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佚失的唐碑《新集金剛經(jīng)》

     東山高臥 2022-05-04 發(fā)布于河北

    作為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普通人,如果你想了解甚至嘗試獲得佛智慧,建議你學(xué)習(xí)《金剛經(jīng)》。巜金剛經(jīng)》是佛法中大乘般若部的代表經(jīng)典 ,幾近白話,很易上手。目前,流行版的《金剛經(jīng)》,是由后秦鳩摩羅什于402年譯出的,梁武帝組織分章為32品。該經(jīng)文意顯而喻深,特別是其中一些術(shù)語,短時間內(nèi)不易參透。因此,建議你以《新集金剛經(jīng)》為參照,或兩者相互參照予以研習(xí),領(lǐng)會文字背后的義理。

    《新集金剛經(jīng)》,是唐代楊承和在六譯金剛經(jīng)的基礎(chǔ)上,博采眾長,編篡而成的。文本受到當時朝野的普遍贊譽。唐文宗李昂敕令朝廷負責佛教事務(wù)的左右兩街功德使,編入藏經(jīng)目錄,并建碑刻銘。一年半后,《新集金剛經(jīng)》碑安立于上都興唐寺。據(jù)說,該碑在宋朝時已佚失。但令人欣慰的是,仍有人藏有該碑拓片,歷盡周折,流傳至今。然而,該碑為集王羲之字而成,拓片的影印或復(fù)制圖片在書法圈流傳,人們卻忽視了其內(nèi)容的精彩和完整性。筆者下大力搜集、整理,終可一窺其原碑風貌。

    為了確保碑文的完整性,筆者遍搜網(wǎng)絡(luò),幾乎囊括所有可以獲得的相關(guān)圖片,并參照了找得到的所有《金剛經(jīng)》文本,對圖片予以剪裁拼接。對碑文文字的辨識,參照了《圣教序》、《興福寺半截碑》等集字碑帖以及《樂毅論》、《蘭亭集序》、《十七帖》等楷行草碑帖,確保了辨識準確。對于個別字跡模糊甚至缺失的字,根據(jù)上下文內(nèi)容并參照經(jīng)文予以補缺,確保了文字聯(lián)貫 。

    《新集金剛經(jīng)》內(nèi)容分四部分:一是新集金剛經(jīng)序,楊?(筆者認為楊?是楊承和的私用名)敘述了篡集《新集金剛經(jīng)》的根由與宗旨,闡述了對經(jīng)文的理解,共 544字。二是新集金剛經(jīng)經(jīng)文,共5273字。三是受到時人的贊譽,共711字。四是進經(jīng)狀,是楊承和本人描述進經(jīng)的過程,共335字。還有建碑志,對建碑的情況予以簡要說明,共 145 字,也刻到了碑上。另外還有碑額,唐玄度所篆,已無從獲取。

            一、新集金剛經(jīng)序

    新集金剛經(jīng)序弘農(nóng)楊?述    

    金剛經(jīng)》前后六譯,各有異同。然貝頁皆自西來,而五天音韻非一傳受者。所貴,道存襄貶,義切錙銖。如小失,佛心即大訛秘印。今合諸家之說,擇言寡而理長、語近而意遠者,即嘗篡集。況如來演教本為大乘之人,中、下狐疑,聞法不能曉了,或立無破有,或取實捐空,爭馳妄車,背跡中道。曾不知有為者是無為之體,無為者是有為之用。若以有實有,此見未常,以無實無,此心斷滅。夫真如之理,都在有法無法之間證現(xiàn),涅槃不離妄相實相之內(nèi)。     

    ?似考擊金石知理亂之風者,聲本乎樂而應(yīng)在音,非樂不能流其聲,非聲不能振其音,非音不能顯其樂。音之者,入耳不知所自,無象而感人心。求之于樂,無聲何以審音?求之于聲,無樂聲從何有?善趣其用者,不可捨其聲,不可捨其樂。善得其理者,不可取其聲,不可取其樂。今者,以樂比法、教,以聲同修行,以音喻佛性。如光焰,合體明在其中,絕焰求光,明不可得,即:老圣(圣人“老子”)有無相生,我佛非法非非法之義也。 是故,令功者,物證理者。心心昧即物無所歸,物昧即心無所守。是以心因法悟,離法而存心;佛在法中,有法而非佛。諸入菩薩乘者,但勤修一切善法,于此見中而不取相,即合無生最上之理。?,迷夫也,小渚傾襟,豈淘塵惑,眾源潤想,方洗繁疑。燃入暗之寶燈,獲在領(lǐng)之無價。所學(xué)為己,不足教人。時大和元年也。 

