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學習的基礎。當我們從原理上去了解學習與記憶的時候,不僅能提升我們的認知,同時也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大腦。從而根據大腦的學習特性制定出更符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關于記憶的這一期作品,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介紹,分別是記憶的類型,記憶的過程以及如何高效記憶 一:記憶的三種類型 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工作記憶)、長時記憶 感覺記憶 感覺記憶的容量很大,但它持續的時間卻很短,一般不到一秒。主要是用來收集信息,進行短暫的存儲。為啟動注意力留出時間。感覺記憶對圖像和聲音編碼的信息最為敏感 短時記憶 當感覺記憶里的信息被注意到,就會進入到短時記憶區。短時記憶的存儲時間也比較短,并且容量有限,根據最新的研究,大概為4±1個組塊。不過短時記憶的優點是儲存的信息準確性高,并且容易提取,隨調隨用 長時記憶 短時記憶區的信息通過聯想和編碼,就會進入長時記憶區,長時記憶區儲存的信息是影響一個人認知水平的最關鍵因素。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個人的知識儲備,知識背景,文化底蘊等。長時記憶區的容量是無限的,存儲的時間也可以長達一生之久 二、記憶過程 無論什么類型的記憶,只要知識在隨后的某一時間段要被使用,就會涉及到三種心理操作過程,分別是編碼,存儲和提取 編碼 編碼是學習的開端,是通過感官接受外界信息,并形成心理表征,暫時存放在短時記憶區的過程 存儲 存儲是大腦把短時記憶里的信息化為有意義的心理表征存儲進長時記憶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新存儲的信息會與已有的信息建立連接,并且形成新的神經通路 提取 提取是當我們考試或者是進行回憶的時候,大腦從長時記憶區提取相關信息放進短時記憶區里,并讓這些信息隨時待命,以供我們使用的過程 三、高效學習策略 根據以上大腦的學習特性和記憶原理,我整理和總結出了以下學習策略 意義組塊 意義組塊是當我們在面對大量的信息時,根據信息的結構,性質和相似性進行分類整理后以組塊為單位進行存儲的過程。如將一袋子氣球按顏色分類存儲,將一篇文章按照是什么(what),為什么(why),怎么做(how)的邏輯結構進行整理 這樣做的好處不僅能夠大大地減輕我們的記憶負擔,還能讓知識與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從而讓我們記憶得更加穩固 間隔重復 為什么要進行重復?有兩個原因,首先第一點是遺忘會一直存在。遺忘是大腦的一項調解機制,如果沒有這項機制,我們的大腦就會像垃圾站一樣堆滿信息垃圾,遺忘機制類似于手機清理軟件一樣,保證我們的大腦能正常運行 第二個原因是記憶的本質是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建立新的神經通路。而加強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就像是把一條泥濘小路變成高速公路,需要不斷地重復刺激進行強化 基于以上兩個原因,重復刺激對于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重復是建立在理解的前提上,不是單單的機械式重復 多情景式學習 不同的情景是不同的線索,多情景式的學習就相當于在回憶之前留下多條線索。線索越多,后期回憶提取的時候就越容易 以上是關于記憶和學習的個人理解,不足之處歡迎大家補充和討論 ![]() ![]() |
|
來自: 集斯之韻 > 《思維,腦力及記憶》