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內容請看下文 文 | 譚飛 我先好好夸一夸譚松韻,她這次用一種很“明亮”的感覺走進了我的視線。沒有稚嫩呆萌,只有倔強擰巴,但讓我在她每一次的忍無可忍中似乎總能找到身邊熟悉的樣子,無論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里。 那么林更新呢?他出場時并不是個討喜的樣子,訓斥、訓斥,還是訓斥。因為他演的陸既明就是一個“霸道總裁”,起碼開場時就是這么一個印象。直到譚松韻飾演的寧檬出現,她做了什么呢?被訓斥、被訓斥,還是被訓斥。當時一見都驚了:“這男主和女主之間的人物矛盾關系都這么激烈了嗎?” ![]() 然而寧檬一轉身,熟練地把陸既明需要的每一個小細節都照顧到時,我就覺得這事不簡單。 果然,當其他人都唯唯諾諾地離開后,只有寧檬敢舒適自然地坐在陸既明的面前帶著七分體貼、三分揶揄的態度跟他說話。哪怕她只是他的秘書。 隨后真正的矛盾才開始顯現: 寧檬想要屬于自己的天地,而不是繼續聽從已經“伺候”三年了的陸既明,那陸既明呢?他已經習慣了寧檬,或者更準確地說,他已經習慣了寧檬的做事風格。這時的陸既明表面看著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十分理所應當,甚至在做投資的“能力”上不斷質疑寧檬,然而細心的觀眾一定能看出一件很“要命”的事: 不是陸既明在“安排”寧檬,而是寧檬在“安排”他。 不是寧檬“需要”陸既明,而是陸既明“需要”她。 這種關系在隨后的劇情中隨處可見。 比如陸既明在寧檬走后招聘秘書始終招不到“合適的”、比如他看富家女許思恬(王秀竹 飾)怎么看都看不順眼、比如他在面對少年時的夢中女神韓伊夢(白冰 飾)的終于接納后反而悵然若失、比如他在看到寧檬與上大學的學長、自己的職場對手蘇維然(劉暢 飾)一起看電影時的憋悶無助…… 喜歡一個人的本質就是習慣了一個人的存在,又或者習慣了一個人的存在是不是就意味著會喜歡上這個人?這種情愫和矛盾在隨后的展開中已經滲入到陸既明的一言一行中。 那么寧檬在做什么呢? 身為一個雖然工作三年但一直在做著秘書的職場女性,她“重返”社會后需要的是在面對各種壓力和矛盾的過程中同自己“和解”。這種“和解”分為不同的方面、面對不同的人,甚至還有直面自己的情感抉擇,看似凌亂無章,其實有跡可循。就像大多數存于職場中的普通人一樣,要戰勝自己人生路上的“三重門”,才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取“新生”。 ![]() 一 認真地說如果是普通女孩的話,寧檬大概率不會出現在劇中,畢竟對于一個畢業即“巔峰”的學生來說,高薪待遇、老板器重、心腹知己……這些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但寧檬不同,她可以私下里寫出一本“陸既明使用說明書”,也可以在入職三年后的當天收到老板送的貴重禮物后固執地告訴眼前這個“看著挺敬畏,其實是尊重”的男人: 我要當一個“有用”的人。 說明她就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孩,普通女孩會忍耐但抱怨、會隨大流而不思考。但寧檬不是,陸既明一開始對她最大的誤解就是“限定”了她的“界限”—— 你是個非常出色的秘書,但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金融投資人。 這種固有印象一方面來自于陸既明的自說自話,一方面也是因為三年中他已經習慣了“調配”,來不及、也不想深究寧檬的特質。這個矛盾終于在手下的背棄和寧檬的委屈中爆發: 寧檬請辭,陸既明憤怒。 一個覺得“我是要成為總監的女人”,一個以為“我拿你當秘書你卻要當總監?!” ![]() 但這種矛盾也確實存在于現實中的職場,包括但不限于“勞資關系”里深埋的理所應當與志不在此,當然,還有劇中刻畫的職場生態。 