            二、新集金剛經(jīng)經(jīng)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與諸大菩薩及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日初分整衣持缽,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結(jié)跏端身,正念不動。時,諸比丘來詣佛所,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退坐一面。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承佛威力,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恭敬而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能以最勝攝受諸菩薩,能以最勝付囑諸菩薩。世尊,云何菩薩大乘中發(fā)菩提心?應(yīng)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能以最勝攝受諸菩薩,由無上利益故能以最勝付囑諸菩薩,由無上教故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如菩薩大乘中發(fā)菩提心,應(yīng)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佛告須菩提:行菩薩乘者,當生發(fā)起之心。欲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若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雖度如是無量眾生證圓寂已,而無度一眾生入圓寂想。應(yīng)如是降伏其心。須菩提,若菩薩有度眾生想,即非菩薩。何以故,由有我相、人相、作者相、受者相,更求趣想故。    

    復(fù)次,須菩提!菩薩之所施者,于事、于己、于色聲香味觸法,都無所住。而行布施不住于相者,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汝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佛言:若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fù)如是不可思量。但如我所教住于無住。 

    ?須菩提,汝意可以身相成就具足勝德觀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聞?wù)f是經(jīng)之相于此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做是說。如來滅后,后五百歲,有具戒德福慧之人,已于無量千萬佛所修行供養(yǎng)種諸善根者,聞是章句,實生信心,乃至一念即如來。以佛智悉知、佛眼悉見、佛慧悉覺,知是人生如是無量福德,取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此菩薩無復(fù)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

    相,亦非無法相,無相亦非無相。是菩薩若心取相,或取法相及非法相,皆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yīng)取法,非不取法。以是義故,汝等知我法意以筏為喻。是法應(yīng)捨,非捨法故。 佛告須菩提:如來于無上菩提有法得耶?有法說耶?須菩提言:如我所解佛義,如來無所得無所說。何以故?如來得無上菩提,現(xiàn)所證、所說、所思,惟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一切賢圣,皆以無為真如之法當所差別。    

    須菩提,汝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得福多不?答言:甚多。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故如來說福德多。未如受持此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如理開顯,為人正說,其福勝彼。何以故?一切諸佛,從此福所生;無上菩提,從此

    福所成。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須菩提,汝意云何?須陁洹頗作是念我證入流果不?不也,世尊。何以故?無法可入名為入流,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陁洹。須菩提,斯陁含頗作是念,我得一來果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陁含名一往來,實無有法能至往來,是名斯陁含。須菩提,阿那含頗作是念,我證不來果不?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實無有法能至于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阿羅漢頗作是念,我證阿羅漢道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若作念得羅漢道者,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應(yīng)正等覺,贊我住無諍三昧中最為第一,我雖是第一阿羅漢,離諸染欲永無貪,有未曾作

    是念,我得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作是念者,佛應(yīng)不受我記住無諍三昧中第一,以實無所住,住于無諍,是故如來說我得無諍住。   

    佛告須菩提,如來昔在燃燈佛所,于阿耨多羅法有所取不?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取。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清凈佛土者,此非真實。何以故?莊嚴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菩薩應(yīng)如是生清凈心而無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非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不住非聲香味觸法生心,都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是身為大不?答言:甚大。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以彼非有說名為身。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shù),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河沙寧為多否?答言:甚多。但諸恒河尚多無數(shù),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

    ?汝:若有人以七寶滿爾所河沙世界,奉施如來,雖得福甚多,未如于此經(jīng)中,乃至四句偈等,究竟通利,為人正說,隨所有處開是法門,以此福德勝前福德。  

    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yīng)供養(yǎng)如佛靈塔,何況盡能受持讀誦!當知是人,成就無上希有之法。如是經(jīng)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似佛。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jīng)?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此經(jīng)名《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何以故?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如來于法有所說不?不也,世尊,如來于法無所說。復(fù)告須菩提: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答言:甚多。須菩提,如來說微塵,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

    ?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汝意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應(yīng)正等覺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非是相,是名為相。須菩提,若有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未如通利此法,恭敬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人宣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聞法威力,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今者所說此經(jīng),為最上乘者作諸義利,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聞?wù)f如是之經(jīng)。世尊,若復(fù)有人悟無上希有之法,則于此甚深經(jīng)典,能生實相。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聞經(jīng)信解不足為難,後五百歲,有眾生恭敬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以我、人、眾生即是非相。是故離一切相,

