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單挑清華,“韋神”韋東奕的實力遠比你想象的更加可怕。2010年,在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上,韋東奕用這次戰績直接名揚北大。 ![]() 丘成桐數學競賽是國內水平最高的數學競賽,光是考綱就有58本,涵蓋的內容是清北數學系教材的三倍,就算是開卷考,書上的原題也足夠難倒一大批考生。 而韋東奕不僅吃透了這58本書,還一舉拿下了除代數之外,分析、幾何、概率、應用四項金獎以及個人全能獎,一己之力碾壓了對家清華。再加上大二時斬獲的代數金獎,讓他成為當之無愧的丘獎大滿貫選手。 曾幾何時,有多少人看到手拿大瓶礦泉水和饅頭的韋東奕,第一反應是覺得這個人不太聰明,了解后才意識到小丑竟是我自己。而他的封神之旅早在中學時期就邁出了第一步。 ![]() 韋東奕的母親是山東建筑大學的教授,父親曾擔任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在數學方面頗有成就,于是他從小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同齡人還在玩泥巴的時候,他就開始抱著家里的數學書讀到出神。初二那年,他因為數學天賦過人,提前加入了山師附中奧數訓練隊,和一群高中生們在一起訓練。 在國家隊集訓期間,前后要經歷八次大考,每次限時4小時,只用解3道題,這全部的24道題,每一道都是難出天際的程度。 獲得國家數學奧賽金牌的張一甲,當初啊在考試時才完成了不足兩道,而韋東奕全程完成了23道班,創下了一個至今無人能突破的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他通常在考試開始前一個小時內就能解完所有的題目,甚至解題的方法大多都是自創,比標準答案還要簡潔的多。 這套自創的解題思路被譽為“韋方法”。而真正讓韋東奕一戰成名的,還是他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上的驚人表現。 ![]() IMO一直被認為是五大學科競賽中含金量最高的比賽,韋東奕在第49屆、第50屆的IMO中均獲得了滿分、金牌第一名。 因為在數學領域的天賦過于優秀,韋東奕直接免試進入了北京大學,成為了北大數學科學學院2010級本科生、2014級博士生,現任北大助理教授。 六個博士四個月都沒處理好的方程,韋東奕只用了幾天就輕松搞定,一款產品在研制過程中出現了瓶頸,博士團隊琢磨了四個月,結果一直都沒啥進展,最終發現是實驗室的一個數學方程的處理出現了問題。 ![]() 但推導結論重新演算,也沒能排查出究竟是哪個步驟不對,于是他們聯系了北大的同學,聯系到了韋東奕,希望對方能夠為自己指點迷津。 本以為接下來將是漫長的等待,沒想到不過幾天韋東奕已經將全部的方程發了過來。當晚,幾個博士徹夜不休,按照他的答案進行了實驗,最終模型和實際數據的匹配率達到了99.8%。 這個難題順利被解決后,幾個博士找到韋東奕想要表示感謝,但他就是不收錢,原因是問題太簡單了,沒必要要錢。 這句話不是凡爾賽,但絕對稱得上是降維打擊,最終,他們還是給韋東奕的市政一卡通上打了一筆錢,這也算是博士團隊最后的倔強。 ![]() 這則消息一出。韋神便瞬間登上了熱搜第一。而北大數學院院長談及此事,卻稱別人做不出來,韋東奕能做出來,這很正常,似乎對此早已見怪不怪。 ![]() 韋東奕超乎常人的天賦,也讓各國名牌大學都垂涎不已。當時麻省理工多所世界名校主動向他敞開校門,哈佛甚至不惜為了他打破校規,只要他愿意去哈佛就讀,可以直接免掉英語考試,但他還是選擇留在了北京大學,在國內攻讀碩博,直至留校任教。 ![]() 紐約大學林芳華教授曾直言,由于韋東奕動作太快,可以很快把別人文章方法和結果大大簡化,導致許多大人物不敢輕易在文章發表前,提前將作品放在網上。 這一句話足以證明這位北大“掃地僧”到底有多牛。能讓北大高等學子哭暈在課堂,除了韋東奕可能找不出第二個人。 不過韋神也有自己的煩惱,走紅后不少學生為了上他的課,早早的進入教室占座。擔任助教時,老師介紹他稱,不會的題可以問我,我不會可以問助教,如果助教都不會,那估計就是題目出錯了。 ![]() 但不少學生上完這個課直接被勸退,只因為他的課實在是太難了,一節數學課愣是上升了英語課,板書上滿滿全是英語,零星夾雜著幾個數字,這也導致不少學生中期退課,到結課時,學生數量只剩下不足開課時的三分之一了。 好在韋神足夠謙虛,針對被學生退課的現象,他直言是自己講課的水平不高,會重新調整講課方式,希望能夠獲得學生們的認可。 為了讓知識能夠傳授下去,韋東奕可以做出讓步,但在為人處事上,他卻有一套自己的處事原則,認為殺生不對,可以不吃肉,覺得純凈水的制作過程會污染環境,會步行十幾分鐘去教學樓接溫開水。 ![]() 在北京這樣高物價的地方,他一個月的生活費只要300塊,饅頭、溫開水就是他一天三餐的標配,這讓嚎叫著650元餐費都不夠吃的蘇芒情何以堪? ![]() 但就算是韋東奕這樣純粹的人,也會招致無端的惡評。有人說他學傻了,更有甚者說,他多番炒作就是想做網紅。 出圈后的韋東奕成為了媒體造神的對象,而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流量和熱度,對韋東奕來說卻并非好事,畢竟羅翔的遭遇還歷歷在目。 ![]() 2020年初,羅翔風趣幽默的刑法普及視頻瞬間點燃了被封在家人群躁動的心。入駐B站后,一天漲粉百萬,走紅速度驚人。 這場造神運動異常成功,但不過短短幾個月,他就因為分享讀書心得,遭到了惡意解讀,被狠狠的踩到了泥地之中,直到他宣布退出微博才肯罷休。 所以誰又能保證,韋東奕不會是下一個羅翔?醉心于學術研究的學者不是高高在上,但輿論場也不應該是他們最終的歸屬地。 看熱鬧的觀眾們,沒有權利指責他們的生活方式,在做出成績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其余時間不過度關注,不隨便抓到一點小事就品頭論足,這或許才是對他們最大的保護。 ![]()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