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間有很多的老話和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除了押韻和朗朗上口以外,這些老話和俗語細細琢磨里面都含有很多前人總結出來的寶貴的生活經驗,有很多至今還對我們的生活和與人交往有著指導意義。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這句話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不僅農村有這樣的說法,很多城里的老人也知道這句話。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說的是什么?到底有沒有道理?①.“晨不吐口水”:早上是人們從一夜的休息中剛緩過來的時候,因為睡眠的原因,身體里一夜沒有補水,因此這個時候的口水是很少的。這個時候把口水吐出去會造成人體的水分流失,不過早上人很少會有多少口水的,這個時候的口水也叫“津液”,在老人眼里這“津液”是很寶貴的。當然,從中醫角度來說,晨不吐口水是為了“水生木”人體也是一個小宇宙,五臟六腑對應著陰陽五行,日出陽氣上升,身體滿血復活!就像剛剛充滿電的手機,精力充沛,活力四射。但也要節約能源,注意省電。古人把人體喻為五行中的“木”,早晨對應的時間恰好是地支寅(木)、卯(木)、辰(土),是木土旺而金水少的時間段,本來木就需要水來相生,而你把“小宇宙”中儲存的那點水吐掉了,就會導致體內水缺木枯(肝氣虧),反過來土克水,水都吐出去了,脾胃就弱了,堆積在體內的宿便不易被排出,咽液生津就是這個道理。②.“午不泄精水”:每天的中午是陽氣最盛的時候,這個時候人的身體經過一上午的工作和學習會多少有些疲勞,因此很多人都講究午休片刻,這樣緩解疲勞以充沛的體力達投入到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中去。因此中午是不適合去做男女之事的,而且傳統觀念里大白天做這事也不適合。中午是陽氣最盛的時候,物極必反,陰陽交替,盛衰相依。午時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器是心,如果午時縱欲,是水與火的較量,干柴烈火,水火不容,勢必會影響心臟和腎臟,弄不好兩敗俱傷,容易導致腎精不足,心腦血管出現問題。所以這就是老話午不泄精的道理,話糙理不糙。③.“晚不流汗水”: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說法,晚上是屬于陰氣比較重的時候,而且很多地方的晝夜溫差都很大,這個時候過量運動留一身大汗是很容易招惹風寒的;還有就是晚上做劇烈運動流一身大汗,這個時候渾身血液循環加快,心臟的跳動也會加快,人處于興奮狀態下是很難入睡的,這也是為何有很多人越累越睡不著覺的原因,因此晚上流大汗是比較傷身體的;晚上流汗過多勢必要補水,這也會影響人的睡眠。古人認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是收納的時間,所以汗不能外泄,夜間盜汗,那就是身體小宇宙出現了問題。汗液流出過多就會導致身體乏力,加重對腎臟的損傷,夜晚是身體各個器官排毒、解毒的時間段,身體基礎代謝率會處于比較緩慢的狀態,這個時間段流汗身體較為虛弱,也是體虛和腎虛的表現,長期以往會導致機體失衡,誘發身體亞健康。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講的就是人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這句話說的字字在理,也對我們的生活起居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