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在許多的影視劇中,因為劇情的需要,角色演員會在重機槍的位置上對敵人“刷刷刷”地開火,正面將敵人大片擊倒,影視的觀感很爽,又或者,有些影視劇中,為了凸顯火力齊射的場面,重機槍、輕機槍、步槍都在同一條戰壕中開火,而且隊形還相當的密集,就影視觀感而言,確實挺有氛圍,但是現實戰斗中,也確實不能這么打。 ![]() 因影視“忽悠”:重機槍正面“一夫當關”,實際和“送人頭”區別不大 一方面,重機槍射擊時,自己的目標也很大,尤其有些影視劇中,機槍手站起來探出了大半個身子射擊,且不說這樣連射的效果如何,自己就是陣地上最明顯的“靶子”,現實戰斗中機槍手這么打,可能會被連長營長“踹”,另外一方面,重機槍、輕機槍、步槍密集的布置在同一條戰壕中,如果這樣布置,其帶隊的連長等軍官,基本相當于“白給”,因為不僅沒有陣地火力配置,無法實施協同射擊,實際毫無戰術配合可言,一條直線戰壕且沒有單獨的射擊陣地,受爆炸和破片攻擊的傷亡也更大。 ![]() 1、重機槍正面“一夫當關”,會變成“靶子” 重機槍指“裝配有固定槍架的機槍”,比輕機槍的重量更大,射擊穩定性更高,威力和連續火力也更好,在一戰和二戰時代,都是步兵部隊中非常重要的火力支援裝備,但是重機槍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重量太大,不方便伴隨步兵機動或者轉移射擊陣地,即便是目前世界最輕的輕機槍,我國的89式重機槍也有26.2公斤(含腳架)。 ![]() 簡單來說,在步兵的輕武器中,步槍的普遍有效射程在400米左右,精確射手步槍的有效射程在800米左右,遠程狙擊步槍的有效射程則在1500米左右,在射程上是處于互補關系的,也各有自己的主要戰斗區域。在機槍方面,輕機槍的有效射程一般為800米,而重機槍的射程要超過800米,在部分射擊方式時,可以達到2000米,可以打擊更遠的目標,可以部署在較靠后的陣地中,進攻時,重機槍可以在后方正面進行超越射擊,對前方的沖鋒步兵進行火力支援。 ![]() 重機槍的火力很強,如果防御時也布置于陣地的正面,射界開闊,似乎可以給迎面沖鋒的敵方步兵更大的殺傷,不過實戰中卻并不是這么回事。下面我們主要看一下在防御陣地中重機槍的布置。 ![]() 2、 “迎面橫掃”相當于“送人頭”,機槍其實更喜歡“側面擊敵” 在防御陣地中,相比較于“迎面橫掃”,重機槍和輕機槍其實都是“側面擊敵”,機槍陣地布置在陣地正面的兩側,兩挺機槍的側射便可以形成重要的“交叉火力”,下面我們以陣地上兩挺機槍的布置方式來看一下。 ![]() 在二戰中,一個德軍步兵排的陣地防御范圍約有800米寬,如果是兩挺機槍布置在正面,因為機槍“正面擊敵”,每挺機槍都有自己的固定射界,重疊區域少,無法及時互相“打交叉”,敵方步兵可以很直接的做出匍匐等戰術動作躲避機槍火力,且只需要躲避一個方向的機槍火力,慢慢的匍匐接近,便會來到更近的攻擊發起距離;同時,敵方發現機槍位置,一般會有炮擊跟進,機槍不轉移位置就會被消滅,轉移位置,也就意味著,這挺機槍負責的正面區域在短時間內失去了火力支撐。 ![]() “側面擊敵”時,同樣是兩挺機槍布置于陣地的兩側,其火力交叉的區域,正好是陣地的正面,這樣敵方步兵沖鋒時,不論如何做戰術動作,實際上都需要躲避兩個方向上的機槍火力,加上陣地正面步槍的火力,就是三個方向的火力,敵方步兵的戰術動作選擇會變得更少,移動也會更困難。 ![]() 此時機槍手也需要轉移陣地,敵方的步兵炮、迫擊炮、擲彈筒、槍榴彈也會對機槍陣地進行打擊,不過因為“交叉火力”的關系,還會有另一個方向的機槍持續火力壓制,敵方步兵實際仍處于機槍的火力“支配”中。 ![]()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重機槍等機槍是打擊敵方步兵集團的重要火力,一般陣地進攻中,步兵單位會分為幾個梯隊以及具體的戰斗組,如果機槍在正面打擊,戰斗組和攻擊梯隊進行臥倒或匍匐躲避火力時,隊形是可以保持的比較完整的,即便是正面第一波被打散,仍會有持續的第二波和第三波攻擊。 ![]() 但是,機槍在側面打擊時,敵方士兵不僅會被壓制在一定區域內,即便是強硬的重新發起進攻,后續的戰斗組或者攻擊梯隊也會因為側面機槍火力壓制的關系,而造成無法及時跟進攻擊,進而造成敵方攻擊梯隊被分割在戰場的不同位置,無法形成協同連續的攻擊,僅有部分攻擊人員到達陣地正面,防御陣地正面的防御壓力會小很多。 ![]() 3、因時代而異:一戰早期,重機槍確實被布置在陣地正面 在一戰中,重機槍真正地展現了自己的威力,面對純步兵集團的沖鋒,機槍綿密的連續火力進行了無情的“收割”,加上此時步兵遠程炮火的精度和距離都相對有限,重機槍在陣地正面布置很受用,即便是布置的密集一些也沒有關系,甚至可以長時間連續射擊,而不怎么考慮轉移陣地,不過,隨著一戰的進行,尤其是前期步兵傷亡的慘重教訓,各國軍隊的步兵戰術都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 如英國軍隊在1915年2月時,每個步兵營的威克斯重機槍,就從2挺增加到了4挺,一個步兵師共有48挺重機槍,1916年,英國的一個機槍連10挺機槍,曾連續射擊達到了12個小時。 ![]() 一戰后期,重機槍在陣地防御中雖然有重要作用,但是其重量太大,進攻時難以讓步兵帶著跑,更無法做到“抱著打”,于是輕機槍開始涌現,英法德等國軍隊,步兵師經歷了“方塊師”到“三角師”的轉變,師的人數規模下降,但是火力增加,其中重機槍和輕機槍的比例都是大幅增加的,尤其是輕機槍讓步兵得到了進攻時的重要連續火力,如德國MG08/15機槍,就給予了“風暴突擊隊”極強的近距離突擊火力。 ![]() 4、一戰后期,機槍移到側面,另外,戰壕也并不是完全地“直線” 一戰后期到二戰,重機槍和輕機槍的射擊陣地,其實都是常規陣地正面的兩側,如二戰德軍的步兵陣地進攻中,重機槍在陣地兩翼提供火力支援,步兵班組成的突擊隊則利用掩體盡量靠近對方的掩體,一般到陣地和掩體前開闊地停止,等待正式進攻,(德軍MG34和MG42通用機槍,兩腳架形態是輕機槍,三腳架形態就是重機槍)。 ![]() 然后首先由迫擊炮和重機槍進行火力壓制,兩挺輕機槍則盡量向前推進到前方陣地陣地,進行近距離火力壓制,掩護步兵兩個方向的運動,完成攻擊,而迫擊炮則開始打擊該陣地后方,重機槍也會加入,阻斷對方的及時后援。 ![]() 另外,步兵連排的陣地,多數影視劇都不會表現的比較完整,其一般不會只有一條長長的直線戰壕,是由多條不同戰壕組成的,同時,戰壕內的機槍等射擊陣地一般會向前再凸出一些,這樣即便是戰壕內落入手榴彈等發生爆炸,破片也會沿著戰壕沖向兩側,打到射擊陣地中機槍手的概率會降低,當然,陣地和戰壕的科學知識很多,這里不再詳細說。 ![]() 而重機槍因為重量的原因,輕步兵已經較少攜帶,裝甲車、全地形車等車輛成為了重機槍的重要載具,可以迅速機動地提供支援火力,轉移射擊位置的速度也遠比步兵三腳架形態要快很多,更加機動靈活。 ![]()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點錯科技樹的意大利“機槍” 在一戰中,意大利曾研發過一型“重機槍”,不過點錯了科技樹,陰差陽錯地發展出了最早的沖鋒槍,也就是意大利OVP1918沖鋒槍,其比德國MP18沖鋒槍要早了幾個月,不過OVP1918(維勒.帕洛沙 Officine Di Villar Perosa)其實是作為輕機槍研發的,其實沖鋒槍也被稱呼為“機關槍、短機槍”等。 ![]() 不過該槍使用的9毫米格利森蒂手槍彈,射程只有200米,雖然射速達到每分鐘900發,但是作為輕機槍,確實太“弱雞”了,作為一支沖鋒槍倒還不錯,不過其生產數量并不算多,也比MP18更早參加了一戰,但是名氣上就差太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