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血糖檢測指標中,可以預測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風險的指標是糖化血紅蛋白,簡稱糖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相遇并結合的產物,化驗單上顯示的是英文HbA1c,可反映最近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值是4%-6%。如果糖化血紅蛋白長期控制不穩定,則會改變紅細胞對氧的親和力,并引起:
所以,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與糖尿病并發癥密切相關。糖化血紅蛋白降低1%,糖尿病相關并發癥風險大幅度下降。 1.當糖化血紅蛋白在4%~6%:表示血糖控制正常。 2.當糖化血紅蛋白在6%~7%:表示血糖控制比較理想。 3.當糖化血紅蛋白在7%~8%:表示血糖控制一般。 4.當糖化血紅蛋白在8%~9%:表示控制不理想。 5.當糖化血紅蛋白>9%:表示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發癥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可能引發糖尿病性腎病、動脈硬化、白內障等并發癥,并有可能出現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癥。 1.飲食要合理 每一餐碳水化合物的種類和數量要合理,防止攝入碳水化合物數量過多或熱量過高導致餐后血糖升高; 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如烹調用油、肥肉、奶油和堅果等;脂肪攝入過多會導致餐后3小時、4小時,甚至更長一些時間血糖升高。 定時吃飯:兩餐之間間隔4-6小時,19:00之前吃完晚餐。 2.戒煙、限酒 戒煙可以降低心肌梗死、腦梗死、神經損傷和腎臟損傷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酒,但一定要限次(一周不超過2次)、限量(男性每次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因為糖尿病患者長期飲酒會造成血糖嚴重升高,出現糖尿病的相關并發癥,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腦動脈供血不足、加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 3.晚餐后運動 晚餐后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等,不僅能夠降低餐后血糖,也有利于降低次日的空腹血糖。 早餐后和午餐后運動都是可以的,餐后1小時開始運動,持續30-40分鐘,對于降低餐后血糖效果很好。 4.減點體重 減體重的好處多多,降低血糖、血壓、血脂、尿酸,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發生風險,改善精神狀態,增強個人自信心。 5.規范治療糖尿病 及時接受規范的治療,是糖尿病患者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明智的選擇。 比如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伴明顯高血糖癥狀(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體重減輕),應實施2-3個月的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 又如,在生活方式干預和口服藥干預的基礎上,血糖仍然沒有達到醫生制定的血糖控制目標,需要及時起始胰島素治療。 總之,不能眼看著血糖高,而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 6.每年做糖尿病并發癥相關檢查 等身體有癥狀了再去檢查糖尿病并發癥,大部分已經發生了嚴重病變,如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沒有任何癥狀,等出現了乏力、浮腫或視力的改變時,病變已經比較嚴重了。 因此,糖尿病患者應養成定期檢查糖尿病并發癥的習慣,到內分泌科請醫生開單子即可。 此外,糖尿病患者朋友在生活中還需要避免熬夜、學會給自己減壓、遵醫囑復診,努力把血糖、血壓、血脂、體重都控制到目標范圍內。 關于預防糖尿病并發癥,您有哪些疑問,歡迎留言,降糖路上我們一起努力,您的“點贊??”和“在看??”就是對我們最大支持,感謝! 作者:方玉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