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慶九過虛,好女慶十過實”從字面上理解并不難,要從民俗文化的角度來理解,可能要因難一點,應該把兩個“好”放在最后,才是這句話的真實意思,即“男慶九過虛好,女慶十過實好”。 這句俗語說的是過生日,男的逢九,也就是十的虛歲時,慶賀大生日,女的逢十,也就是實歲時慶賀大生日。也就是說,男的過大生日時,過九的虛歲是最好的,女的過大生日時,過十的大生日最好。 按民間習俗,把過生日分成小生日,大生日,又稱小生、大生。大生日逢十,其它為小生日,但一周歲除外,為大生日。按傳統,大生日過得隆重一些,小生日過得平常些,隨便些。 由于各地習俗不同,過生日的方式也不同,有的地方,只要父母健在,不管是大生日,還是小生日,都不能過。按民間說法,父母健在過生日的話,一是對父母的不尊重,二是會折父母的陽壽。但有三個大生日又例外,即周歲、十歲、二十歲。特別是周歲和二十歲,在我國一些地方過得相當隆重,其規格不亞于老人的八十大壽。 原因是,周歲為小孩生下來的第一個生日,而二十歲是成人的標志,等于古代的加冠禮。古代青年有一個成人禮,也就是加冠禮,其儀式相當隆重,親朋好友都前來慶賀,場面非常熱鬧。 因周歲、十歲、二十歲給孩子過生日,拿主意的和操辦生日的都是父母,是他們在慶賀孩子長大,因此,“父母在,不慶生”的忌諱也就不存在。這三個大生日也不存在“好男慶九過虛,好女慶十過實”,都是逢十過實歲的生日。 到了三十歲時,現在還有一部分人未結婚,在過去,絕大多數的男婦都結婚生子,且有十多年婚史。有的地方,如湖南北部中部、江西西部等地區,男女仍然過大生日,過得了也是逢十的實生日。只不過這個生日都是岳父母家與那邊的親戚為主,前來慶賀。 男女四十、五十、甚至六十,只要父母健在,都不過生日。但如果父母不在了,一般四十時男女都不愿過大生日,從五十開始,夫妻可以過大生日了,這個時候就講究“男上女滿”,意思與“好男慶九過虛,好女慶十過實”一樣的。 男上,比如說男的四十九歲生日,就不能說是四十九歲生日,而要說成“上五十”,女滿好理解,五十歲就是“滿五十”。這種說法并不能代表全國各地,地方不同,可能風俗不同,筆者在這里說的是上述風俗的地方。 為什么要把“好男慶九過虛,好女慶十過實”理解成“男慶九過虛好,女慶十過實好”?按我國民間習俗,很多地方忌諱直接說好話,而是要把人之“貴”特意說得“賤”。 如,看到熟人帶著一個可愛的孩子時,不能直接說“哇,孩子好漂亮!”這樣說人家會不高興,有的人雖然當面不懟人,但轉過身后會想吐口水,罵“烏鴉嘴”。但如果說“哇,孩子好丑!”大人就會很高興。民間傳說,人都是很“小氣”的。 這里的“小氣”不是指舍不得錢物,而是指人經不起說好話,經不起表揚,像有的學生一樣,老師一表揚就會鬧出一些事來。比如,碰到一個老人家,你說“老人家身體多好。”他就會不高興。老人身體平時確實好,但如恰巧碰到你說了這樣的話后,他身體出了毛病,他就會怪你把話點破,帶來了毛病。因此,你碰到老人的時候,只能用問候的方式,比如“你老人身體好嗎?”他會把自己的身體說得很賤。 這句俗語也就是這個味道。某些地方自古就形成了一種“男上女滿”慶生的習俗,所有的人都遵照此習俗慶大生日,“好男”“好女”還真不是一個評判人的標準,只能說,要按“男上女滿”慶生才會“人好”。 至于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民間習俗大多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祈盼和祈福,一種美好的愿景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