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商隱(約812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晚唐著名詩人、駢文大家,與杜牧合稱“小李杜”。 詩文地位: 1.詩歌:晚唐時期絕句的旗幟,風格深情、纏綿、綺麗、精巧。善用寄托、比興等各種修辭手段表達情感。影響著同時期以及后世的文人。清代詩論家葉燮曾說:宋代學習七絕的人,十個里面有三、四個是在學李商隱的。 2.駢文:成就極高,被認為是晚唐駢文第一人,為后世推崇。 ![]() ![]() ![]() 一、漂泊困苦的少年時期 書香門第,追溯到曾祖李叔恒(與劉長卿齊名),之后代代都進士及第。李商隱出生,父親李嗣正任獲嘉縣令。后隨著父親入幕,開始了漂泊浙江的生活。 就在他到拜師上學的年紀時,父親李嗣一病不起。隨著父親的靈柩回滎陽老家,這時的他只能靠抄書養活母親和弟弟,生活困苦??。 二、幸運來臨 不幸中的萬幸,學習沒有落下。通五經、善書法的堂叔“處士叔”(具體姓名不詳)教導李商隱兄弟,為他們之后的學問求仕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6歲,寫下《才論》《圣論》。 19歲時,處士叔去世,李商隱踏上征途。來到洛陽遇到了57歲的白居易,備受賞識。 20歲時,遇到了63歲的曾任宰相的東都留守令孤楚。這是對李商隱影響極大的人。令孤楚惜才,收李商隱為學生,供他平日里的衣食住行。后來官職變動,都讓李商隱跟隨為巡官。 李商隱自認滿腹才華行天下,終是被現實的官場打醒。三次參加科舉考試,三次落第。 三、官場漂泊 25歲,經令狐綯(令狐楚的兒子)推薦,進士及第。擔任秘書省校書郎,補任弘農(今河南靈寶)縣尉。這一年12月13日,令狐楚讓李商隱幫忙寫遺疏(勸諫文宗仁愛治國……),當晚便去世了。 26歲,博學宏詞科落選。 30歲,母親去世。后以書判考中拔萃科。王茂元鎮守河陽,起用他為掌書記,擔任侍御史。王茂元惜才,把女兒嫁給他為妻。而王茂元是李黨,令狐楚是牛黨。李商隱便被牛黨的人排擠。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絢為員外郎,認為李商隱忘恩負義。又因為之前令狐楚對李商隱恩寵有加,李黨的人對李商隱也不待見。 不久后,王茂元去世,李商隱回長安,但朝廷一直不給安排職務。正好碰上鄭亞(李黨)任桂州(今廣西桂林)廉察使,聘請他為觀察判官檢校水部員外郎。 大中(847-860)初年,牛黨得勢,排擠李黨,李德裕被逐出京師。鄭亞被貶為循州(今廣東惠陽)刺史,李商隱跟隨。 河南(今河南洛陽)府尹柳仲鄒鎮守東蜀,用他為節度判官、檢校工部郎中。 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鄒因為擅自殺人,被貶官,李商隱也隨之罷廢。 四、病逝鄭州 回鄭州(今屬河南),沒多久也就病死了。 ![]() ![]() ![]()
【“我”忘恩負義?】 “我”忘恩負義,子直(令狐绹)會聽我解釋?會和我有書信往來?最后還讓我當太學博士? ![]() ![]() ![]() 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注釋】
也稱為「樂游苑」。 【譯文】 傍晚時分,心意不順暢,駕車來到樂游原。 夕陽無窮無盡的美好,正是臨近黃昏呀。 【辨析】 “只是”前人誤解為“但是、只不過”表達惋惜之情。在古代“只是”沒有這個意思,而是“止是、僅是”,就有了“就是、正是”的意思。李商隱其它的事中就有,例如“此情可待(何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參考書籍】 《新舊唐書》《唐才子傳》《唐詩鑒賞辭典》《中國歷代官職大辭典》《漢典》《國語辭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