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藍 字 / 加 個 關 注 ![]() Drama review 看好劇 與熊貓一起成長 胡熊貓《天道》解讀 第11篇 有人說,肖亞文是《天道》最大的贏家,因為她聰明。 肖亞文的確是最大贏家,她從一個普通打工人躍升成公司股東和總經理,實現了圈層的突圍,成為接近韓楚風、丁元英的高級精英。 但是,她并非僅靠聰明而逆襲的,葉曉明也很聰明,葉曉明在芮小丹還沒有意識到丁元英是高人的時候,他意識到了。 他還讓自己的好友馮世杰和劉冰同時攀上了丁元英這層關系,是整個王廟村計劃的牽線人、策劃者。自己也一度成為除歐陽雪之外最大的股東,占股20%,你能說葉曉明比肖亞文笨? 那么為什么肖亞文能成,而葉曉明成不了? 我覺得這里面有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肖亞文不僅聰明,而且是個能夠看透事物本質的人,這種素質叫通透,也叫智慧。 而葉曉明的聰明,被利益、欲望遮蔽了耳目,被急功近利模糊了視線,看不清事物態勢,少了些許通透之感,是小聰明。 又有人說,肖亞文和丁元英在一起一年時間,看多了丁元英的牛逼之處,自然比葉曉明更信任丁元英。葉曉明只和丁元英見過幾次面,懷疑很自然,退出也很正常。 如果說對丁元英這個人的判斷上,肖亞文是比葉曉明多了一些優勢在,但是對格律詩整個公司,對音響整個行業的了解,肖亞文是不如葉曉明的。 但肖亞文在短短的一次官司中,僅憑著一些證據的收集和資料的整理,就看清楚了整個事件的真相,說明肖亞文的眼光更老到。 《教父》中有句話說:“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 所以,肖亞文成為最大贏家的關鍵就是她能短時間內看透事物的本質。 在《天道》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中描寫了丁元英對肖亞文的看法: 這很像是一場簡單的考試,肖亞文的判斷都在事物的本質上。丁元英當初在私募基金招聘助理的時候也是這么簡單問了幾句話,今天的情形幾乎是當年的重現。所不同的是,當年是招聘雇員,而今天是為格律詩公司選擇掌門人。 肖亞文在劇中就是女版的丁元英,跟隨丁元英做助理一年,肖亞文漸漸有了丁元英的影子:毒辣精準的戰略眼光,果斷敏銳的行動力。而這種通過現象看本質的眼光則是關鍵。 那么,為什么說肖亞文具有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她又是如何看透的? 我們來一一分析。 看清楚這個世界無非是識人、斷事。 首先我們來說在識人方面,肖亞文對人性把握的厲害之處。 看人最重要的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別人。搞懂自己,才能搞懂別人。 肖亞文非常自知,她知道自己有什么,沒有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她雖是北京警官大學的高材生,但是家境普通,她知道必須靠自己,才能實現逆襲。 肖亞文、歐陽雪、芮小丹去北京看音響店面時,和韓楚風一群好友吃飯,飯后,姐妹三人回到肖亞文的住所,歐陽雪夸獎肖亞文說—— “小丹你知道,嘴嚴,不大說跟當時無關的事。以前我對你不了解,今天在酒桌上看你跟韓總說那些話,特別讓我佩服,一點兒也不端著。” 肖亞文一笑說:“手里空空的,拿什么端呢?” ![]() 肖亞文知道自己聰慧,但仍是一個普通打工人,和其他在座人士存在差距。 在芮小丹去北京見韓楚風時,肖亞文也知趣地避開了,她知道自己硬湊上去,便是“高攀”。 但肖亞文并沒有妄自菲薄,她的心思并不在“打工”上,她很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文章寫道:“自從接受了案子,她就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尤其是在接管了公司的短短幾天里,她的臉頰消瘦了,眼睛里隱隱有了血絲。但是,她是快樂的。她注意到了自己的變化,她已經有好幾天沒有穿職業裝了……原來女人可以不穿職業裝也是一種權利。” 她渴望擺脫打工人的職業裝,渴望享受管理公司的那種拼搏感以及自由感。 自知則明。一個能深刻了解自己的人才明白自己的定位和坐標在什么地方。一個深刻了解自己的人才知道自己未來將要去向哪里。 起點、終點,兩個點一旦確定,中間的路徑自然而然就會浮現。 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 人類終極的大問題搞明白了,其他的問題只是小問題。 這是看待自己。 那她又是如何看別人的呢? 比如她的頂頭上司丁元英,她就有不俗且一針見血的洞見。 她對芮小丹這樣評價丁元英: “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肖亞文喝了一小口咖啡,慢慢轉動這本子平靜地說:“會賺錢的人、地位高的人、有思想的人、有學問的人……我想,或多或少、直接間接,我都見過,但他們都是人,想的、干的都是人的那點事。丁元英不同,他跟正常人的思維顛倒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像魔,柏林有個居士說他是極品混混。” ![]() 雖然丁元英總是做一些離經叛道、出格之事,但是肖亞文卻很肯定他是個非常尋常的牛人,而且這個牛人對自己很重要。 