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解讀《共產黨宣言》從“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到“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等章節,為了方便閱讀和理解,后面附載原文。 “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是社會主義和《共產黨宣言》最為本質的要求,也是其具有永恒性的事物,或者說是人類時代的本質要求。 (一)為“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永恒主題。無產階級的運動,結束了“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剝削階級運動,轉而為“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階級運動之所以叫無產階級運動,是因為它是相對資產階級的人民群眾運動,是沒有生產資料的人民群體運動。無產階級運動,在本質上是“絕大多數人”的運動,但是不局限于“無產階級”這個具有時代性的人民群體。無產階級這個社會群體,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運動中,還會豐富和發展,并轉變成勞動者或者社會主義勞動者等人民群體。這個理解相當重要,是關系社會主義超越大機器時代或者資本主義時代的限制,邁向未來,充滿生機,永不過時的內在關系。這句話有兩個重要含義,一是“絕大多數人”的意思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絕大多數人”參與的人類事業,不是一小部分人參與的事業,即絕大多數社會成員或者人民群眾參與的事業;二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意思,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成果是屬于“絕大多數人的”,不是一小部分人的,即全體人民群眾共享成果和利益的事業。這兩點對于組織開展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的指導意義是,一方面要調動“絕大多數人”參與,另一方面必須有利于“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 (二)在要正視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辯證關系,因為它們是生產關系的產物。“為了有可能壓迫一個階級,就必須保證這個階級至少有能夠勉強維持它的奴隸般地生存的條件。”“資產階級不能統治下去了,因為它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因為它不得不讓自己的奴隸落到不能養活它反而要它來養活的地步。”這些都說明,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存在辯證關系,它們是同一個時代的對立統一事物。對于同一時代的對立統一的事物而言,在這個時代消亡之前,它們是不會真正消亡的,但是他們之間的拉鋸戰必然常年伴隨。即使在某一個時間段里,一方或雙方貌似被消滅了,但是由于生產關系沒有發生變化,它們隨后就會以另一種方式出現,但是本質上沒有變。例如,歷史上,不論是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政權更迭,一個王朝政權被推翻,另一個王朝政權被建立,但是奴隸主和奴隸、地主和農民的關系反復出現了,因為那些屬于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又如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推翻一個資本主義政府,然后又重新建立一個資本主義政府一樣,也是因為生產關系沒有得到改變,資本家依然存在,工人依然存在,不論怎么改頭換面,他們之間的生產關系并沒有消滅。 (三)資本的條件是雇傭勞動!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切入點是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里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殖;資本的條件是雇傭勞動”,這句話有著深刻的含義,是指導社會主義建設重要理論。消滅的是資本和雇傭勞動,以及財富在私人手里資本性質的積累,是消滅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社會的關鍵所在,也是消滅資本主義關系的關鍵所在。資本和雇傭勞動是資產階級最為本質的特征,是剝削和奴役無產階級的基礎。對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要高度重視“資本的條件是雇傭勞動”這個論斷!從個體戶、員工持股計劃等資本存在的情況來看,資本可以成為帶有剝削性質的資本,也可以成為沒有剝削性質的資本。雇傭勞動存在的條件不是資本,而資本的條件是雇傭勞動,消滅了雇傭勞動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消滅剝削。建立非雇傭勞動性質的社會主義勞動關系,是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另一條發展之路。 這一段告訴給我們更多的道理是,無產階級不可能單純地直接地簡單地消滅資產階級,取得自己的成功,惟一的途徑是超越大機器時代,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實現無產者向社會主義勞動者的轉變,在這個強大的轉變過程中順便消滅資產階級。 《共產黨宣言》原文: “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階級,現今社會的最下層,如果不炸毀構成官方社會的整個上層,就不能抬起頭來,挺起胸來。 如果不就內容而就形式來說,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首先是一國范圍內的斗爭。每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當然首先應該打倒本國的資產階級。 在敘述無產階級發展的最一般的階段的時候,我們循序探討了現存社會內部或多或少隱蔽著的國內戰爭,直到這場戰爭爆發為公開的革命,無產階級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而建立自己的統治。 我們已經看到,至今的一切社會都是建立在壓迫階級和被壓迫階級的對立之上的。但是,為了有可能壓迫一個階級,就必須保證這個階級至少有能夠勉強維持它的奴隸般地生存的條件。農奴曾經在農奴制度下掙扎到公社成員的地位,小資產者曾經在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下掙扎到資產者的地位。現代的工人卻相反,他們并不是隨著工業的進步而上升,而是越來越降到本階級的生存條件以下。工人變成赤貧者,貧困比人口和財富增長得還要快。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資產階級再不能做社會的統治階級了,再不能把自己階級的生存條件當作支配一切的規律強加于社會了。資產階級不能統治下去了,因為它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因為它不得不讓自己的奴隸落到不能養活它反而要它來養活的地步。社會再不能在它統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說,它的生存不再同社會相容了。 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里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殖;資本的條件是雇傭勞動。雇傭勞動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競爭之上的。資產階級無意中造成而又無力抵抗的工業進步,使工人通過結社而達到的革命聯合代替了他們由于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于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
|
來自: ldtsg1957 > 《政治/軍事/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