極樂觀,身體竟然康復起來。 《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好的心態,是最有效的免疫力,比得上世間萬千良藥。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自己的心態。 3 你的心態,決定你的狀態 畢淑敏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生活不容易,事業多艱辛,煩惱看似隨處可見,其實所有問題,看開了是幸福,看不開才是麻煩。 有個好心態,能解決人生90%的煩惱。 就像王陽明,曾得罪權臣被嚴刑拷訊,也曾功高蓋主被誣謀反。 但他沒有悲悲切切,抑郁哀愁,卻始終曠達樂觀。 流放貴州龍場,隨行的仆從被瘴毒侵害,相繼病倒,唯有他一人安然無恙。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他內心安定從容。 不僅如此,王陽明還開荒種地、聚徒講學,最終在龍場一夜悟道。 《論語》有句話說:“既來之,則安之。” 無論遇到什么事,只要內心安定,終能迎刃而解。 心態好,事事好,心放寬,事事安。 倘若一味悲觀消沉,成天患得患失,難免生活在糾結、慌亂、惶恐之中。 詩人拜倫說:“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 心態不好,你將永遠是生活的囚徒。 心態好,你的身體自然好,諸事自然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