這種判斷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并不容易,普通人看問題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 “這個在一般人看人不重要,但我知道這個人很重要。” 但肖亞文明白,自己和丁元英之間除了上下級關系并無更多交集。所以在丁元英解散公司時,肖亞文想辦法,通過芮小丹這層關系,與丁元英捆綁,以開拓眼界,等待機會。 戳這里復習:肖亞文的古城安排,實際隱藏了她的一顆野心。 肖亞文說:認識這個人就是開了一扇窗戶,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能讓你思考、覺悟,這已經夠了。其他還有很多,比如機會、幫助,我不確定。 ![]() 知人者智。肖亞文對自己認知清晰,對丁元英的判斷入木三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在識人方面技高一招,那么在斷事方面,肖亞文又是如何把握的呢? 她是怎么一步步從看到機會到把握機會實現上位的? 肖亞文逆襲的關鍵一舉是在歐陽雪手里以30萬低價買下格律詩的51%股份,成為最大股東,逆襲成公司總經理。 首先,從她幫格律詩打官司的機會,她看清了丁元英的戰略布局和意圖,看到了格律詩未來與樂圣必然走向合作,實現共贏的趨勢。 這一點,躬身入局多日的歐陽雪、馮世杰、葉曉明、劉冰都沒有看出來。 打官司期間,歐陽雪問肖亞文:“依你看,大哥要通過訴訟達到什么目的呢?” 肖亞文說:“至少,通過訴訟過程的媒體報道讓市場了解了格律詩產品的低成本、高質量,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如果樂圣敗訴,除了合作可能就沒多少選擇了。如果合作,格律詩公司至少在兩三年就會有一個高速發展期。” ![]() 肖亞文為什么篤定樂圣一定會合作呢?她說:這符合樂圣的根本利益。 格律詩掌握了低成本高質量生產方式,在市場上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如果任由其發展,那么樂圣將不再具有競爭力,必將退出歷史舞臺。如果合作,用樂圣強大的渠道優勢與格律詩資源互補,兩大公司強強聯合,在市場上獨傲群雄,因為樂圣本來就是高端音響的龍頭企業。 這就是市場的機制和資源配置的方式,丁元英利用價值規律這雙“看不見的手”來操縱格律詩,讓格律詩從樂圣這匹大狼的嘴里搶過一塊肉來。 而肖亞文看見了。她知道,樂圣也躲不過這雙“無形的手”的操控。 所以,為什么說強勢文化就是尊重客觀規律的文化。丁元英和肖亞文就是強勢文化的典型代表,他們尊重市場價值規律。 尊重市場的“道”就是市場的“神”,那么利潤就自然而然,“如來”。 肖亞文不僅看見了格律詩的未來,而且,她也看到了大股東歐陽雪心思并不在此,急需一個托管人。 歐陽雪從肖亞文處得知丁元英的真正意圖,說:“我沒看出來。” 肖亞文笑了笑,說:“你不是沒看出來,是根本就沒看,你心思不在這上面。” ![]() 歐陽雪從餛飩攤做起,一直在餐飲界打滾。她認定自己只懂餐飲,也只做餐飲,不輕易跨界,是個非常務實的人。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合作投資的54年里,一直遵守的一個重要原則便是只買自己懂的股票,從來不買自己能力范圍以外的股票。 巴菲特說:“我們認清了自身的能力圈邊界,并乖乖地呆在里面。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在股票上和生意上都犯了些錯誤。但它們發生時都不是災難型的。” 這樣的做法成熟,穩妥,少犯錯。歐陽雪一直遵循這點,她投資格律詩只是礙于丁元英的情面,自身對此并沒有興趣。 ![]() 肖亞文為了確認自己這一想法,她問歐陽雪:“古城和北京這兩邊你都得兼顧,勝訴了以后你怎么打算?” 歐陽雪說:“我愁的就是這事,顧不過來,也沒能力管,真敗訴倒是真省心了,也就沒機會愁了。大哥說等勝訴以后公司值錢了,想賣就賣,想托管就托管。可我賣給誰呢?托管給誰呢?” ![]() 肖亞文明白自己的機會來了。她看準投資時機,在官司勝訴前,花30萬買下51%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 而她且堅持歐陽雪持股29%,馮世杰持股20%。 這樣的股份分配:進可攻,退可守。進則深度綁定馮世杰,連接王廟村,把握格律詩核心。 退呢,實在不行,還有歐陽雪墊底,不行和歐陽雪合作開餐館。 肖亞文和歐陽雪開玩笑:“萬一將來公司不行了,我就把音響店改成餐館,由你這么多的經驗墊底,我也餓不死了。” ![]() 看似玩笑,其實也并無可能,歐陽雪的飯店經營多年,狀況良好,肖亞文也有野心和管理能力,兩人強強聯手,在北京開家分店,也是雙贏。 從等待機遇,看到機會,到把握機會,從入股時機,到股權分配,再到風險的考慮,肖亞文在斷事、謀事上也深思熟練,切中要害,精準突破,每一個點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這就是肖亞文強大的洞察力。而這種能力就是尊重客觀規律的強勢文化,通過千絲萬縷、千變萬化的那個表象看到問題背后的本質,這樣才能牽住牛鼻,打蛇七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