    ?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有人聞是經(jīng)典,不驚不怖者,當知是人成就希有之法。何以故?此法如來所說第一波羅蜜,此波羅蜜無量,諸佛亦如是說,即非第一,是名第一。須菩提,佛說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是名忍辱。何以故?如我昔為歌利王斷截支體,我於爾時,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相亦非無相。何以故?我有是相應(yīng)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我于爾時無如是等相。是故菩薩應(yīng)離一切相發(fā)無上菩提心,不住于色生心,不住非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不住非聲香味觸法生心。不住法不住非法而生其心。應(yīng)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無所住而行布施者,為利益一

    ?切眾生故。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者,以諸佛、如來離諸相故。須菩提,如來所說,真如實語,此語不誑不妄;如來所得覺證之法,此法非實非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不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以日光明,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有能受持、修行此經(jīng)者,佛以智眼悉知悉見,是人成就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fù)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乃至千萬劫,未若于此經(jīng)典,信心不謗,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為人解說!須菩提,是經(jīng)不可思議,無能與等。如來為發(fā)大乘者說,為發(fā)最上乘者說。若能通

    ?利此法,教人修行,如來悉知是人得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我身分能荷擔無上菩提。何以故?若樂小法者,有我、人、眾生,則於于此經(jīng),不能聽受、解說。須菩提,所在之處,有此法門,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恭敬。當知如佛靈塔,作禮右繞,以諸香花而散其處。

    須菩提,若人持讀開說此經(jīng)之時,或遭輕賤,當知是人先世所造罪業(yè),應(yīng)墮惡道者,以今遭輕賤故,能消先業(yè),速至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于燃燈佛,先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yǎng)承事,無空過者。若後末世有能受持、修行此經(jīng)者,以我功德比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shù)譬喻所不能及。我若具說者,人必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jīng)義不可

    ?思議,若人修行,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發(fā)菩薩乘者,應(yīng)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諸發(fā)菩薩乘者,應(yīng)愿度彼一切眾生,悉入無余涅槃,如是度已,而無一眾生實有得度想,當生如是心。何以故?若菩薩心有度眾生想,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上乘。    

    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來于燃燈佛所,頗有少法證菩提不?須菩提言:如來于燃燈佛所,無法可證而得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能證菩提。若如來有法得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受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shù)米鞣穑詿o所得然受我記,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是無生法性真如之義。佛得菩提實無有法。佛所得 

    ?菩提,現(xiàn)所證、所說之法。于中非實非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如來說即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度無量眾生,令寂滅者,則不名菩薩。何以故?于法無有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功德者,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諸法無我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來現(xiàn)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如來現(xiàn)天眼不?如是,有天眼。須菩提,如來現(xiàn)慧眼不?如是,有慧眼。須菩提,如來現(xiàn)法眼不?如是,有法眼。須菩提,如來現(xiàn)

    ?佛眼不? 如是,有佛眼。    

    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shù)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答言:甚多,復(fù)告須菩提:彼世界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須菩提,汝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奉施如來,是人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得福甚多。以福為有者,則如來不說得福多,以福為無,是故如來說得福多。 

    須菩提,汝意云何?可以色身圓滿具足諸相觀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色身諸相觀于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色相具足者,即非具足,是名具足。         

    須菩提,汝謂如來有所說法耶?

    莫?作是念。若言如來有所說法者,即為謗佛!何以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得,是名說法。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無上菩提于法,為無所得耶?如是如是。須菩提,我得無上菩提實無少法可得,須菩提,乃至如微塵法如來無所捨無所得。故說此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無上菩提。以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得平等性,修一切善法,證現(xiàn)了覺,具足圓滿,則得無上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未如以此般若波羅蜜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shù)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汝意云何,汝謂如來度眾生耶? 

    ?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眾生如來所度。若有眾生是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妄為有我。凡夫者,則非凡夫。    

    須菩提,汝意云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不也世尊,不應(yīng)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佛言善哉,如汝所說,若以諸相具足觀如來,轉(zhuǎn)輪圣王則是如來。是故,應(yīng)以諸相非相觀于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故難知。須菩提,汝莫作是念言:如來以具足相故,得無上菩提。如來證菩提不由相所得,若作是念發(fā)心者行菩薩乘人說諸法斷滅。何以故?如來所說非斷滅相。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末如知一切法無我、無生,得無生法忍。此功德勝前功徳,以菩薩不取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取福德?佛告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yīng)貪著,是菩薩受福德不取福德。以不取故,是菩薩取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是真如實義,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是塵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佛所說微塵,則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執(zhí)世界為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 