有溫暖也有冷漠,有真誠也有欺騙,有賞識器重也有高人一等。 因此《請叫我總監》也由此安排了寧檬身處兩位不同老板領導下迥異職場環境: 陸既明是個投資天才,單兵作戰能力超強,但他自負到令人生厭,這種不善于與人溝通只會領導別人的態度總讓人覺得難以忍受,甚至產生誤解。 像寧檬這種陪了他三年的秘書在走后面對碰壁時都能懷疑是不是陸既明在背后使壞,何況其他人呢? 而當石英(龔蓓苾 飾)賞識寧檬把她拉入麾下后,環境則完全不一樣了—— 辦公區里有“綠色地帶”,可以讓員工在疲勞時放松休息。做錯了事第一時間不是想著責怪,而是掰開了揉碎了指出問題。甚至當寧檬突遇搬家時還把自己空置的公寓讓出來給她住。 所以石英這樣的老板更能讓寧檬發揮出主動性,縱然不是“士為知己者死”,起碼也是“我有了海闊天空”。 這種對比讓陸既明想不到,也想不通。他眼里只有隨時的電話和指派,以至于讓寧檬高呼:“我沒有一點私人時間!” 環境的變化讓寧檬重新以一種新的形象出現,摘掉眼鏡,換身衣服,“是的”變成了“我認為”。這種改變也讓她的生活出現了可喜的變化。 當陸既明詫異地看著寧檬和一向看不起她的許思恬從洗手間里親熱地走出來時,他問曾宇航(蘇鑫 飾):“她們什么情況?” 曾宇航則講出了一句很經典的關于女人之間友誼的總結: “女人的友誼從發我鏈接開始,到找到共同討厭的人升華。”說罷看著陸既明…… 生動極了,也形象極了。 可能陸既明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我也同樣需要和解”。 ![]() 二 “我每次看到對面鄰居家里的媽媽教訓孩子,我都很羨慕他。” 陸既明晚上跟寧檬在天臺上喝酒聊天時,酒勁到了那么一“點”,也就這一“點”讓觀眾在瞬間接受他平時看似自大、自尊的樣子。原來因為他是個不可一世的霸道總裁,其實他也是個可憐人。 可憐人只有在面對最信賴的人時才會吐露自己最不堪最不想提及的過往。 有人說“老板”這種生物都是孤獨的,陸既明應該也是比較典型派的代表,年紀輕輕、年少有為,但專業能力強不代表處事水平高,如果拋去投資公司總裁的身份,他是個很普通的大男孩,有自己深埋心里的童年陰影,也有勉強裝出來的冷漠和高傲。這些都需要在恰當的時候、恰當的機會中遇到一個恰當的人才可以化解。 ![]() 寧檬就是那個人。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當初陸既明始終就是不松口讓她跑業務的原因: 把你留在我身邊,我才有安全感,因為我只信任你。 但他們偏偏又不是一個世界的人,起碼身份上是這樣,細節上更是如此—— 寧檬失業后可以裝堅強,還可以同家人談心,和朋友聊天。陸既明永遠是見到老爹就冒火,見到發小就生氣。所有的不滿都只能通過板著一張臉在擊劍中發泄,發泄之后呢? 還是那樣。 可當陸既明的繼母給寧檬打電話叫陸既明回家過生日,寧檬勸他回去,兩個人走進家門,陸既明的父親對著他沒有好臉,對著寧檬卻“溫柔和藹”時,同樣與此前兩個人還是上下級關系那會兒陸既明把寧檬帶回家呼應,這個細節展露了寧檬作為“調和”的作用,畢竟在一對倔強的父子中,總要有一位女性用溫存給“一點就著”的父子關系“降溫”。 同樣,只有當寧檬在場的時候,陸既明面對父親時才有心生忍耐,這些依舊說明了寧檬在他心中的位置,只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而已。 那他知道什么呢? 從秘書變成友好公司的合作對象、從頤指氣使到說話之前要留余地、從動輒生氣到哭笑不得、從理所應當到……不見就慌。 眼見一個小女子把高冷的大男孩“調教”得如此知冷知熱,出差她病了,陸既明著急得不行,看到她氣了,陸既明罕有地抱歉萬分。 一切都在變化。 但開慣了車的陸既明在地鐵上被乘客“撞”出了門,早已習慣坐地鐵通勤的寧檬卻在車窗里笑他……兩個人還有很長的距離要逐漸拉近,一如兩個人的感情。 