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城樓》 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詩名《安定城樓》,“安定城樓”:(在現在的甘肅“涇jing1川縣“,這個縣名是民國時才使用的。最早是“定安郡”,北魏開始設立“涇州”,幾經反復到唐高祖又改回“涇州“。不管名稱怎樣,“安定城”本來就一直是有的,只是作為了“涇州”的首府。)據說這“安定城門”:(是涇州的北門,當時最為繁華,最常用。城中人口曾經達到30萬,軍隊20萬。是有相當規模的城。四面城墻都是7里,整個城周長28里。)七里的城墻是挺長的。 我們來看看有關李商隱這個階段的資料:(唐開成三年(838年)春,李商隱參加了“吏部博學宏詞科”的考試,想通過考試后獲得官職。但錄取并擬官職后,卻意外地被中書駁下。開成三年暮春,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邀請,來到離長安五百里的涇州,在涇原幕府擔任從事。)我們先來看原詩: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字詞典故 “迢遞”:遙遠貌,曲折,連綿不絕的意思。“汀洲”:水中小洲。在很多唐詩里頭,都是描寫春天“汀州”上的草。(如 武元衡 《江上寄隱者》“卻憶沿江叟,汀洲春草生。”) 賞析 李商隱說,連綿不絕的安定城墻,又高又長。我站在這百尺城樓上眺望城外,只見那嫩綠的楊柳枝外,盡是春草如茵的汀洲。 這安定城城樓前面就是涇水,涇州也是因涇水而得名的。李商隱長安受挫,來到了五百里外的涇州,站在高樓上望著一派的春天氣息,一定是頗有些感慨。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 字詞典故 提這兩句詩中提到兩個人:“賈誼”和“王粲”,在杜甫的《久客》中說:“去國哀王粲,傷時哭賈生。” “賈生”:即“賈誼”(漢文帝時期,他上書《治安策》,一開篇就是“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可是上書后卻不為漢文帝所采納。)“賈誼”是古人作為懷才不遇的一個典范。當時賈誼很年輕。所以杜甫說,傷心的時候,就“哭賈生”。 “王粲can4”:(王粲出身于名門望族,公元191年(初平二年),漢獻帝被“董卓”控制,西遷至長安,王粲也隨同前往。當時的著名學者、左中郎將“蔡邕yong1”一見到王粲,就覺得他是個奇才。公元193年(初平四年),王粲十七歲的時候,受司徒征辟,又被召為黃門侍郎。王粲因為長安局勢混亂,沒有赴任。不久,他到荊州去投靠自己的同鄉、荊州牧劉表。) “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因為長安局勢混亂而離開,所以杜甫說“去國哀王粲”。 賞析 李商隱說,賈生年少時空有報國之心,卻無報國之門,白白垂眼淚。王粲仕途的春天來了,他反而更往遠處旅游。 我們知道李商隱去京城參加考試失利,所以把自己比喻成報國無門的賈生,只能自己白白流眼淚。可是他是被錄取了,又被刷下的。這也可以說是他仕途的春天,卻因為長安的混亂,所以他和王粲一樣“去國”,離開長安,跑到五百里外的涇州來了,所以是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字詞典故 “憶”:思念,回想。“江湖”:江河湖泊。也指遠離朝廷與公家的民間。(《莊子 大宗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扁舟”:小船。 賞析 李商隱說,永遠都記得江湖是白發之時的歸宿地,如果想回到大自然的天地間,那就進入一葉扁舟,到處游蕩。 仕途受挫,李商隱可能不免有些沮喪,可是又自我排遣,反正人最后都是要歸隱江湖,到天地間去遨游的。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字詞典故 “猜意”:猜忌。“鹓yuan1雛chu2:(古代傳說中的瑞鳥,指鳳凰之類的。)這兩句的典故是和莊子有關的: (“惠施”在魏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的人對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中搜捕(莊子)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雛,你知道它嗎 ? 鹓雛鳥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一只貓頭鷹得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雛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鹓雛鳥,發出 ' 嚇 ’ 的怒斥聲。而你是以為我想要你梁國宰相的官位所以來恐嚇我嗎?”) 賞析 李商隱說,哎,不知道什么時候腐臭的老鼠也成了某些人口中有滋味的美食。他們竟然來對高貴的鹓雛猜忌不休。 很顯然,李商隱舉這樣的例子來說明自己對那些官職視如糞土,表明自己是有著高尚情操的人。李商隱這一年差不多二十五歲。他可能是因為成了王茂元的女婿,而卷入了“牛李黨爭”,才出現被搞的事情。所以這樣一首詩,也確實反映了李商隱當時的心態,長安如此,他也只能跑安定城來了。一時之間,恐怕也很難有機會去長安進取,不免沮喪。但他還是盡力排解自己,豎立自己高尚的形象,糞土官場。年輕的李商隱。 《安定城樓》 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