    ?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者,是法性之體,非可言說。但凡夫之人,妄執(zhí)是法,貪著所取。

    須菩提,若有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此言為正耶?為非耶?須菩提言: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如來有見可說者,即非有見是名為見。須菩提,行菩薩乘者,于一切法應(yīng)如是知,應(yīng)如是見,應(yīng)如是修,而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若菩薩以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奉施如來,未若持讀此經(jīng),為人演說,乃至四句偈等,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有說若無,是名正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yīng)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jīng)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三、新集金剛經(jīng)贊    

    翰林 侍講學(xué)士銀青光祿大夫守右散騎常侍鄭覃:曠哉 考(以為是“考”字的異體寫法,不同意見可在評論中發(fā)表一一作者)說,悟彼心知,理超言象,逈出希夷,挹(音yì,舀,把液體盛出來)之莫測,迎之莫隨,乘茲般若,乃達精微,涅槃?wù)嫘裕顦O無為,研窮至笑 ,竟絕思議。    

    翰林學(xué)士尚書戶部侍郎知 制誥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王源中:釋尊傳旨,化導(dǎo)迷聾,五蘊何有,萬緣歸空,嗤嗤凡夫,愛惡相攻,塞嗜慾源,摧(破壞、折斷、挫敗之意)人我峰,垢凈平等,生滅同風,如如不動,乃悟真宗。    

    翰林學(xué)士中散大夫諫議大夫賜紫金魚袋許康佐:金仙世尊,顯示妙門,無我離相,日照氛昏,筌意喻筏,入流夲源,眾生誰度,諸法誰論,寶乘津梁,玉毫靈根,知見信解,因文寄言。

    翰林 侍講學(xué)士朝議郎守諫議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路群:百千劫內(nèi),十二部中,我四句偈,實為真宗。假利喻堅,破昏開聾,能降眾魔,大濟群蒙,布金之地,刊石之功,昭示正法,流傳無窮。    

    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宋申錫:六譯佛言,旨歸一致,言亦是空,了奚從異?金口所說,經(jīng)之奧秘,我夲無著,行之則至。若觀色相,詎(豈之意)見心地?得其密微,錯綜精義。    

    翰林學(xué)士尚書考功郎中知 制誥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崔鄲:釋氏經(jīng)典,莫非真正,惟茲至言,了得佛性。義極幽隱,理歸清凈,如觀水月,似拂塵鏡,泡喻知促,色身悟病,導(dǎo)彼群蒙,朗然心瑩。

    翰林學(xué)士尚書職方員外郎賜緋魚袋李讓夷:佛性無著,佛言有歸。猗歟此經(jīng),得歸之微,外忘空相,內(nèi)泯是非,乃與經(jīng)義,終日不違。有能信響,或善發(fā)揮,髻珠心印,其殆庶幾?

    翰林  侍書學(xué)士尚書庫部郎中賜紫金魚袋柳公權(quán):昔須菩提見佛,請益聞大般若信解開釋,不有不空,非言非寂,以如立義,以筏喻跡,揣磨一經(jīng),前后六譯,今之而七,畢竟斯獲。 

             唐大和四年正月十五日建    

             至此,碑文結(jié)束。下面追加“進經(jīng)狀”及“建碑志”者,應(yīng)是立碑以后,又追刻上的內(nèi)容。亦或是另一塊碑,但經(jīng)文內(nèi)容包括字跡與排版,與前者高度一致,未見差別。

            四、進經(jīng)狀 

            進經(jīng)狀

    今月卄五日,伏奉金紫光祿大夫、行左領(lǐng)軍衛(wèi)上將軍、知內(nèi)侍省事、上柱國、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崔談峻宣,令臣進所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新刻碑本。

    右臣奉 宣如前者 

    殊光忽及,祗荷不勝,刪綴無堪,心魂戰(zhàn)灼。伏以此經(jīng),梵本違中土者,非一一之(字跡不清,貫上下文推斷為“一之”)。歷代琢磨,分書佛惠,窮真入奧,各悟所長。苞其體即塵色同歸。扸其言而證用差別,偕以鳩羅最上,美冠后來。然不拾菁華猶誤薩辭,恐絕編隱耀、匣智鏡于闕文,使蠹軸韜明,鏁心燈于墜典。夫大乘有教,語必生知,探討舊章,果逢新說。所以搜諸異義,一貫群宗,為兼愚卻妄之程,豈上達石刊之法!臣慚為小善,遂刻私名。伏奉   恩華,不敢追改,無任惶怖之至。前件經(jīng)夲謹隨狀奉進。謹進

