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點:枕外隆凸突,上頸線,頸韌帶,全部胸椎棘突。 止點:鎖骨外1/3、肩峰、肩胛岡 ![]() 主要作用:上斜方肌:起于頸1-5棘突,上項線內四分之一、項韌帶,止于鎖骨外1/3 。功能:肩胛骨上提,上回旋。 中斜方肌:起于第6頸椎-第3胸椎的棘突和韌帶,止于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岡的上部 。功能:內收肩胛骨。 下斜方肌:起于4-12胸椎的棘突和韌帶 ,止于肩胛岡內側端。功能:肩胛骨下降,上回旋。 遠固定:單側收縮,頭向同側屈和對側旋轉。 ![]() 雙側收縮,頭后仰,協助脊柱伸直。 ![]() 支配神經:副神經 ![]() 斜方肌定義:位于頸部和背上部的淺層。起自上項線、枕外隆突、項韌帶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纖維向外側集中,止于鎖骨的外側1/3、肩峰和肩胛岡。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肩胛骨固定時,一側肌收縮使頸向同側屈,面轉向對側;兩側肌同時收縮時,可使頭后仰。 疼痛特點:上斜方肌:1、偏頭痛,疼痛部位可涉及太陽穴,顳部和下頜角。 2、頸椎外側痛,向顳部延伸。 ![]() 中斜方肌:1、脊柱與肩胛骨縫痛或燒灼樣痛。 2、肩膀頭酸痛,受涼加重。 3、手臂外側寒冷感或起雞皮疙瘩。 ![]() 下斜方肌:1、頸椎疼痛。2、肩背深部疼痛酸痛。 ![]() 力量鍛煉自我牽伸 ![]() 疼痛觸發點 定位1:斜方肌降部邊緣處,可觸及張力較高的條索狀區域。 牽扯痛:咽喉至乳突的頸部后外側,頭部側面,特別是太陽穴,眼眶,顳下頜關節區域。 ![]() 定位2:觸發點1的后外方,肩胛岡中點附近的上方。 牽扯痛:乳突和上頸椎的后外側。 ![]() 定位3:斜方肌降部外緣處,在肩胛骨內緣附近。 牽扯痛:乳突,上頸椎后外側,肩峰。 ![]() 定位4:位于斜方肌升部、肩胛岡的內側緣,在肩胛骨內緣附近。 牽扯痛:肩胛骨內緣。 ![]() 定位5:位于斜方肌中部,靠近肩胛內側緣。 牽扯痛:導致脊柱與觸發點之間區域出現燒灼樣疼痛。 ![]() 定位6:肩胛上窩的外側,靠近肩峰的位置。 牽扯痛:肩頂和肩峰周圍區域。 ![]() |
|
來自: 旭日東升zrmoy0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