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旗下工業化餐飲聯盟是餐飲及餐飲供給側企業的學習交流社區,提供系統有價值的餐飲食品技術知識,定期推出會議培訓活動,并提供技術難題解決和供需對接服務。
加社群、咨詢合作請添加 18906382430 懶宅經濟,萬億藍海,預制菜行業風口如何把握? ![]() 隨著預制菜市場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預制菜產業的未來發展。行業呈現由速凍米面等極少數品類拓展至多種菜品,由B端延伸至C端消費者,由一線城市延伸至二三線乃至下線城市的樹形發展路徑。 目前,我國有近7.2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包含“速凍、預制菜、預制食品、半成品食品、即食、凈菜”的預制菜相關企業,其中56.6%的相關企業成立于近5年內,年度注冊增速平均19.3%,呈穩定增長。 百草味、良品鋪子和三只松鼠算不算預制菜 隨著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越來越多的品類被歸入預制菜領域,無論是相關企業還是消費者都很難真正說清楚到底什么是預制菜。 近日,在某平臺發布的“中國預制菜品牌百強榜”中,除了安井、正大、國聯水產等被大家熟知的預制菜品牌,還看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身影,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討論。 比如以生產罐頭類食材為主的梅林和休閑鹵味的周黑鴨排到了第4和第5。對于罐頭和鹵味勉強可以算是預制菜中的即食食品。那么,休閑食品的幾大頭部品牌百草味、良品鋪子和三只松鼠的上榜,則讓人摸不到頭腦,休閑食品不是快消零售嗎?什么時候屬于預制菜了? 難怪有網友調侃:“現在越來越分不清什么是預制菜了,感覺萬物皆可預制菜?!?/span> 美國和日本對于預制菜的定義 從世界范圍來看,美國與日本預制菜產業較為發達,其中美國的預制菜行業起源于上世紀40年代,日本則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經過幾十年發展,這兩個國家均有在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大型預制菜企業誕生。 美國是預制菜的起源地,他們把預制菜又稱為3R食品(ready to cook,ready to heat,ready to eat),主要指半成品菜肴,經過簡單加工就能上桌食用。 而日本,預制菜又被稱為“料理包”,只需簡單料理就能做成一個便當,所以對于預制菜的定義比較泛泛。這也導致了日本預制菜的品類多達3000個,且以主食類為主。 中國預制菜的發展是從90 年代開始的,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業開始涌現,但由于條件不成熟,行業整體發展較為緩慢。 但隨著“懶宅經濟”的發展,預制菜開始從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滲透到外賣餐飲平臺,并逐漸從B端走向C端。方便、快捷、品類多、口味佳等特點精準抓住現代都市人的吃飯“痛點”,打開了預制菜的廣闊空間。目前,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000億元左右,未來我國預制菜行業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餐飲賽道。 面對快速增長的市場,從最開始的速凍品類到現在種類繁多的半成品菜,大家對預制菜的定義也是爭論不斷。業界對預制菜概念口徑不一,很多人對該定義不夠清晰。到底什么是預制菜?它包含哪些范疇?他是風口還是噱頭?未來的機會又在哪里? 預制菜的不同定義 目前國內普遍認可的預制菜概念是指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大致可分為四個類目的產品:即食、即熱、即烹、即配食品。 即食食品開封可直接食用,如腌制熟食等。即熱食品指只需要經過加熱即可食用的食品,如速凍水餃、自熱火鍋、快餐料理包等。即烹食品指經過相對深加工(加熟或淺油炸),按份分裝冷藏或常溫保存的半成品材料。如冷藏牛排、冷藏宮保雞丁、面向B端的料理包等。即配食品則需要自行配菜、調味、烹飪,如超市的各種生鮮切配菜。 還有一種是根據某調理食品大會上的說法,預制菜即以十大類食材(蔬菜、水果、水產等)的兩兩結合、三三疊加,特征是不改變物理特性、工業化、方便快捷。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按照上述的定義,從地里剛挖出來的土豆算是毛菜(初級農產品),清洗干凈是凈菜,切成絲算是半成品,如果在此基礎上再配一包油醋調料包,請問這是不是預制菜?預制菜就必須是菜么?即食食品中經過初加工的果干蜜餞算不算預制菜? 小結 總的來看預制菜行業進入門檻較低,行業高度分散,目前未出現具備一定規模的大單品,以及全國性龍頭企業,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品牌跨界加入,呈現一片“混戰”的形勢。有市場就會有競爭,相信這種競爭壓力會使中國預制菜產業迸發出更強的生命力,促進產業整體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讓中國預制菜品牌加速走向世界。 來源:中物聯食材供應鏈分會 ,轉載請注明來源。 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本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愿我平臺發布,請聯系處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