    大和四年七月卄六日,特進。行右威衛(wèi)上將軍、知內(nèi)侍省事、上柱國、弘農(nóng)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臣楊承和狀進

    ?        五、其它

            (一)建碑志

    建碑志(下面圖片的右側(cè)部分),也是該碑的組成部分。

    所進之經(jīng)伏奉其年八月七日,勑并示左右街功德使,令編入藏經(jīng)目錄,訖其石經(jīng)在上都興唐寺中安立。初刻八分之體讀者多誤言所刻(字跡已無,以前后文推斷為“刻”字)翻晉右將軍王羲之書,至大和六年春功畢。

    翰林侍詔朝議郎、行楚州司兵參軍、上柱國、賜緋魚袋唐玄度篆額

    朝請郎、前行后衛(wèi)倉曹參軍唐玄序摸集

    將仕郎、試太常寺奉禮郎、上騎都尉XXⅩ

    讀雪樓孫芝田珍藏

            (二)碑額

    此碑碑額,俗稱碑頭,應(yīng)為唐玄度用篆書寫成。現(xiàn)已無從目睹其貌。

            (三)董其昌跋語

    上圖片左半部分。應(yīng)是明代董其昌在拓片上的題跋。

    唐人集右軍《金剛經(jīng)》、大款《圣教序》,當時謂之小王書。蓋懷仁多補缺,命之小王。知不盡出于右軍也。黃長睿以為右軍劇跡咸在其中。余得唐絹本墨跡,始為評正。為吳周生嘆。董其昌

            (四)拓片流傳說明

    下兩篇文字應(yīng)為收藏者翼丁所寫,內(nèi)容為此拓本流傳的推斷與說明。

    明萬歷間,有肅藩摹本,刻手不佳,未有勾勒上石。諸人結(jié)銜其一即濕,如玉曾摹向帖者也。吳本今當存。肅本在當時似已不甚流傳。董陳跋吳周生本賭不之及,量其未見。比肅吳兩本相較,吳本為勝。然皆去原石遠甚,固由于摹刻逐易,實亦時代限人。吾友徐森玉曾見墩煌出土柳書《金剛經(jīng)》,謂高。此紙墨無二,斷為唐拓。董說當有據(jù)。

    翼丁又書新都吳氏本當即程穆倩所得本,錢牧齋所謂得于新安故家者也。

    此經(jīng)自趙明誠著錄后,世極罕見。錢牧齋有學(xué)集跋,程穆倩一本謂其得于新安故家,劉公惠識小隸,謂曾見王山史一本,為渭南南氏故物,兄見諸后來題識者,僅此二本。今此刻不載錢劉跋語,又言程王諸家藏記是于前二本外天壤,旬又多此一本矣。華山碑世有三本,各以其地著之。此本后有安邑牢氏藏印,其倦陬故物,無疑可定為安邑本。其上兩本可謂之新安本、渭南本云 翼丁

    明新都吳氏有一本曾經(jīng)摹刻, 董香光、陳眉公均有跋語,董謂臨池之家藏者絕少。新都吳周生太學(xué)工書愽古,忽邁唐拓,經(jīng)墨精好,又,時節(jié)因緣之說,焉可德也云云。陳謂是帖目中未見,應(yīng)有鬼神呵護流傳至今,真震旦國第一希有。事以此見唐刻此經(jīng)之寶重,在爾時已然。今去明李又三百年矣,吾何幸而得此載!

    辛未二月卄七日   翼丁

    本文部分圖片底本來自禪林網(wǎng)“故宮藏《集王羲之書金剛經(jīng)》|王英孫|集王圣教序|集王羲之書金剛經(jīng)|金剛經(jīng)|故宮|王羲之”

    本文僅用于學(xué)習(xí)交流之用,如使用本文文字、圖片須注明出處。如用于商業(yè)用途必予追究。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网址| 欧美成人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四区|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在线18|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蜜芽|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白丝乳交内射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大片中文字幕| 欧美高清狂热视频60一70| 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0|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高清自拍亚洲精品二区|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6 |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一区| 人人爽人人片人人片AV| xxxx丰满少妇高潮| 国产精品SM捆绑调教视频| 欧洲卡一卡二卡三爱区|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又大又黄又粗高潮免费|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色综合激情五月| 日日鲁鲁鲁夜夜爽爽狠狠视频97| 亚洲高清成人av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好男人社区影视在线WWW|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国产AV老师黑色丝袜美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WWW夜片内射视频在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