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纏絲法之河洛數理 易曰: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河圖者,龍馬之紋理也,洛書者,靈龜之紋理也。傳說從黃河里躍出一只龍馬,身上有圓形虛實的點狀圖案,據記載,這匹龍馬的圖點有次序,形數有異別。排列是一、六在后,二、七在前,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背中,這就是河圖。為五行方位,每個方位的奇數為陽(實心),偶數為陰(空心),故河圖為陰陽合圖,意為陰陽和合。 訣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二四六八與一三七九形成兩條陰陽螺旋拋物線,陰陽兩數均為二十,陰陽平衡。十圍繞五在中間。其軌跡如兩手抱球從小的半徑向大的半徑劃圓在平面上的投影。七八得十五,六九得十五,中間是十五,為逆時針公轉的陰陽平衡。二八三得十五,一九四得十五,為兩手相反自轉(一順一逆)運動軌跡在平面的投影,此公轉中有自轉的陰陽平衡。如我等小輩,尚能看到河圖的數理,若得陳式太極真傳、且精通易理的陳鑫先生,難道不能悟透河圖與太極螺旋運動規律之理是相通的?故陳鑫先生由河圖悟創太極纏絲法,是完全可能也是可信的。 (一)河圖之數 1、天地之數:河圖共有十個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其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五十五數。所以古人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即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已。此中涉及天文知識,不贅述。 2、五行之數:五行之數即五行之生數,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數。一、三、五、為陽數,其和為九,故九為陽極之數。二、四為陰數,其和為六,故六為陰之極數。在易經里,凡陽皆曰九,陰曰六,即些理。 3、五行生成之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為水之生數,二為火之生數,三為木之生數,四為金之生數,五為土之生數。六為水之成數,七為火之成數,八為木之成數,九為金之成數,十為土之成數。萬物有生數,當生之時方能生;萬物有成數,能成之時方能成。故萬物生成皆有其數也。 4、大衍之數:天地之數55,減去五行小衍之數5,得大衍之數50,其中小衍為天地之體數,大衍為天地之用數。 5、天干交合之數:河圖之數十,乃十天干之數也。交合之數皆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德。正是萬物陰陽之數。其差皆為五,五方皆五,上下左右均分陰陽。所以甲己合為一六共宗,乙庚合為二七同道,丙辛合為三八為朋,丁壬合為四九為友,戊癸合為五十同德。十天干經交合之后,化為天干交合之五行,將河圖五行之體化為天干五行之用。 6,六甲納音之數:天地之數55加上五行之數5,合化為六十甲子五行納音之數。十天干之陰陽五行與萬物相交,同氣相求,同聲相應各發出十二種聲音,無聲無音不計,按河圖北、東、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納音。乃天地五行聲音之數也。打拳發聲,可疏通經絡、補瀉陰陽。深入研究此處妙理,能得奇效。 7,三才之數:上為天之陽數五(+7-2=+5),下為地之陰數五(-6+1=-5),人居其中,上為陰五合陽五,下為陽五合陰五,其左之陰數五(-8+3=-5),其右之陽數五(+9-4=+5)。此為三才陰陽和合混圓圖也。 8,九九歸一之數:陽數三變:道生一,一加一得二, 一變也,一生二也;二加一得三,二生三也,二變也,三加二得五,三變也,三生萬物也,歸一者,五加一得六,陽變陰矣。陰數二,太極生兩儀也,一變也,兩儀生四象者,二變也,四象生八卦,三變也,歸一者八加一得九,陰變陽矣。 一二合得一,六七合得一,此水火歸一也。三四合得一,八九合得一,此金木合并也。此玄門丹法火候秘訣也。 (二)河圖之理 1、五行之理:河圖定五行先天之位,東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間土。五行左旋(順時針)而生,中土自旋。故河圖五行相生,乃萬物相生之理也。土為德為中,故五行運動先天有好生之德也。 2、陰陽之理:土處中為陰,四象在外為陽,此內外陰陽之理;木火相生為陽,金水相生為陰,乃陰陽水火既濟之理;五行中各有陰陽相交,生生不息,乃陰陽互根同源之理;中土為靜,外四象為動,乃陰陽動靜之理。若將河圖方形化為圓形,木火為陽,金水為陰,陰土陽土各為黑白魚眼,就是太極圖了。此時水為太陰,火為太陽,木為少陽,金為少陰,乃太極四象也。故河圖乃陰陽之用,易象之源也。 3、平衡之理:上為天,天之陰陽合其數五;下為地,地之陰陽合其數五;人居中,人之陰陽合其數五。此三才平衡也。一二合為一,其數陰,七六合為一,其數為陽,此上下陰陽平衡,三四合為一,其數為陰,八九合為一,其數為陽,此左右陰陽平衡。人居其中,上為陰五陽五,下為陽五陰五,亦陰陽平衡。 4、動靜變化之理。二七、四九為陽,一六、三八為陰,則陰陽必在西北東南分界(〇),在東北西南為陰陽之極地(十)。此二處為河圖之隱跡,含動靜之機,為河圖變洛書之樞。滿極則動(逢十進位,為動),虛則靜(逢〇不動,為靜)。所謂太極動而生陽,陽極而靜,靜而生陰,一陰一陽互為其根。陽合陰變,河圖之變洛書也。一之數為變之本也,五之數者變之樞也,十之數,為變之極也,十者一九之和,故河圖之變根于一而至之于九,為陽動也。六八和三一,生數為四,和數為十,陰靜也,七九和二四,其數為六,成數也,其和為十,陽動也,則七九互變也,二四互變,此為進(西金化南火,謂進陽火)。則南四九,北一六,東三八,西二七。陰變者,陰數二四八六右旋(逆時針)45度,此為退(退陰符之法),故中間十之數隱而不顯,所謂有進有退,有隱有顯也。退則四至東南,二至西南,八至東北,六至西北。經此陽和陰變,五行變八方,河圖變洛書也。 洛書圖訣曰: 戴九履一,四二為肩,左三右七,八六為足,五居其中。 洛書成而縱橫側其和數皆為十五,陰陽和合而達太極混圓之境也。 河圖之變,有生有成,有樞有極,有動有靜,有旋有折,有進有退,變化莫測,圣人則之,神乎其神也。 (三)河圖洛書與太極纏絲法 太極者一也,順逆者二也,天地人三才也,四肢者四象也,在手(指)足(趾)者五行也,三陰三陽內外相合者六也,二五歸真者七也,在步者八也,守中用中者九宮也,據而得全者十也。不得其全,纏絲法不俱也。 放人用左旋開口之纏絲,放長擊遠見矣。拿人需交錯閉合之纏絲,纏拿困鎖成矣。歸太極則成此天地已合之太極圖圖也。 內自旋而外公轉的相生運行形式,為太極纏絲法三種運行形式提供了傳統理論上的依據。身以腰為軸轉動,手臂為中指為軸轉動,為自轉,分順逆。手以腕、肘、肩、腰為中心的運動為公轉,皆以前后左右上下為遠端。 《陳式太極拳圖說》的纏絲圖為不閉合的順時針的陰陽雙螺旋,是太極纏絲之用。逆時針旋轉的是太極圖,為太極纏絲之體。陰陽相生,循環無間。拳法運用即剛柔相濟。左右旋轉圖需相互參照研究,才能知纏絲法的全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