這種感情也在變化,從陸既明吐露心聲那晚二人不慎碰撞了嘴唇,一些思緒的變化也在發生: 他有求而不得的女神,她有曾經愛慕的學長。 兩個人還是隔著一道“門”。 ![]() 三 寧檬在屋子里心神不寧,彼時的陸既明還在跟回國不久的韓伊夢手足無措。這種慌亂和無措早在她編寫“陸既明使用說明書”就已經種下了“種子”,如今“種子發芽了”,但遇到了“暴雨”。 人的真實感情總能通過一些肢體動作和眼神表現出來,就像別人夸陸既明和韓伊夢是“男女朋友”時寧檬的茫然,就像陸既明被他的女神韓伊夢接受之后卻并沒有欣喜和快樂。 隔著一道門,寧檬和陸既明都不曾明白一件事: 世上最堅實可靠的感情,是共同經歷過、并肩作戰過、彼此了解過之后還能不離不棄。 寧檬面對石英的問詢和取舍后可以選擇遠離陸既明,陸既明也無意識地在韓伊夢的溫存中猶疑搖擺,他似乎知道自己關心寧檬的原因不是“器重”,而是“依賴”和“喜愛”。他能從這個看似言語得體、溫言軟語卻在原則問題上始終堅持底線的女孩子身上找到他欣賞的品質。 “過來人”韓伊夢早就看穿了這一切,她臨走時勸陸既明“勇敢一些”,實則還是要他同自己“和解”。 ![]() 但已經對陸既明失望又慌亂的寧檬選擇了接受學長。 這種事情讓自負許久的陸既明難過,所以當他終于忍不住對寧檬喊“我喜歡你”時,需要多么大的勇氣也可想而知。 然而目前遺憾的是,寧檬并沒有選擇“和解”。 工作?早與陸既明脫離了上下級關系。 事業?她已經學會了忍耐和承擔。 家庭?她有善于試探寬解她的家人。 友情?她有可以隨時八卦吐槽的朋友。 愛情…… 她不知道。 但現在她選擇的是失望后的必然。 這是一個女孩的果決,也是一個女孩的勇敢,雖然未必是一個女孩的幸福。 ![]() 四 寧檬這個人物的性格如劇名《請叫我總監》一樣,帶著現代女孩的一種灑脫與堅毅。表面上看到的大多數職場女性都在忙碌,其實回到家里最開心的可能就是刷一刷手機、聊一聊天。看到能夠讓自己心緒不寧的人發來的微信時還要略“端著”一點,遇到矛盾和問題時還要“撐著”一些。 開頭我提過譚松韻飾演的寧檬給人以“明亮”的感覺,陸既明則被童言無忌的孩童喊作“苦瓜臉”,以“CP感”論的話我覺得他們二人給觀眾的直觀印象倒挺互補,一喜一“苦”,相得益彰。 ![]() 他們在互相“消化”彼此,也在互相理解彼此。 若以“喜歡”來評判對角色好惡,我自然更喜歡寧檬多一些,因為這個姑娘從出場至今都給我一種“小事不用哭,大事哭沒用”的樣子。更好玩的是這么一個“小家碧玉”行走在現代都市的職場中,把自己對別人說的那一句“雖然投資是逐利的,但也要有情懷和風骨”演繹得真實自然。 目前該劇還在熱播中,可以看出寧檬后續還要面對工作上的困難與情感上的糾結,但我相信隨著劇情逐漸深入,無論她在面對事業還是陸既明,都會像出場時那樣: 紛亂之中自能梳理,煩惱之后自有安排。 一個人能否適應現代都市生活最強烈的特質,就是懂得如何與所有進入自己生活的幸與不幸“和解”,上述的“三重門”不限于寧檬與陸既明的“和解”,也是彼此、相互、周圍甚至同整個世界的和解。 這也是我以為《請叫我總監》能夠在展現都市職場與情感糾葛中似乎能告訴觀眾,或是勸慰如寧檬一樣的職場女孩的一些心絮和寄語。 至于“和解”的結果,現在還不得而知。 可無論如何,寧檬這個女孩子從一開始的目的就很明確: 請叫我“總監”,請與我“和解”。 ? 【演員】 【導演】 【編劇】 【制片人】 【企業家】 【歌手】 ? 《四味毒叔》由策劃人譚飛,劇評人李星文,編劇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發起,編委會成員有馬戎戎、毛尖、王雁林、李尚龍、路金波(以姓氏筆畫為序),是一家影視文化行業垂直視頻表達平臺。歡迎有個性、有觀點的導演、制片人、編劇、演員、經紀人、評論人、出品人等前來發聲,或脫口秀,或對話,觀點不需一致,但求發自內心。“說” 責自負,拳拳真誠在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